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植被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如何进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超负荷运转中的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测算了物种量、覆盖度、污染状况等。同时运用植被覆盖度、结构、物种量和相对物种量等级评价以及对Zn、Cd等6种污染物的质量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填埋场场区及灌区内有轻度污染,而场外与灌区外则相对较轻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22.
丁莹  袁兴中  曾光明  刘智峰  钟华  王静 《环境科学》2010,31(4):1047-1052
通过液态发酵培养法探讨了添加2种化学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二鼠李糖脂(dirhamnolipid,diRL)对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苯酚的分解和菌体生长的不同步,反映了苯酚对该菌的毒性作用以及苯酚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形成.CTAB对热带假丝酵母具有毒性作用,抑制菌体对苯酚的降解.低浓度(0.1、0.3CMC)的Triton X-100对C.tropicalis的生长及对苯酚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别将苯酚降解完全的时间由空白的48h提前至24h和36h;随着Triton X-100浓度增大(1.0、3.0CMC),降解初期菌体的衰亡减缓,但使菌体生长滞后,苯酚分解完全的时间延长.生物表面活性剂diRL促进菌体对苯酚降解的同时显著地促进了C.tropicalis的生长,且促进作用随着加入diRL浓度的增大而增强,1.0、3.0CMC的diRL将苯酚降解完全的时间都提前到24h;而diRL在发酵过程中浓度也逐渐降低,这表明diRL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苯酚对菌体的毒性,并且可以共同作为碳源促进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
Tween 80和鼠李糖脂对稻草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莫丹  袁兴中  曾光明  刘佳 《环境科学》2008,29(7):1998-2004
采用纤维素酶促水解的方法,以稻草为底物,探讨了添加化学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酶解过程的糖产率、酶稳定性、纤维素转化率的作用以及对酶动力学特征和酶在纤维素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ween 80和鼠李糖脂对稻草酶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添加0.016%和0.048%Tween 80使糖产率分别提高18.07%和11.98%,而添加0.01%和0.03%鼠李糖脂使糖产率分别增加了23.01%和22.16%,相比较鼠李糖脂的效果更好.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增强酶的稳定性,添加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酶稳定性优于添加低浓度表面活性剂,添加浓度为0.048%的Tween 80得到最高相对CMCA(羧甲基纤维素酶活)108.06%和最高相对FPA(滤纸酶活)80.26%.表面活性剂能提高酶解反应的纤维素转化率,而且添加鼠李糖脂的转化率明显高于Tween 80.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够提高最大反应速度并使米氏常数变大,而且显著地降低了纤维素酶在纤维素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24.
鼠李糖脂及其产生菌对原油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外加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O-2-2对混合烃类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体系中添加鼠李糖脂使原油20天的降解率由35.7%提高到57.6%。加入鼠李糖脂可同时提高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在降解体系中接入菌株O-2-2能够快速利用石油烃中的烷烃类化合物并合成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有效提高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体系中菌株O-2-2的接入虽然使饱和烃的降解率大大提高,却降低了芳烃的降解率;这说明菌株O-2-2和其它烃类降解菌之间可能存在竞争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25.
专利资讯     
《中国再生资源》2009,(4):45-45
专利名称:餐饮废油发酵生产鼠李糖脂粗提物及其用途 专利申请号:CN200610052836.1 公开号:CN1908180 申请日:2006.08.08 公开日:2007.02.07 申请人:浙江大学 一种餐饮废油发酵生产鼠李糖脂粗提物及其用途。传统鼠李糖脂发酵中采用植物油或葡萄糖、正己烷做碳源,成本较高。本发明对自然筛选得到的假单胞菌进行紫外诱变,  相似文献   
26.
曲良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73-76,127
文章综述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化学结构、产生茵及其发酵影响因素,特别讨论了鼠李糖脂在石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并对未来鼠李糖脂发酵工艺中低成本生产原料的筛选开发和对其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被禁以后,十溴联苯醚(BDE-209〉97%)是现在唯一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多溴联苯醚阻燃剂。BDE-209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甚至人体的血液、母乳中普遍存在,而且BDE-209的环境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实验室条件下,BDE-209可以通过生物代谢,或光降解、热降解转换形成毒性更强的低溴代PBDEs、羟基甲氧基PBDEs、致癌物多溴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BDD/DFs)。所以BDE-209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成为环境污染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BDE-209对妊娠期生物体的暴露研究还是很少。研究了十溴联苯醚在单次暴露的孕和非孕SD大鼠血液内的吸收代谢。结果表明,BDE-209可以被孕和非孕SD大鼠吸收,孕和非孕SD大鼠血液中吸收的BDE-209都可以快速的排出。BDE209在孕和非孕SD大鼠体内存在脱溴代谢,主要的脱溴代谢物是3种nona-BDE(sBDE-206,-207,-208)和五种octa-BDEs(BDE-196,-197/204,-198/203),其中3种nona-BDEs是主要的代谢物,而BDE-207是nona-BDEs中含量最大的单体。BDE-209及其脱溴代谢物nona-BDEs的清除速率,在SD孕鼠的体内快于SD非孕鼠,而且在暴露实验的后期还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暴涵  陈克龙  章妮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12):117-123+142
青藏高原鼠兔干扰严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土壤真菌群落对生境的变化高度敏感,高原鼠兔的干扰对其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瓦颜山观测站自然状态0~10 cm土壤(Sck1)、自然状态10~20 cm土壤(Sck2)、高原鼠兔干扰0~10 cm土壤(ST1)、高原鼠兔干扰10~20 cm土壤(ST2)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真菌香农-威纳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Sck1、Sck2、ST1和ST2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hao1指数和观察到的物种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群落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菌纲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优势菌目为伞菌目(Agaricales),优势科为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Lefse分析发现32个差异菌群,且对于潜在的标志物,Sck1可能为粪壳菌纲和煤炱目,ST1可能为小囊菌目,ST2可能为棉革属。总体而言,高原鼠兔的干扰显著影响了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9.
为观察新生鼠全氟辛烷磺酸(PFOS)低剂量慢暴露对其成年后神经行为和海马组织影响,选取出生后5-7 d雄性SD幼鼠8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低剂量组(P5)、中剂量组(P10)、高剂量组(P20),每组各20只。从PND7开始染毒,共染毒12周,动态记录体重,并进行水迷宫、旷场实验、滚轮实验观察神经行为变化,同时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P20组染毒8 d后出现体重增长减缓(P0.05),4周时P10和P20组死亡率明显升高;并且P10、P20组在4周,P5组在8周时,水迷宫实验逃逸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10、P20组大鼠在4周,P5组在8周时,旷场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站立次数减少,行走总距离缩短;滚轮试验中,对照组和P5组肢体运动协调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5组在染毒12周时出现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胞核固缩及胞体胀大,CA1区细胞和齿状回闩区神经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少于Con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大鼠幼年PFOS低剂量慢暴露可损害其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及自主探究能力,这种损害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发生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0.
塑料浮选作为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废旧塑料分选技术,是解决废旧塑料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为深入考察塑料浮选过程中气泡的黏附行为及影响因素,运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气泡黏附时间模型,对比分析纯水中气泡与亲/疏水材料的黏附效果,重点比较不同溶液〔纯水、鼠李糖脂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变化,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气泡在纯水中只与疏水材料发生黏附,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对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影响显著. 在c(鼠李糖脂)和c(SDS)(二者均为0.03 mmol/L)均较低的溶液中,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由纯水中的158 ms分别降至120和140 ms,而二者较高(10.00 mmol/L)时黏附时间分别增至1 134和338 ms. 基于黏附时间模型分析表明,黏附时间是气泡尺寸、接触角、溶液黏度及表面张力等参数的函数,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调控气泡在目标塑料表面的黏附时间,实现浮选效率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