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965篇
基础理论   328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991.
甲氰菊酯降解菌JQL4-5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洪源范  洪青  武俊  张忠辉  李顺鹏 《环境科学》2006,27(10):2100-2104
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以甲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JQL4-5.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DQ177525)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该菌株在24h内对20 mg/L的甲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99.8%.降解甲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30℃,pH为7.0,降解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酶的定域试验表明,降解甲氰菊酯的酶为胞内酶.  相似文献   
992.
混凝微滤法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混凝微滤法处理制革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优控制的基础上,制革废水经混凝沉淀-微滤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87%,89%和92%左右,处理后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于制革工艺。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因此,该工艺值得在北方寒冷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3.
污水处理流程中几种典型酚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辛基酚、壬基酚和双酚A等典型酚类雌激素在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分布.采集于天津某污水处理厂的7个污水样品中的辛基酚、壬基酚和双酚A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经三氟乙酸酐衍生后进行GC MS SIM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污水样品中辛基酚、壬基酚和双酚A的浓度分别在44 3~110 7,260 5~1657 5和28 6~506 0ng·L-1之间.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以壬基酚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994.
土壤酚类污染物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及其机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型实验研究并比较了土壤中苯酚和2,4-二氯酚在均匀和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和机理,分析了利用电动力学技术修复酚类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动力学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苯酚及2,4-二氯酚的解吸附和迁移,电渗析和电迁移是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其迁移效果与电动力学形式、污染物类型、土壤酸碱性质和电极反应等密切相关,可以采用适当的电动力学工艺修复含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995.
CH4和CO2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二者的排放情况,对制订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利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废弃物处理排放CH4和CO2的计算方法,对1979—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CH4和CO2排放量(不含港澳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①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清运量为0.46 t,比2000年增加了53.3%. ②1979—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焚烧和堆肥处理方式相对较少,但近年来焚烧处理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1年焚烧处理量是2001年的16.8倍. 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CH4和CO2排放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至2011年,二者分别达到7 024.03×104 (以CO2当量计,下同)和706.22×104 t;其中,2011年CH4排放量是1990年的20.0倍,CO2排放量是2001年的16.8倍. ④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其中华东地区CH4和CO2排放总量高达2 570.98×104 t;西北地区最小,仅为482.3×104 t. 该差异与城市发展规模、人们生活习惯和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纳米Fe3O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制备复合生物吸附剂,对此吸附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此复合生物吸附剂表面的主要活性基团为酰胺基(—CONH—)和羟基(—OH).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菌含量和流量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Cu2+初始浓度c0<20 mg/L,菌含量1.5 g/L(菌/ Fe3O4=3∶2),流量0.96 L/h 时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用稀盐酸对复合生物吸附剂进行再生,吸附剂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再生液可重复使用3次; 吸附选择性为:Pb2+ > Cu2+ > Zn2+>Cd2+.  相似文献   
997.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草地碳通量研究是草地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草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使得草地碳通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草地温室气体特别是CO2和CH4的释放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通量变化与许多外部因素相关,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地利用方式等。本文对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以及影响碳通量相关因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还讨论了草地碳通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北京上甸子站气相色谱法大气CH4和CO在线观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参照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气相色谱在线观测系统的设计,通过系统调试、测试和参数优化,于2009年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建立了高精度气相色谱法大气CH4和CO在线观测系统.该系统对CH4和CO的测量精度分别优于0.03%和0.45%,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的质量目标.研究建立了与该系统配套的标气选取方法及运行序列:选取可基本涵盖该站大气CH4和CO浓度范围的2瓶标气作为工作标气,其中CH4浓度分别为2 007.1×10-9、1 809.5×10-9(摩尔分数,下同),CO浓度分别为405.6×10-9、123.8×10-9,在高低浓度工作标气之间穿插分析3次大气样品,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度(观测浓度的标准偏差CH4<1.7×10-9、CO<1×10-9),同时可最大程度地节省工作标气.该方法已应用于华北地区本底大气CH4和CO的高精度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共沉淀和液相还原两步法制得四氧化三铁负载纳米零价铁(Fe3O4-nZVI),将其作为类Fenton反应的催化剂用于水中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通过批实验法研究了H2O2浓度、Fe3O4-nZVI投加量、pH值、SMX初始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SMX降解的影响.SEM、EDS、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nZVI为纳米级磁性复合材料.批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范围内,提高H2O2浓度、Fe3O4-nZVI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以及降低体系pH值,均可提高SMX的降解率.动力学拟合参数表明,SMX的类Fenton催化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在25℃时,当H2O2浓度为10mmol/L、Fe3O4-nZVI投加量为0.8g/L、pH=3、SMX初始浓度为10mg/L,SMX在180min时的降解率为99.61%.用VSM测得Fe3O4-nZVI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05.52emu/g,表明其易于磁回收.重复利用实验表明,Fe3O4-nZVI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OH的氧化作用是SMX降解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study, soil column was used to study the new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 (DMPP) on nitrate (NO3^-- N) and potassium (K) leaching in the sandy loam soil and clay loam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MPP with ammonium sulphate nitrate (ASN) ((NH4)2SO4 and NHaNO3) or urea could reduce NO3^--N leaching significantly, whereas ammonium (NH4^+-N) leaching increased slightly. In case of total N (NO3^--N+NH4^+-N), losses by leaching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40 d) were 37.93 mg (urea), 31.61 mg (urea+DMPP), 108.10 mg (ASN), 60.70 mg (ASN+DMPP) in the sandy loam soil, and 30.54 mg (urea), 21.05 mg (urea+DMPP), 37.86 mg (ASN), 31.09 mg (ASN+DMPP) in the clay loam soil, respectively. DMPP-amended soil l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NH4^+ -N and low levels of NO3^--N in soil, and nitrification was slower. DMPP supplementation also resulted in less potassium leached,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except the treatment of ASN and ASN+DMPP in the sandy loam soil.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MPP is a good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the efficiency of DMPP seems better in the sandy loam soil than in the clay loam soil and lasts lon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