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胰酶消化和机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稀有鮈鲫和日本青鳉的肝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下两种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活力,研究了两种原代培养肝细胞受到2,3,7,8-TCDD暴露后EROD活力变化的时间-和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稀有鮈鲫和日本青鳉的肝细胞产率分别达到2.0×107cells.g-1和1.5×107cells.g-1,稀有鮈鲫原代肝细胞的活力可以稳定地保持5d,日本青鳉原代肝细胞的活力至少可以稳定地保持1周;不同浓度TCDD暴露后,两种鱼的原代肝细胞EROD活力变化均显示良好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TCDD诱导稀有鮈鲫和日本青鳉原代肝细胞EROD活力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分别为4pg.mL-1和1pg.mL-1;TCDD诱导日本青鳉原代肝细胞EROD活力的EC50值低于稀有鮈鲫.就原代肝细胞培养操作和对毒物胁迫的敏感性而言,日本青鳉优于稀有鮈鲫.  相似文献   
92.
采用南京工业区2016年5月20日~8月15日这一高臭氧(O3)期的O3、O3前体物和常规气象资料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方法分别预报O3的小时值、日最大值和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结果表明,O3小时值预报的相关系数(R2)为0.84,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别为3.44×10-9和24.48,O3前期浓度、紫外B波段辐射(UVB)和NO2浓度是关键因子.O3日最大值预报的主要因子是NOx在07:00的浓度和UVB.预报O3 8 h时UVB和气温起重要作用.加入前体物项能够使O3的预报精度提升10%~28%.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相比,SVMr对O3浓度的预报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3.
以泥鳅的胚胎及仔鱼为试验材料,选择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囊胚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及仔鱼期为处理开始的时间点,探讨了离子液体[C8mim]Cl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8mim]Cl浓度增加,泥鳅胚胎的孵化率下降,畸形率上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67~150 mg·L-1的[C8mim]Cl对泥鳅胚胎均表现出明显的致畸毒性效应;随着[C8mim]Cl浓度增加,泥鳅仔鱼死亡率上升,而100~225 mg·L-1的[C8mim]Cl对泥鳅仔鱼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其中,[C8mim]Cl对孵出期泥鳅仔鱼的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7.95和86.77 mg·L-1;而[C8mim]Cl对孵出后3 d泥鳅仔鱼的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3.77和40.98 mg·L-1。由上可知,在一定的剂量内,[C8mim]Cl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这为离子液体[C8mim]Cl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O2), a common ingredient of cosmetics has a hug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oxidative stress mediated toxicity of ZnO2 nanoparticles on various mammalian cell lines. Although zinc (Zn) is an essential mineral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this metal is toxic.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size determination by monitoring changes in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defense mechanism in 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ZnO2 nanoparticles using mouse liver tissue homogenates.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DNA damage by determining formation of 8-OHdG in mouse liver homogenate. A cytotoxicity assay was also carried out in L929 cells to determine cell vi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50μg/ml of ZnO2 nanoparticles induced 50% cell death. Alterations in antioxidant parameters and 8-OHdG were also noted.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fall in cell viability, decrease antioxidant enzyme levels and increase formation of DNA adduct (8-OHdG) when mouse liver tissue homogenate were exposed to ZnO2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95.
用温度敏感型菌株发酵生产L-谷氨酸不存在生物素亚适量问题,因此该方法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通常采用对出发菌株进行传统诱变的方法获得温度敏感型菌株.以谷氨酸棒杆菌CICC 10226为出发菌株,先克隆其ItsA基因,然后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了突变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WT ΔL,该菌株同时具有温度敏感性和溶菌酶敏感性.经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于38℃培养的突变株细胞与在30℃培养的同一种细胞相比,细胞明显增大,而出发菌株无该现象.发酵试验表明,在生物素过量的情况下,在发酵进入细胞产酸期后通过将发酵温度从原来的30℃提高到38℃,温度敏感突变株的产酸量增加近5倍.如果在发酵培养基巾添加适量的琥珀酸和乙酸,该菌株与不添加的在30℃培养的对照相比,产酸量增加近6.5倍.对于野生型出发菌株而言,在生物素过量的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变温发酵方法都几乎不产酸.说明温度敏感突变株即使在生物素过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变温发酵诱导其合成并分泌产生L-谷氨酸.图10表1参13  相似文献   
96.
探究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isodecyl phthalate,DIDP)对小鼠肺组织的氧化损伤。以BALB/c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7组,包括1个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4个DIDP染毒组(0.15,1.5,15,150 mg·kg~(-1))、1个维生素E(100 mg·kg~(-1))组和1个高剂量DIDP(150 mg·kg~(-1))加维生素E(100 mg·kg~(-1))组,灌胃染毒14 d。处死小鼠,制备肺组织匀浆样品,以化学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以分光光度试剂盒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以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EILSA)试剂盒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的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荧光染色结果。随着DIDP染毒剂量的升高,肺组织的ROS、MDA、8-OHdG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剂量为15 mg·kg~(-1)时,ROS、GSH、8-OHd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染毒剂量为150 mg·kg~(-1)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小鼠肺组织HE染色和荧光染色观察结果表明,随着DIDP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肺细胞的病理损伤越严重。与150 mg·kg~(-1)DIDP剂量组比较,150 mg·kg~(-1)DIDP+维生素E组的ROS、MDA和8-OHdG含量均有下降,GSH含量上升(P 0.05,P 0.01);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以上结果说明,较高剂量(≥15 mg·kg~(-1))的DIDP能造成小鼠肺组织的氧化损伤,维生素E对其损伤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7.
环境砷中毒人群皮肤损害与DNA氧化损伤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某县长期暴露于高砷饮用水的人群中有皮肤损害者199人(病例组)和无皮肤损害者91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饮用水砷、尿砷和DNA氧化损伤的主要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以分析慢性砷中毒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皮肤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砷性皮肤损害组和无皮肤损害组人群尿中8-OHdG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9(3.5~6.3)μg/g和5.3(4.1~7.2)μg/g,2组对象尿中8-OHd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和饮用高砷水时间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皮肤损害组人群尿中8-OHdG水平升高的比值比(OR)为1.1(95%CI:0.6,1.9),提示在砷暴露人群中,有无皮肤损害与8-OHd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慢性砷中毒人群皮肤损害与体内的DNA氧化损伤之间无显著的关联性,无皮肤损害人群同样有DNA氧化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
对2003--2008年闯采集自太湖不同水域的9个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样品组织中的DNA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蚌体组织中重金属cd2+和有机污染物PCBs的蓄积残留量,以探明水体污染和DNA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个样本中的8-OHdG的含量在1.021-8.886ng.g-1之间,尤其以无锡三山岛和宜兴大浦这2个水域的样本最为突出,差异显著,表明上述水域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PCBs在9个样本中有7个检出,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PCBs并非引起背角无齿蚌体内DNA损伤的主要污染因素。而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cd2+残留量与8-OHdG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相吻合,提示重金属cd2+是引起水体中背角无齿蚌DNA受损的主要污染因素。研究显示,背角无齿蚌机体组织中的8-OHdG具有稳定性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室与野外分析相吻合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生物体受水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污染而导致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9.
2021年,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多轮大范围沙尘天气,波及西北、华北、东北甚至黄淮、长三角等地区。其中,3月份出现自2010年以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该研究基于Himawari-8静止卫星数据和地面同步空气站点监测数据,分析了2021年3月14—17、27—30日和4月14—15日3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3月14—17日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沙尘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起源于蒙古国西北部、中国甘肃和青海交界处、新疆和甘肃交界处,大范围沙尘天气是多处尘源综合作用的结果。3月27—30日和4月14—15日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沙尘源较单一,影响范围相对集中,但某些时段受影响区域的沙尘强度很高。地面同步空气站点PM10监测数据与卫星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0.
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广西平果县石漠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为更好地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价石漠化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石漠化等级划分的新方法。以广西平果县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Landsat 8热红外遥感影像分别提取夏季和冬季的亮温值并计算亮温差,经过高分影像建立典型样本区并分析亮温差,确定不同石漠化等级的亮温差阈值,最后对全县石漠化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平果县2014年重度石漠化面积占喀斯特区域面积的比例为3.87%,中度石漠化占9.19%,轻度石漠化占22.26%,潜在石漠化占57.46%,非石漠化占7.22%。研究表明,通过确定适当的夏冬季亮温差阈值可以有效地对石漠化程度进行分级划分,该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客观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