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16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500篇
基础理论   6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孟祥来  孙扬  廖婷婷  张琛  张成影 《环境科学》2022,43(9):4484-4496
精细化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和来源分析,可以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臭氧(O3)污染防控提供支持.利用2020年夏季7~8月北京城区点位监测的小时分辨率VOCs在线数据,分析高O3浓度时段和低O3浓度时段环境受体中VOCs化学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精细化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监测点φ[总大气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值为12.65×10-9,高O3时段和低O3时段φ(TVOCs)平均值分别为13.44×10-9和12.33×10-9,OFP分别为107.6μg·m-3和99.2μg·m-3.观测期间O3生成受VOCs控制,芳香烃的反应活性最高,对OFP贡献排名前三的组分均为异戊二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低O3时段环境受体中VOCs的主要来源包括汽车排放(26.4%)、背景排放(15.7%)、溶剂使用(13.0%)、汽修(12.8%)、二次生成源(9.7%)、生物质燃烧(6.1%)、印刷行业(5.7%)、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车(5.5%)和植被排放(5.0%),其中背景排放、二次生成和印刷行业源在近年来北京VOCs源解析研究中少有讨论.高O3时段汽修源和二次生成源贡献分别较低O3时段上升了3.4%和2.6%,汽车排放仍是北京城区最主要的VOCs贡献源.植被排放源从07:00开始上升,在午后达到最高;背景排放源的贡献变化较小;汽车排放和LNG燃料车排放源呈现早晚高峰特征,下午时贡献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52.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市3个城市站点和1个郊区站点开展逐月大气VOCs离线样品采样及实验室分析,探讨郑州市大气VOCs体积分数水平、组成特征、反应活性和来源贡献.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郑州市大气φ(VOCs)为(37.50±14.30)×10-9,组分占比为:烷烃(33%)>OVOCs(24%)>卤代烃(23%)>芳香烃(8%)>烯烃(7%)>炔烃(4%)>硫化物(1%).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VOCs月均值在1月出现最高值,5月出现最低值,空间变化则表现为:郑州大学>市监测站>经开区管委>岗李水库.采样周期·OH消耗速率(L·OH)均值为4.24 s-1,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为172.27μg·m-3,各站点和各季节L·OH和OFP贡献率前10位物种均以烯烃、 OVOCs和芳香烃为主.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结果显示,VOC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28%)、溶...  相似文献   
753.
岩溶塌陷是覆盖型岩溶区最突出的地质灾害问题,是广西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构成严重危害。文章从塌陷的物质组成及成因上讨论了广西岩溶塌陷的类型,分析了其危害、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4.
发动机燃料组分生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火焰高度测定仪系统地评价了构成发动机燃料的单体烃和单体醇的生烟特性,提出并应用碳烟生成的烃正离子概念解释了单体烃和单体醇的生烟规律,为正确调整发动机燃料构成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为研究和开发消烟助燃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5.
2020年8月22~ 29日期间利用便携式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GC-SAW)对日照市区的主要企业源、居民源和道路开展了在线采样分析,获得了大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主要组分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日照市碳原子大于5的VOCs(VOCC>5)主要以甲苯、正丙苯和正辛烷为主,且空间分...  相似文献   
756.
基于在线离子数据,对淄博2021年元宵节一次PM2.5污染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组分污染特征,探讨了二次无机离子(SNA)的形成机制,并对比分析了污染前后颗粒物液态水含量(LWC)及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元宵节前污染期间(T1)和元宵节夜间污染期间(T2),ρ(WSIIs)分别为46.83μg·m-3和71.18μg·m-3,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3倍和3.6倍.其中,T1时段SNA的增长倍数(2.7倍)大于PM2.5的增长倍数(2.1倍),可见SNA浓度增加是引起T1时段PM2.5浓度上升的主因;而T2时段Cl-、 K+和Mg2+浓度增加显著,分别是清洁时段的4.0、 14.8和16.5倍,反映出烟花爆竹燃放对T2时段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影响.污染期间LWC为49.37μg·m-3,是清洁期的2.9倍;T1时段LWC主要受RH和NH+  相似文献   
757.
为研究城区及背景点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的差异,于2020年7月在淄博市城区站点和背景站点在线监测环境VOCs,分析其污染特征和化学反应活性,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城区点ρ(TVOC)和ρ(NOx)高于背景点,但ρ(O3)较低;城区点ρ(TVOC)和ρ(NOx)呈...  相似文献   
758.
2008年初广西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以及冰雪融化期间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特征、灾害的时空分布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灾害类型以崩塌为主,其次为滑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2)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不同的灾害类型分布区域性强,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不仅激活了一些已存在的灾害隐患点,而且产生了大量新的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3)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与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总体上是一致的;(4)广西脆弱的地质环境与数十年一遇的天气过程二者叠加作用,导致了各类地质灾害的频发,其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9.
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我国蝗虫灾害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气象环境条件对蝗虫发生、分布和群落组成等的影响,以及蝗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的发生时期和世代及蝗卵能否顺利孵化主要是由气象环境决定的;气象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异及随年度、季节的演替可能引起蝗虫发生程度的区域分布差异以及群落组成成分在年度、季节间的波动;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蝗虫发生消长的主要气象要素,气候异常可导致蝗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760.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清代关中地区蝗灾的时间、空间特征和灾害的等级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644至1912年的268年中,共发生蝗灾25次,平均每10.72年发生一次。从时间分布上看,清代关中地区蝗灾从清代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呈现由多变少再变多的特点,清代中期是蝗灾少发期,早期和晚期是蝗灾多发期。该地区蝗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渭南地区。根据蝗灾的等级序列可以得出,清代关中地区二级一般蝗灾发生频次最多,其次为四级特大蝗灾,一级较弱和三级严重蝗灾发生频次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