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纤维素胺基树脂的制备及脱色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亚砜改性微晶纤维素,利用二乙烯三胺对氯化纤维素进行胺基取代制得纤维素胺基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胺基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红外分析以及X-衍射可知:氯化纤维素改性取代胺基得到纤维素胺基树脂。纤维素胺基树脂有较好的脱色功能。对甲基橙脱色条件为:吸附时间6 h,吸附温度为30℃,甲基橙初始浓度取为20 mg/L,树脂投加量为0.02 g。  相似文献   
42.
The contamination of methyl ten-butyl ether (MTBE) in underground waters has become a widely concerned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a novel dosed culture system with oxygen supplied by H2O2 was introduced for MTB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After 7 d, almost all MTBE was degraded by a pure culture, a member of β-Proteobacteria named as PMI, in a closed system with oxygen supply, while only 40% MTBE was degraded in one without oxygen supply. Dissolved oxygen (DO) levels of the broth in closed systems respectively with and without H2O2 were about 5-6 and 4 mg/L. Higher DO may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monooxygemase, which is the key enzyme of metabolic pathway from MTBE to tert-butyl alcohol and finally to CO2, and may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the degrading activity of PM1 cell. The purge and trap GC-MS result of the broth in closed systems showed that tea-butyl alcohol, isopronol and acetone were the main intermediate products.  相似文献   
43.
针对难降解的偶氮染料废水,在以磺化酞菁钴CoPcS为催化剂的情况下,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甲基橙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CoPcS浓度0.2 g/L,光照强度250 W,温度40℃,pH=1,甲基橙10 mg/L时,在30 min内,甲基橙的降解率高达98.06%。最佳试验条件:pH值为1,催化剂浓度0.2 g/L,甲基橙初始浓度15 mg/L,温度40℃。影响因素主次为:pH值〉甲基橙初始浓度〉温度〉催化剂浓度,该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4.
在光/电/化学协同催化反应器中,以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连通阴、阳两室,以30 mg/L的甲基红溶液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连通方式、初始pH和阴极电位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甲基红在阳离子膜型反应器中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高于盐桥型及阴离子交换膜型反应器,这是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可以及时有效地将阳极室中产生的H+转移至阴极室中参与阴极反应. 甲基红在阳离子膜型反应器中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的增高而降低,随阴极电位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反应条件为pH=2.0~3.0,阴极电位(-Ec)=0.6 V.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在HNO3介质 ,95℃沸水浴中 ,Cu2 +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影响因素 ,据此建立了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Cu2 + 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2 0 μg L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88× 10 5L mol·cm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80nm ,方法的检出限为 1 79× 10 - 1 0 μg L。该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6.
合成水滑石治理水体阴离子染料污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不同层电荷的合成水滑石(层状双氢氧化物)和它们的焙烧态为吸附剂,系统考察了此类材料对于甲基橙染料的吸附保留行为,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和扫描电镜测试说明经水热处理得到的合成水滑石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相纯度.水滑石及其焙烧态对于甲基橙阴离子染料的吸附研究主要采用间歇平衡法实验,吸附体系的电导率变化显示了水滑石的记忆效应,并有可能是焙烧态水滑石再生的动态过程反应低浓度甲基橙在焙烧态水滑石上的吸附实验说明,水滑石层电荷密度对于其焙烧态氧化物吸附低浓度阴离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水样、沉积物和背角无齿蚌中汞含量的测定,研究杭埠-丰乐河汞的污染特征,并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评估了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水样总汞的浓度为0.04~0.20μg/L(均值为0.10μg/L),H5、H9、F2、S4和S5处水样中汞含量超过地表水Ⅲ类限值.沉积物中汞、甲基汞含量分别为29.13~251.49μg/kg(均值为65.42μg/kg)和0.22~3.31μg/kg(均值为0.68μg/kg),H5、H9和F2处沉积物中汞为轻度污染,S4、S5为偏中度污染,工业排污是主要污染来源.背角无齿蚌中汞、甲基汞含量分别为101.34~171.15μg/kg(干重)和54.22~89.63μg/kg(干重),均符合GB18406.4-2001中汞的限量要求.背角无齿蚌对汞和甲基汞均有明显的富集,其组织对汞的积累也具有明显选择性(浓度高低依次为:外套膜 > 内脏 > 腮和肌肉).背角无齿蚌中汞含量与水和沉积物中汞含量相关性良好,表明背角无齿蚌作为指示生物其生物监测结果可进一步验证水和沉积物中的汞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8.
制备了不同β-环糊精(β-CD)含量的醋酸纤维素(CA)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结构形貌、尺寸分布、孔隙率、比表面积以及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随后研究了不同β-CD含量、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下,纳米纤维膜对甲基红染料的截留性能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过量(≥30%)的β-环糊精会使纳米纤维产生珠节,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变差;吸附试验表明,β-CD的加入提高了CA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MR吸附率可达93.48%,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181.74 mg/g,比纯CA纳米纤维膜提高了将近40%;此外,染料的截留实验表明,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截留效果较差,最大截留率为50.35%。  相似文献   
49.
考察了手性农药2,4-滴丙酸甲酯(DCPPM)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对映体选择性,通过驯化、培养分离了1株对其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DP,并且运用手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了DCPPM在降解过程中的对映体分数(EF),评价了DCPPM在水相中的对映体选择性生物降解.研究表明在菌株DP接种过的介质中,2个对映异构体均被迅速降解,但是R型DCPPM的逸散速度明显快于相对应的S型;EF值发生了显著的偏离,从一开始的0.5变化到最后的1.证实了该菌种对DCPPM的降解存在着对映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50.
CO2化学吸收法分离纯度高,技术成熟,但能耗过高及成本是困扰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在常压条件下对利用Ca(OH)2直接矿物碳酸化固定MDEA/PZ混合吸收富液中CO2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负荷、Ca(OH)2投加量、pH、温度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解吸率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吸收-解吸循环实验研究了其CO2吸收性能和循环使用稳定性,最后对碳酸化反应产物进行了XRD、TEM分析.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Ca(OH)2可以通过液相直接矿物碳酸化对CO2进行直接固定,并实现吸收富液的再生;随着负荷的升高及Ca(OH)2投加量、pH、搅拌速率的增大,解吸率随之增加;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解吸率下降;经过5次动态吸收-解吸循环实验后CO2吸收量可以达到并保持在0.57 mol·L-1,显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