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镉的富集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Cd在表层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土地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中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60件、深层土壤样品7件、85件水稻样品和73件玉米样品(配套采集根系土样),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Cd的含量、土壤中TFe2O3、Mn、有机质(Corg)、Se等含量和土壤pH.基于地统计...  相似文献   
82.
EffectsofsimulatedacidrainontheinjuryandphysiologicalresponsesofcropsZhangFuzhu,YangXiaofeng,ZhangJingyang(ResearchCenterforE...  相似文献   
83.
根据中国主要农业区——黄淮海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了该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在气候-土壤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采用逐级生产力估算方法,计算出四大作物的商品量,论证了该地区建设为全国性四大作物商品基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4.
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水分盈亏与雨养农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在气候上属亚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区。水分缺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围绕降水和蒸发,主要作物的需水和降水间的相互关系,农田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额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发展雨养农业应该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一条基本方针;在雨养农业作物的选择上,除谷子可以在全区种植外,其他作物受地区局限性很大;发挥雨养农业生产潜力的基本途径应该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系数,为达到这一目的宜采用平整土地、增施肥料等一系列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85.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农民收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大庄村第五、八、十六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1980年实行土地包产到户以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本地以柑橘为主的单一类型农作物规模化经营最有利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对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6.
孙晓艺  王丹  王萌  郑灿  陈世宝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449-4456
为了探明骨炭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以潮土与红壤Cd污染农田土壤为对象,基于土壤Cd有效态、作物降Cd率(DR,%)及降Cd失活率(IR,%)等指标,研究田间条件下施用3种浓度(0.25%、0.50%及1.0%)骨炭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120,360d后修复效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骨炭粉处理均能有效促进潮土与红壤中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施用骨炭粉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中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其中,0.5%和1.0%骨炭粉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不同骨炭粉处理120d后潮土和红壤中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32.1%~48.4%、32.8%~56.2%,360d后土壤中有效态Cd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降幅为26.9%~37.8%、25.8%~39.5%.对修复后三季作物Cd吸收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0.25%~1.0%)骨炭粉处理的第一季作物降Cd率(DR-Cd)分别达36.0%~60.4%、33.9%~58.2%,作物降Cd率随骨炭粉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基于降Cd失活率(IR-Cd)对骨炭粉修复效果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潮土与红壤施用骨炭粉360d后,第三季作物降Cd失活率IR-Cd为21.2%~34.7%和6.2%~21.6%,表明在酸性红壤中修复效果的稳定性大于潮土.综上骨炭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骨炭粉在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秸秆等纤维作物的综合利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利用麦秆、棉秆、玉米秆、甘蔗渣等纤维作物技术以及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以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0.3kV/cm静电场长期作用下,大豆、黄瓜与油青菜心叶片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膜脂肪酸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场处理使叶绿体膜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减少,膜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指数和膜流动性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静电场处理使叶片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表明静电场的作用提高了作物光合细胞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功能,使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膜流动性增加.图3表1参16  相似文献   
89.
珠江三角洲酸雨及其造成的农作物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珠江三角洲酸雨高发的原因,并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因酸雨和SO2污染而造成的农作物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assessing generalised N leaching estimates from large areas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 system developed was based on calculating a number of N leaching estimates for different typical cropping situations. The estimates were normalised with respect to varying weather conditions and crop production. The different cropping situations were described by setting up a matrix consisting of cru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ching such as soils, crops and climate. Nitrogen leaching was then estimated for a number of combinations of these factors. Calculations were made for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where all the major crops were cultivated on soils with seven different textures and four different organic-N classes and two fertilisation regimes. The three regions are representative of climate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in some of the major agricultural areas in Sweden. The model used was the SOILN model. Leaching of nitrogen from the root zone showed large variations. The range was from 1 to 50 kg ha−1 for different soils and crops when only fertiliser N was applied. Leaching varied both due to different climates and differences in cultivation practices between the regions. Leaching decreased in a south-north gradient. Leaching increased as a result of greater mineralisation when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he soils was increased, leaching was less from soils with a high clay content and was very small for the heavy clay soil.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