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262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209篇
综合类   775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陈香  沈金瑞  陈静 《灾害学》2007,22(2):31-35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02.
再论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长健  王杰 《灾害学》2012,27(3):1-5
系统地总结了现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重新甄别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核心内涵,据此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新定义,即自然灾害风险是由自然灾害系统自身演化而导致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结合定义的相关规则,对自然灾害风险新定义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新定义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本身的认识,而且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03.
针对谐波电流下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度的计算问题,基于谐波损耗建立了谐波电流下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度及顶层油温的计算模型,引用谐波损耗因子计算谐波电流下配电变压器谐波损耗,并采用有限元Fluent软件,仿真验证基于谐波损耗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谐波及负载损耗影响的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度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谐波影响下热点温度计算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谐波电流对配电变压器绝缘寿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04.
针对目前铁路抗灾减灾的实际需要 ,阐述了铁路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 ,论证了铁路灾害线路通过能力损失是铁路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部分 ,并提出了铁路灾害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505.
本文对DPJ和ULF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观测场量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并综合国内各地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预报应用中有关时、空、强的前兆判据问题:1.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弱-强-弱-平静-发震的变化过程中,多点位异常时间趋于集中之后的信号减弱甚至平静,可能是数十小时内发震的一种标志。2.目前所观测到的地震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自震源(或震中)方向。3.利用lgT-M关系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估算未来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506.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研究中出现的灾害损失类型划分界定不清晰,对次生灾害损失和间接损失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从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建立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员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中有待继续完善和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507.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8.
区域农业水分供应脆弱性分析及定量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积分湿度指数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水分供应脆弱性分析模型,并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春、夏、秋季还是年平均的积分湿度指数值,均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说明自然降水对农业需水的满足程度沿该方向递减。对山东省而言,农业用水的满足程度在季节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降水在农业满足程度方面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差。由于气候因子的年变异较大,积分湿度指数的年变异亦大;根据作物产量的形成为一动态过程,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对其最终产量有一定的贡献,利用积分回归模式对作物全生育期中每一旬降水因子与产量的定量关系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内每旬降水对最终产量的贡献系数。根据每旬降水对产量的贡献系数和作物受旱指标,建立了作物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509.
电力系统震后恢复过程及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调查、分析、研究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震后恢复过程,给出了电力系统主体部分、分布部分、服务部分震后功能损失的30%、60%和100%得到恢复的时间,计算了损失工作日数和间接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震后恢复时间和损失工作日数均随地震烈度呈对数上升趋势,并且主体部分的震后恢复时间最长,损失工作日数最多,分布部分次之,服务部分的震后恢复时间最短,损失工作日数最少。本文还讨论了电力系统经济损失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10.
通过对济宁化学染料厂工业废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一步治理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可作为石油废水治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