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6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长江流域13个干流断面及18个支流断面处沿岸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进行测定,分析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表层土中ΣPCBs的含量范围为:1.05~50.11ng/g dw,平均值为5.71ng/g dw,含量处于较低污染水平.干流的PCBs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且PCBs在宜昌、岳阳、武汉、重庆等二三线城市总含量较高.PCB 17,PCB 18,PCB 44,PCB 74,PCB 87的检出率较高,三氯联苯、四氯联苯是主要的同系物,表明长江流域表层土壤主要以低氯联苯污染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PCBs主要来自于1号国产变压器油、Aorclor 1242、1248、大气沉降及地表径流的混合污染源;对长江流域表层土壤健康风险评价表明,PCBs存在较小健康风险,呼吸摄入潜在风险低于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  相似文献   
52.
谭伟  郑芊  邴海健  李军  林田 《地球与环境》2020,48(1):129-136
对西南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分布和剖面进行了区域尺度分析。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西南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水平较高,多氯联苯则相对较低。这与我国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历史使用情况吻合。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腐殖质层的含量一般高于表层土壤中,说明淋溶作用导致污染物向下移动。DDTs和HCHs是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成分,说明我国历史上长期施用农药对森林土壤农药的组成有显著影响。环境参数(包括TOC、降雨量和海拔高度)对大多数有机氯农药的区域空间分布的作用并不显著,周边污染源是控制有机氯农药在腐殖质层土壤中分布的关键因素;尤其是DDTs,比值分析结果显示仍有新鲜的工业滴滴涕输入。多氯联苯在腐殖质层中的含量明显要高于其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土壤TOC含量的控制。以大气干湿沉降来源贡献为主的多氯联苯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有效结合会降低它们的再挥发过程,表明西南地区山地森林对多氯联苯具有一定森林过滤效应。  相似文献   
53.
Sixt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28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ere measured at a 2-cm interval in a core sample from the middle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for elucidating their historical variations in inflow and sources. The chronology was obtained using the 210Pb method. PAHs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generally with depth and two climax values occurred in 14–16 cm and 20–22 cm layer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PAHs might reach peaks in the periods of 1956–1962...  相似文献   
54.
刘静  崔兆杰  刘雷  谭风训 《环境科学》2008,29(10):2899-2905
借鉴综合污染指数的概念,引入加拿大环境理事会制订的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标准指标.建立了PCBs污染的毒害性分污染指数(TPI)、持久性分污染指数(PPI)和生物累积性分污染指数(BPI)加权计算的综合污染指数(IPI)评价方法以及各污染指数的相关表达式,确定了土壤环境中PCBs的毒害性转换系数(Ti)、持久性转换系数(Pi)和生物累积性转换系数(Bi).利用建立的土壤中PCBs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的PCBs污染现状,22个采样点的PCBs污染的IPI值在1.1-531.7之间,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PCBs污染现状属轻度污染.该评价体系综合地考虑了PCB8同系物间的环境行为差异,较现有的PCBs总量评价方法更科学合理,在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评价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5.
电子垃圾拆解地表层土壤中的多卤代芳烃及其潜在污染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赵高峰  王子健 《环境科学》2009,30(6):1850-1854
通过收集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的电子垃圾碎屑以及拆解现场和对照区的表层土壤(0~5 cm深度)样品.采用GC/MS 5975B对样品中PHAHs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采集的三大类电子垃圾碎屑中电缆绝缘层含有最高浓度的PBBs(35.25 ng·g-1),其中以PBB2、PBB3和PBB15为主的低溴代联苯占到总量的38%.电子元件填充物中的∑PBDEs和PBDE209检出浓度最高,分别为29.71 ng·g-1和4.19×103 ng·g-1;PBDE153和PBDE183是最具支配地位的同族体,分别占PBDEs总量的43%和24%.电缆绝缘层中的PCBs浓度在所收集的电子垃圾碎屑中最高(680.02 ng·g-1).拆解现场表层土壤中PHAHs的污染特征与电子垃圾碎屑中PHAHs的污染特征相一致,而且其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区土壤相应PHAHs的浓度水平.表明电子垃圾中PHAHs是当地土壤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56.
天津永定新河沉积物中多卤联苯的污染水平和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天津市永定新河沉积物和同步采集的溞体内多氯联苯(PCBs)和多溴联苯(PBBs)含量,初步评价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经归一化处理后,在永定新河沉积物中主要检出的18种PCBs和14种PBBs总含量分别为492.4~3251.9ng·g-1和429.7~2950.0ng·g-1(以有机碳计),而在溞体内PCBs和PBBs的总含量分别是301.8~1765.4ng·g-1和309.7~1987.8ng·g-1(以脂肪计).计算得到的PCBs和PBBs沉积物生物富集系数(BSAF)分别在0.1~1.3和0.1~3.0之间,明显小于根据平衡分配模型的预测值和其他文献报道值.同时, BSAF数值与相应污染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ogKow)值之间无相关关系(p>0.08),且在不同采样点间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20%~90%).研究结果还表明,与国内外已经发表数据相比,永定新河沉积物中PCBs和PBBs均处在较高污染水平,但是绝大部分目标污染物的BSAF数值偏低,沉积物结合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且在不同采样点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7.
利用GC-ECD检测了江苏省吴江市某养殖塘内的一批鳜鱼体内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等典型有机氯化合物(OCs)的含量水平,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养殖鳜鱼体内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4.57、0.13~1.24、0...  相似文献   
58.
6+ ), copper (Cu), lead (Pb), mercury (Hg), nickel (Ni), selenium (Se), zinc (Zn),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ater-column, bed-sediment, and fish-tissue (fillets) data collected by five government agencies comprised the ambient data set; effluent data from five registered facilities comprised the compliance data set. The nonparametric Mann-Kendall trend test indicated that 33% of temporal trends in all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were low sample sizes, and a high percentage of samples below the analytical detection limit. Trends in compliance data were more distinct; most trace elem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robably due to improveme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even trace elements (Cr, Cd, Cu, Pb, Hg, Ni, and Z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wastewater and portions of either or both ambient water and bed sediment. No trends were found in fish tissue. Inconsistency in trends between ambient and compliance data were often found for individual constituents, making overall similarity between the data set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Logistical differences in monitoring programs, such as varying field and laboratory methods among agencies, made it difficult to assess ambient temporal trends.  相似文献   
59.
基因重组细胞在环境样品多氯联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发展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检测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技术,本研究利用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2个细胞系,检测从野外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底泥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GFP和Luc荧光强度与多氯联苯标样浓度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188和0.98239;具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GC-ECD)的仪器分析比较,GFP和Luc的荧光强度与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样品筛选和半定量快速、简便、廉价检测.  相似文献   
60.
两种改性剂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协同热脱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技术处理多氯联苯污染土壤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场地修复方式。为提高热脱附效率,降低能耗,以典型电力电容器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2种改性剂(零价纳米铁和氢氧化钠)研究协同热脱附下多氯联苯的去除效率、分布特性及毒性当量。结果表明纳米铁和NaOH存在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了多氯联苯和毒性当量的去除效率,在较低温度下尤其显著,因此添加改性剂能够有效地促进热脱附过程。纳米铁的协同热脱附机理为显著强化了热脱附过程的传质传热,同时伴有一定的脱氯降解。NaOH的添加在较低温度下实现了较强的脱氯降解作用,加氢脱氯机理可用来解释协同热脱附过程中多氯联苯的脱氯反应过程。上述研究结果为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场地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