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461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oxic trace elements emitted during coal combustion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They are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mainly in the forms of fine ash, smoke and flue, and thus adversely affect plant, animal and human health. Selenium is one of toxic and the most volatile in coal. Large amount of atmospheric emission of selenium, as well as selenium present and scrubber stockpiles in ash may creat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plant-rings during recent 20 years, the bioaccumulation of selenium is explained that selenium in plant,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village of selenium-rich coal combus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plants collected away from the village of selenium-rich coal combustion. The main origins of selenium are selenium-rich coal combustion and high-selenium rock weathered. The selenium recycle by food chain and selenium will accumulate and redistribute i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火焰脉动在火灾领域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燃料类型的火焰脉动形成机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火焰脉动现象研究中常用的脉动频率测量方法,列举了LDV、TDLAS、自由基团高频采集等新方法;介绍了池火脉动、射流/羽流气体火脉动在不同燃烧器尺寸,不同外部环境和不同燃料比等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内容与进展;对常见的3种不同的火焰脉动模型进行描述和归类;对火焰脉动的规律、机理等在火灾领域的早期识别和检测中的作用、特殊条件对于火焰脉动频率的影响和更加精细的火焰脉动模型的研究等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采用TG-FTIR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火场中硬木地板材料和棉花秆变氧浓度燃烧过程,深入分析了氧浓度对纤维物质燃烧表观热失重影响;通过大量的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了可燃物的表观活化能与实际氧浓度成线性关系;分析了氧浓度对木材燃烧气体产物的影响,并探索了氧浓度影响热解和燃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根据石拐区实际,阐述了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与危害,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以地面塌陷,煤矸石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手段,建设生态经济为中心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05.
事物安全演化过程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全状态的演化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即服从"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基于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建立理论模型,并分析和描述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的研究为揭示事物的安全本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薛翦  邱实  尹浩  刘桂建 《火灾科学》2007,16(2):67-71
煤的热解机理和热解物质的形成与释放特征是煤田火灾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问题.本文以淮北不同煤种(烟煤,无烟煤,天然焦)为研究对象,在高真空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热解,利用分子泵即时将热解气体产物抽入高分辨质谱检测器,在线分析热解过程中CO2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焦热解过程中产生的CO2,主要是样品和体系中残留以及吸附在煤微孔隙中O2分子反应生成;烟煤和无烟煤热解产生的CO2,主要是其内部含氧官能团在受热过程中分解形成,为不同煤种自燃发火防治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7.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 ,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 ,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 ,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自蔓延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铁氧化物和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酸性红B为降解对象,对比了单独臭氧氧化、铁氧化物和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对酸性红B的降解效果,考察了磁力搅拌速度(500~1 640 r/min)、溶液pH(3~11)、臭氧投加速率(3.55~28.4 mg/min)对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比较,铁氧化物和铁铜复合氧化物均能加速酸性红B的降解,促进色度和COD的去除,结合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推断催化剂表面羟基促进臭氧分解产生.OH是其氧化性能较好的主要原因,另外,催化剂的吸附能力对催化性能也有一定影响。随着磁力搅拌速度、溶液pH、臭氧投加速率的增大,铁铜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9.
武汉市秸秆燃烧VOCs排放估算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捷 《环境科学》2013,34(12):4543-4551
秸秆燃烧是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放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VOCs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在区域或城市范围内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污染控制的重要前提.根据2005~2011年武汉市农作物的总产量,采用排放因子分析法估算了武汉市及主要6个农作物产区的秸秆燃烧VOCs的排放量,并分别计算其耕地排放强度(I c)和区域排放强度(I r).结果表明,武汉市2005~2011年年均秸秆燃烧VOCs排放量约为(3 163±139)t,I c和I r分别为(1.52±0.06)t·km-2和(0.37±0.02)t·km-2.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作物秸秆燃烧是主要的排放源,需优先控制7大类21种VOCs物质.武汉市分区VOCs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东西湖区,前4个区的排放总量占到武汉市的近九成.江夏区、汉南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应作为秸秆燃烧VOCs排放的优先控制区,尤其是能作为全国代表性的江夏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进行区域或城市范围的秸秆燃烧产生污染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时,该污染物的I c和I r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基础数据.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秸秆资源综合循环经济利用是解决区域或城市范围内秸秆燃烧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海州露天矿东邦废弃采空区自然发火状态,基于采空区遗煤自燃特性和气体扩散理论,采用智能土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以月为单位,对东邦自燃采空区上覆地表CO2通量开展长周期、多测点连续性监测试验;根据试验区域内地表CO2通量和土壤温度分布特征,探究地下火区释放CO2的地表涌出范围和变化情况;同时,着眼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计算试验区域内的CO2涌出量,并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有明显正相关性;试验区域地表CO2高通量区域呈逐月扩大和递增的趋势;CO2涌出量随月份逐渐递增,试验区域年CO2涌出量约为3.6×106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