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01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908篇
基础理论   236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因此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近几年臭氧连续监测的数据,对臭氧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臭氧前体物(NOx、NOy、VOCs等)和气象因素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臭氧浓度呈典型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并且小时值变化出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相关;另外VOCs(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时与NOx、NOy的浓度变化趋势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根据2004—2009年大气中SO2污染物的监测数据,通过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6年秦皇岛市大气中SO2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灰色系统GM(1,1)模型合理,精度较高,相对误差为-1.875%~1.228%,与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993.
郭霖  孟飞  马明亮 《环境科学》2022,43(7):3483-3493
深入了解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2013~2019年的VIIRS IP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分析华北平原AOD的时空变化规律.其次,选取SO2、 NO2、 PM2.5、气象数据、 NDVI、 DEM、 GDP和POPU作为影响因素,基于XGBoost模型分别建立华北平原5个代表城市的AOD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连接模型,定量估算并揭示AOD时空分布规律背后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华北平原AOD以太行山脉为界,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在时间变化上,5个城市AOD年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AOD月均值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此外,建立的华北地区5个城市AOD估算模型精度较高,R2在0.60~0.67之间.华北平原的AOD影响因素中,NO2和SO2是对5个城市AOD贡献最大的影响因素,此外,PM2.5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污染排放影响因素.气象因...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郑州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的污染特征、季节变化和来源,有针对性地防治PM2.5的污染,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4个不同季节连续采集PM2.5样品,并结合气态污染物(SO2、 NO2和O3)和气象因素(温度和相对湿度)对9种WSIIs(NO-3、 NH+4、 SO42-、 Ca2+、 K+、 Na+、 Mg2+、 F-和C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ρ[总水溶性离子(TWSIIs)]年均值为(39.34±21.56)μg·m-3,呈现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PM2.5均稍微偏碱性,NH  相似文献   
995.
从农业区域系统的角度分析农作物的空间集聚和专业化,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以西藏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和饲草4类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20年西藏农业统计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分析西藏农作物种植面积时序变化,基于1995-2018年统计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和74个县域空间单元,综合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区位熵及空间自相关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西藏作物种植空间变化及专业化格局.结果显示:(1)西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历年均占绝对优势,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波动性小幅上升,蔬菜和青饲料种植面积逐年明显增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含油料作物和蔬菜)、饲料作物比例从1995年的86:12:2调整到2020年的68:17:14.(2)1995-2015年间西藏粮食和油料生产重心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范围的地理迁移,其他农作物重心迁移距离较大,从东南向西北迁移416.7 km.(3)西藏农作物均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但在研究期内生产集聚及专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4)将西藏粮食、油料和其他农作物划分为绝对优势区、比较优势区、优势衰退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优势退出区、可种植区和无种植区8种类型.本研究表明西藏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明显,基于生产格局及演变趋势划定了专业化分区,可引导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对有效保障西藏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图6表5参26)  相似文献   
996.
To reveal the response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in plant leaves to global warming, we conducted soil warming experiments in the Fujian Sanming Forest Ecosystem and Global Change National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China. We designed two treatments: control (CT) and warming (W; cable heating, +4 ℃). Heating cables were installed 20 cm from each other at a depth of 10 cm and were heated in March 2016. In this study,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aplings were used to analyze seasonal changes in lea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arm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oluble sugar, starch, and NSC content of leaves in spring but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ring other seasons. (2) Leaf δ13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pring and winter after warming, whereas leaf δ15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3)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leaf δ13C, δ15N, or NSC content during the warming treatment, 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leaf δ15N, δ13C, and sugar to starch ratio.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δ15N and starch content was identified. In summary, when temperature increases, plants adjust the NSC content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for osmotic regulation,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trient cycle, and alter the plant water and nutrient use strategies to maintain plant growth.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urther stud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SC content and isotop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SC content and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s in pla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long-term warming. © 2022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97.
王志垚  姚琦  吕富  王雨薇  王珊  王铮  胡月琪 《环境科学》2023,44(11):6007-6014
为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大气降尘污染特征,收集了2018~2022年门头沟区2个国控环境空气站57个大气降尘量月平均监测结果,分析了门头沟区大气降尘污染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特征.为探究大气降尘化学组分特征与质量重构结果及其来源,在三家店国控环境空气站,使用主动抽滤法模拟采集降尘样品57个,测定了降尘的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研究了大气降尘中的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颗粒物质量重构技术对大气降尘主要组分进行质量重构,探讨了质量重构的结果可靠性及其未确定成分的原因.结果表明,2018~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月降尘量呈周期性变化,最大值在春季4、 5月,最小值在秋季10、 11月,且最大月降尘量是最小月降尘量的3.2~8.4倍.季度平均月降尘量大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降尘主要来自于春季和夏季,其降尘量分别占全年总降尘量的40.1%~43.0%和23.8%~37.5%.北京市门头沟区大气降尘年平均月降尘量下降趋势明显,2022年较2018年降尘量下降了52.8%,年均下降了13.2%,与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关;2021年沙尘对门头沟区降...  相似文献   
998.
天津城区2019年2~3月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囝  蔡子颖  刘敬乐  王晓佳  姚青 《环境科学》2022,43(8):3903-3912
气溶胶粒径分布是反映气溶胶粒子来源、形成过程和污染特征的重要物理参数,为研究天津城市地区气溶胶数浓度和谱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谱仪(SMPS)对2019年2~3月天津河西区10~600 nm气溶胶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春初天津市10~600 nm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分数分别为22188.22 cm-3、1581.08 μm2·cm-3和70.76μm3·cm-3,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分数谱均为单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位于109.40、269.00和429.40 nm.核模态(10~20 nm)、爱根核模态(20~100 nm)和积聚模态(100~600 nm)粒子数浓度分别占气溶胶总数浓度的1.40%、52.44%和46.16%.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工作日为三峰分布,峰值出现在道路交通早晚高峰和午后,周末呈双峰分布,峰值出现在道路交通早晚高峰且出现时间比工作日推迟1~2 h,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区气溶胶浓度增加起重要作用.气象条件对天津城区气溶胶粒径分布有明显影响,气溶胶在偏东风和西南风条件下数浓度较高,非降水日相对湿度(RH)增加导致气溶胶谱分布向大粒径方向移动,随着RH由小于20%升高到50%~60%,气溶胶数浓度谱峰值粒径由50nm增大到131 nm,降水对100~200 nm气溶胶粒子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降水过程导致气溶胶谱峰值粒径减小到98 nm.  相似文献   
999.
全球和中国变暖特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小冰期在上世纪末结束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至本世纪80年代全球平均上升了0.45±0.15℃。20~30年代的强烈升温(>0.3℃)归因于自然回暖,60年代至70年代初出现北半球为主的一度降温,80年代又强烈升温至今未息,这次升温以冬季和夜间变暖为主,高纬度地区又大于中低纬度地区,可认为是人为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起了重要作用。中国20~30年代升温,60年代降温和80年代北部地区升温均大于全球平均值。全球降水变化远比温度变化复杂,总趋势略有上升,中国基本处在中纬度降水减少带中,呈现暖干化趋势。在20年代和60年代有两次变旱的气候跃变,相伴着旱灾的加重,但降水变率很大,洪涝灾害更为严重。未来气候主要取决于CO2及其它微量气体增加所加犟的温度效应,全球继续并持久变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的下世纪温室气体排放,Hulme等(1992)综合新近若干模式研究结果,预期全球平均升温最佳估计值到2050年为1.2℃(低限与高限范围为0.8℃和1.8℃),而到2100年为2.5℃(变化范围1.6~3.8℃),中国到2050年升温值在东部和东南部为1.0~1.5℃,在东北、华北和西部为1.5~2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关注日益增加。连续五年对山西省太原市5个点位进行监测,考察降水中主要离子时间变异及大气干湿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太原市五个监测点年均干沉降量排序为太钢工业区坞城(东)桃园(市中)晋祠(景区)上兰(市郊),其中太钢年均沉降量是上兰的三倍。降尘量除了在不同点位差异较大外,相同点上不同季节也有较大波动,表现为各监测点春季和冬季降尘量为全年最高。而夏季由于降雨较多,干沉降最少。总体上,近五年各点干沉降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湿沉降方面以桃园为市区代表分析,SO_4~(2-)、NO_3~-、Ca~(2+)和NH_4~+是太原市桃园降水中主要的无机离子,其加权平均浓度范围为3.1~19 mg/L,各离子浓度在干燥的冬春季较高,且近五年其浓度及沉降量快速增加。桃园降雨中SO_4~(2-)和NO_3~-仍然是最主要的致酸离子,SO_4~(2-)年均沉降量分别是NO_3~-、Ca~(2+)和NH_4~+的1.7、3.9、5.9倍。Ca~(2+)、NH_4~+和Mg~(2+)的中和因子分别是0.42、0.30、0.14,说明Ca~(2+)、NH_4~+对酸雨缓冲作用大于Mg~(2+)。2013~2017年太原市桃园降雨SO_4~(2-)/NO_3~-和NH_4~+/NO_3~-比值分别为1.7和0.3,表明酸雨类型由硫酸型向混合型发展,主要是近年来NO_3~-浓度增幅大于SO_4~(2-)和NH_4~+。总的来看,近些年太原市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带来明显效果,但工业厂矿区周边降尘污染依然严重,属于今后城市环境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