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64篇 |
免费 | 1315篇 |
国内免费 | 33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47篇 |
废物处理 | 338篇 |
环保管理 | 2886篇 |
综合类 | 10708篇 |
基础理论 | 1544篇 |
环境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549篇 |
评价与监测 | 955篇 |
社会与环境 | 1154篇 |
灾害及防治 | 8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387篇 |
2022年 | 602篇 |
2021年 | 742篇 |
2020年 | 776篇 |
2019年 | 597篇 |
2018年 | 520篇 |
2017年 | 697篇 |
2016年 | 799篇 |
2015年 | 802篇 |
2014年 | 853篇 |
2013年 | 1047篇 |
2012年 | 1235篇 |
2011年 | 1342篇 |
2010年 | 926篇 |
2009年 | 1030篇 |
2008年 | 769篇 |
2007年 | 1173篇 |
2006年 | 1174篇 |
2005年 | 1028篇 |
2004年 | 891篇 |
2003年 | 854篇 |
2002年 | 737篇 |
2001年 | 628篇 |
2000年 | 575篇 |
1999年 | 550篇 |
1998年 | 363篇 |
1997年 | 302篇 |
1996年 | 206篇 |
1995年 | 189篇 |
1994年 | 166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7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Isoprene emission from tropical trees in Okinawa Island, Jap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mbunan P Baba S Kuniyoshi A Iwasaki H Nakamura T Yamasaki H Oku H 《Chemosphere》2006,65(11):2138-2144
This study surveyed isoprene emission from 42 indigenous and exotic tropical trees in subtropic Okinawa, Japan. Of the 42 trees studied, 4 emitted isoprene at a rate in excess of 20 μg g−1 h−1, and 28 showed the rates of 1–10 μg g−1 h−1. The remainder emitted less than 1 μg g−1 h−1. The majority of trees in this study may therefore fall within the lower emitting species. However, species in Moraceae that is indigenous in Okinawa emitted isoprene at relatively higher rates with an average of 14.2 μg g−1 h−1. The highest emission rate of 107.1 μg g−1 h−1 for Ficus virgata yielded the area basis rate of 47.4 nmol m−2 s−1, which is almost equivalent to the rate of high emitting species. Furthermore,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intensity and isoprene emission was noted with Ficus virgata up to 1700 μmol m−2 s−1. These findings may show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subtropical areas as sources of isoprene to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32.
新型复合球填料为沸石与悬浮球填料的有机组合体,密度约为0.92~0.97g/cm3,比表面积为711~1185m2/m3,表面粗糙,物化性能稳定.在曝气量为20∶1,停留时间为6 h时,装有新型复合球填料的反应柱挂膜容易,成膜时间短,膜不易脱落,且生物相丰富.膜成熟时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和COD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浓度≤2 mg/L,去除率≥93%;出水COD浓度≤22 mg/L,去除率≥80%.新型复合球反应柱在稳定状态处理低浓度的二级出水时,出水氨氮浓度≤2 mg/L,去除率≥89%,出水COD浓度为10~36 mg/L,去除率为48%~81%.出水水质符合GB50335-2002标准. 相似文献
133.
为避免因FAS释放过量有机物和氮而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分析了以给水厂铁铝泥(FAS)构建过滤柱处理富营养化河水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了以厌氧热处理改性后的FAS作为辅助基质(2%)构建过滤柱。结果表明:在对其他性质无影响的情况下,FAS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过滤柱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促使出水磷浓度在整个运行期间小于0.01 mg·L-1;被FAS吸附的磷主要以NaOH提取态、HCl可提取态和残渣态存在。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FAS的添加促使过滤柱中富集了Rhodoplanes、Sulfuritalea、Nitrospira、Leucobacter、Geobacter、Dechloromonas等有助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复合污染控制的菌群。FAS作为辅助基质构建过滤柱可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河水中磷污染。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解决常规污水处理技术无法进行完整的硝化反硝化过程,污水厂出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偏高以及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某污水厂排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物化与生化耦合,构建化学催化生物耦合床(CCBF)脱氮系统,研究CCBF系统对污水厂排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DO为5.5~6.0 mg·L−1、RT为8 h、C/N为1.5∶1时,CCBF可将${\rm{NH}}_4^{+} $ -N从48.5 mg·L−1降至4.58 mg·L−1、TN从51.2 mg·L−1降至6.5 mg·L−1、TP从6.6 mg·L−1降至0.48 mg·L−1、COD从78.5 mg·L−1降至33 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89.5%、85.7%、92.5%和57.9%;污水经处理后,氨氮、总氮、总磷、COD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利用Eckenfelder方程对系统脱氮过程进行模拟,求得${n_{{\rm{NH}}_4^ +{\text{-}} {\rm{N}}}} $ =0.314 76,nTN=0.282 21,${K_{{\rm{NH}}_4^ +{\text{-}} {\rm{N}}}} $ =0.128 02,KTN=0.218 59,与水力负荷为0.000 8~0.007 m3·(m2·min)−1的常规生物处理相比,系统内部生物量充足、活性高,物化与生物耦合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5.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活性污泥合成PHA具有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的优点。研究选择污泥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比重相对较高的乙酸和丙酸作为碳源自配营养液,深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比对PH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主要碳源时更有利于PHA的合成,最大合成量12.3%出现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此外,PHA合成量随着底物中有机酸比重的增加而增加,充分展现了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大量合成PHA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6.
针对碳源偏低城市污水,采用厌氧/限氧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LOSBR),在连续(CA)和间歇曝气(IA)模式下,研究了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同步发生所需的最适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CA模式下,恒定30 L·h-1的气量,进行同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的T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88.5%和95.9%;在IA模式下,恒定30 L·h-1的气量,且曝气百分数(AF)和曝气频率(fIA)值为0.5和24时,曝气量比CA模式节省了23%,该工艺的T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91.1%和92.9%。由此可知,同一气量下,IA模式比CA模式的更经济节能,且IA模式在低AF和高fIA工况下进行的同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更稳定持续。 相似文献
137.
针对纤维素产乙醇废水高有机物、高氨氮、难降解的特点,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基于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的调试运行,研究反应器运行方式对COD去除和脱氮效能的影响,为日后纤维素乙醇废水处理的工程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通过控制DO(0.5 mg·L-1)、pH(7.6~8.5)和投加碳源等条件,可实现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和转化,最终三氮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通过投加不同碳源对比实验,发现乙酸钠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比葡萄糖具有更高的效率;厌氧工艺处理过的纤维素乙醇废水经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后,COD去除率维持在20%上下,表明废水可生化性极低,已不适应生物法处理,须利用化学氧化法才能进一步去除;通过周期实验,发现硝化阶段碱度过量对短程硝化进程影响并不明显,相反充足的碱度是保证硝化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8.
一次性环保餐具发展现状和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的发展状况和它们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叙述了秸杆、甘蔗渣和淀粉一次性餐具的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指出了这类餐具至今不能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高效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秸杆、甘蔗渣和淀粉餐具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 相似文献
139.
140.
采用熔化分散冷凝法微胶囊技术以蜂蜡为壳材包覆高锰酸钾作为活性添加剂,铵盐、干燥剂、活性添加剂和助燃剂以100:25:2:1的比例混合制备粉末脱硝剂,将其喷入模拟烟气中进行催化还原NOx实验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当模拟烟气流量为4.8 m3·h-1,反应温度600~900℃,氨氮物质的量之比1.15:1,活性添加剂质量分数1.5%,进口烟气NO浓度为500 mg·m-3时,NOx转化率最高,可达90%以上。活性粉末催化还原NOx反应温度窗口宽、NOx转化率高,投资低,有望适应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脱硝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