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7篇
  免费   1863篇
  国内免费   2472篇
安全科学   458篇
废物处理   242篇
环保管理   415篇
综合类   4840篇
基础理论   203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495篇
评价与监测   292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为了对比研究传统A2/O工艺和氧化沟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2种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混合液回流比、不同污泥回流比、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典型工况下的污染物去除过程。结果表明,2种工艺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可实现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出水COD、NH4+-N、TN和TP等各项水质指标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要求。在传统A2/O工艺的缺氧段发生了反硝化除磷反应,在氧化沟型A2/O工艺中则未发生。  相似文献   
142.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开展项目对空气、土壤和微生物、作物、动物及人群等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界定,基于界定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矩阵,对该工程CO2泄漏环境风险水平的评估结论为低风险,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与监测。  相似文献   
143.
以聚丙烯腈为原料制备半碳化纤维(SCF),经化学和生物两性修饰后,再以海藻酸钠进行复配修饰,得到不同的两性复配修饰SCF,通过试验考察其对Pb2+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特征,分析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Pb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qm)为495.09mmol/kg~770.56mmol/kg,两性和两性复配修饰后的SCF对Pb2+的吸附量提高了1.8%~55.6%。pH值升高有利于各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离子强度在0.01mol/L~0.5mol/L范围内,各供试材料对Pb2+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0.1mol/L时达到最大。热力学参数表明,Pb2+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4.
郑州市中心城区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冲洪积平原、黄土丘陵,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依据3种地貌类型及其污染源分布特征设置地下水采样点,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中“三氮”[硝酸盐氮(NO3 -N)、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与污染源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包气带岩性以及水化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受NO3 -N和NH3 -N影响较大,受NO2 -N影响较小;2023年ρ(NO3-N)超标的区域范围较2020年明显减小,ρ(NH3 -N)出现局部增大的现象,黄河冲积平原地区“三氮”质量浓度尤其是ρ(NH3 -N)变化应引起重视;地下水酸碱环境及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地下水中“三氮”质量浓度的变化,当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时,地下水中ρ(NO3-N)增加而ρ(NH3 -N)降低。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研究低铬油套管钢材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特征。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对1Cr、3Cr这2种常用低铬油套管钢材进行纯CO2、CO2和低浓度H2S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试验。结果 温度在40~80 ℃条件下,各种钢材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加入低浓度H2S后,可以抑制CO2腐蚀,且随着温度升高,抑制性逐渐减弱。分析认为,在单独CO2环境以及CO2和低浓度H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出现铬富集现象,形成的Cr(OH)3膜保护基底。同时,在CO2和低浓度H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形成致密的FeS产物膜有助于保护基底,抵抗Cl侵蚀。结论 低Cr钢表面因铬的富集形成钝化膜,能有效抑制油套管的腐蚀速率,以上研究成果对CO2和低浓度H2S环境中的腐蚀理论以及油田油套管材料合理选择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预测考虑环空压力条件下不同产量、温度变化碳钢套管的腐蚀速率.方法 利用优化的经典半经验模型对碳钢套管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明确海洋环境碳钢套管CO2腐蚀的机理,找出海水中生产套管发生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腐蚀机理,通过CO2溶解度模型优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考虑温度、环空压力、产量等变化对腐蚀的影响规律,预测生产套管的...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明确南海高温高压含CO2气井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指导现场管柱材料选择.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釜腐蚀实验仪器对井筒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不同材料腐蚀速率进行实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腐蚀实验后试样腐蚀形貌进行分析,评价不同井筒环境下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结果 150℃条件下,材料腐蚀速率随分压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  相似文献   
148.
基于2018—2021年太湖地区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结合植被敏感指数,开展太湖水生植被分布监测,综合分析了水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揭示了太湖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表现为春季沉寂,夏季快速增长,秋季达到暴发期,冬季面积开始减退;太湖水生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东部沿岸和贡湖,类型以沉水植被为主,其中浮叶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挺水植被主要分布于东太湖沿岸的浅水区域;沉水植被主要分布于东部沿岸和贡湖;水生植被主要分布的东太湖水域,其水质总体优于太湖其他水域。  相似文献   
149.
人们早已认识到远距离强地震可能引起覆盖层深厚的沿海或盆地城市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以某杭州湾跨海通道为背景,建立跨海湾海床二维场地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依据区域地震活动性,选取远场大地震井下记录作为海床基岩的输入地震动,考虑地震动特性、海床微地形特征、沉积土的空间异质性和非线性滞回特性,研究了远场强震引起的海床场地非线性地震效应特征。海床场地效应与海床微地形特征、沉积土的空间异质性和输入地震动特性密切相关。凹陷地表边缘、基岩隆起和凹陷部位及海床土软弱区域的场地放大效应显著,呈现出低频聚焦现象,且竖向地震反应更为明显。仅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将显著低估海床非线性场地效应程度,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引起的竖向地震效应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50.
On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new normal” characterized by slower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ow-carbon economy status quo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and its various factors for China’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using panel data econometric technique. We find evidence of existence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conomic sca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rate are crucial factors to promote CO2 emissions. Howev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specially the domestic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CO2 emissions abatement. Next, we further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subregion and various factors according to Grey Relation Analysis. Thereby, our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fo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