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0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5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601篇 |
综合类 | 1598篇 |
基础理论 | 270篇 |
污染及防治 | 250篇 |
评价与监测 | 1537篇 |
社会与环境 | 86篇 |
灾害及防治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10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232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固定源废气监测工作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监测工况、测点位置、采样过程、结果计算等几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对大气固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2.
43.
介绍了雷电对空气自动监测站是如何造成危害的,阐述了雷电侵入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途径及防止雷击的办法。 相似文献
44.
Organic residue decomposition: The minicontainer-system a multifunctional tool in decomposition stud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rhard Eisenbeis Ralf Lenz Thomas Heib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1999,6(4):220-224
The Minicontainer-test, first described by Eisenbeis (1993),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organic residue decomposition
at a microsite level. It is derived from the litterbag technique and consists of polyethylene minicontainers (volume about
1.5 cm3) filled with a test substrate (litter, straw, cellulose, etc.). The minicontainers (MCs) are closed at either end with plastic
gauze discs of variable mesh size (e.g. 20 μm, 250 μm, 500 μm or 2 mm). A definite number of such units are inserted into
PVC-bars, which can be implanted into the soil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or be exposed on the soil surface horizontally.
The bars are very stable and can be expos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for months to years. If required, the bars can be removed
temporarily and stored, e.g. during soil cultivation. Should fresh litter be used, two phases of decomposition can be distinguished:
a fast initial phase, which can be main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leaching, and a second slow phase depending mainly on the
activity of soil organisms and litter quality. Several questions can be addressed to investigations using MCs, e.g. 1) parts
of the soil fauna which are involved in decomposition (nematodes, microarthropods, and smaller specimens of the macrofauna,
e.g. enchytraeidae, diplopods and dipteran larvae)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litter substrate using a miniscale high gradient
extractor, 2) the organic mass loss of litter can be determined, 3) microbial biomass (Cmic, Nmic) can be assessed by fumigation extraction and 4) microbial activity (respiration) in the test substrate can also be assessed
by use of standardised methods. Compared to litterbag studies, the larger number of small replicate units improves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Until today the Minicontainer-test has been applied in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e.g.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liming, soil resto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s, e.g. Diflubenzuron (Dimilin) and Btk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相似文献
45.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经过20多年海洋环境污好监测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未能对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致使今天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尚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描述阶段。该文第一次把有关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相结合,通过运用逻辑构思方法和监测方法学,详细分析监测方案设计中的各个阶段,监测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实施;从监测数据的加工,到监测信息的发布都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本文既是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案的设计指南,也是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46.
中国居民及动植物的环境激素暴露研究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激素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综述了EDCs生物危害,简要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EDCs研究工作,分析了中国居民和动植物的EDCs暴露现状,归纳了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堆体堆高稳定性变化,以南方某典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1年的堆体安全监测。通过布设渗沥液水位、堆体表面位移和深层侧向位移等在线监测设备,获取连续稳定的堆体安全特征数据。并使用GeoStudio软件分析填埋高度和渗沥液水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埋场滞水位埋深摆动幅度为0~4 m,主水位降低幅度为1~2 m,渗沥液水位高度、表面位移速率受降雨量和填埋作业影响较为明显;填埋初期,堆体持续向外滑移,日均滑移速率在1~8 mm·d−1;堆体作业区域由于堆体厚度大、堆填速率快,其深层侧向位移速率大于两侧边坡区域,雨季滑移速率大于旱季,1年内表层累计水平位移可达到950 mm。渗沥液水位对填埋堆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渗沥液水位的下降,堆体安全系数逐渐增大,填埋场警戒水位埋深可设为5.0 m。本研究结果可为垃圾填埋场的堆体安全稳定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及时、准确掌握黑臭水体治理进展,基于“北京二号”影像数据和同期的野外综合水体实测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黑臭水体进行识别,并引入地理探测器对黑臭水体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aster R-CNN算法的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总准确率达到90%左右,短时间内(5~33 h)即可完成北京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筛查工作;在空间维度上,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外,并在通州区、朝阳区和大兴区较为集中;在时间维度上,专项治理期间(2015—2018年)内,黑臭水体的数量和长度总体趋势都是递减的,但偶尔也有反黑现象;2018年底,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已全面消除黑臭现象;在一年内,第1季度水体环境最好,第2季度次之,第3季度最差,从第4季度开始好转;在北京市大兴区,土壤全氮量(贡献率为32.07%)和周边养殖场排污(贡献率为27.04%)是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贡献率为8%)、土壤类型(贡献率为7.6%)和土地利用类型(贡献率为6.1%)的贡献率较弱。由此可以看出,基于Faster R-CNN算法识别影像中的黑臭水体识别准确率高,可及时、准确地监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使用地理探测器可定量分析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本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黑臭水体的动态监测和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城市高密度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2019年秋季对上海市某高密度街区道路大气颗粒物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理位置、车辆与道路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了同步移动在线监测,并结合街区内固定站数据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总结了影响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拟合值处于较低水平时,街区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和影响因素易被识别;机动车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贡献大,其中大型机动车的影响明显;户外施工和道路清扫会引起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其中PM10上升更明显;交通密度大的十字路口大气颗粒物浓度通常较高;城市高架的盖状结构会阻碍大气颗粒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引起局部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街区内高大浓密的乔木对近地面的大气颗粒物屏蔽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助于颗粒物累积;早晚高峰时段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非高峰时段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