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74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氯化氢的毒理作用,各类标准比较、标准来源、评价标准的计算方法等,对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需要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以华南滨海小流域——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在对该流域地下水和雨水分别进行采样、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量平衡法(CMB)与地下水动态法计算了该流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给水度。研究发现,试验基地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地下水埋深在雨季(4—9月)、旱季(10—3月)的变动范围大致为0~1.5 m与0~0.5 m。根据CMB计算结果,补给区、中间区雨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旱季的1.3~1.6倍和1.3~2.0倍,且补给区大于中间区(M5井除外)。利用地下水动态法计算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所得雨季、旱季的均值(7.6%和4.6%)与CMB计算结果(7.7%和5.3%)较为接近。给水度、雨强与入渗补给系数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地下水埋深分别与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潜水蒸发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对比,发现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最大入渗补给埋深约为2.3 m,当埋深为3.1 m时,地下水可获得最大净补给量。  相似文献   
103.
以酸性氯化铜蚀刻废液为原料,在Na2CO3和助剂A存在下,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碱式碳酸铜。考察了反应pH、n(Na2CO3)∶n(助剂A)、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TG 及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 7.0、沉淀剂配比n(Na2CO3)∶n(助剂A)=1∶2、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0 ℃的条件下,产品的w(Cu2+)达55.62%,w(Cl-)为0.013%,符合HG/T 4825—2015《工业碱式碳酸铜》的要求;蚀刻废液中Cu2+的回收率接近100%。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为单一组分CuCO3·Cu(OH)2,小颗粒为直径1.8~5.4 μm的不规则球形,团聚后的大颗粒呈姜块状形貌,粒径为48~75 μm。  相似文献   
104.
火灾是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氯化氢 (HCl)是火灾烟气中阻碍人员逃生的最重要的刺激性气体之一。以典型的小尺度和大尺度实验为例 ,分析了加热程度和通风供氧对常用有机材料起火后释放HCl的影响 ,发现不论小尺度还是大尺度 ,HCl的形成只与燃烧过程有关 ,与氧化过程无关 ,HCl的生成率不随通风情况不同而改变。实验中影响HCl释放的主要因素是热 (辐射加热热流密度或温度 )。当超过CCl键发生断裂的温度后 ,继续升温HCl释放速率不发生改变 ,出现稳定释放阶段。在反映HCl释放过程不同尺度间存在共性 ,因此 ,利用小尺度的结果进行释放规律内在机理的探索是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在标准受限空间中,通过热态灭火实验对比分析了纯水细水雾和含氯化钴添加剂细水雾在不同添加荆浓度、工作压力下对煤油火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氯化钴的细水雾比纯水细水雾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而细水雾的灭火时间并不是随着氯化钴的浓度变化而呈线性变化的,而是存在着一个最佳灭火浓度.实验表明:浓度为1.75%时的灭火效果最好.系统的工作压力也对细水雾的灭火性能有影响,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细水雾的平均灭火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6.
一氯二乙基铝装置为甲类火灾危险装置。通过对一氯二乙基铝装置工艺流程及各单元工艺特点的详细分析,危险源的辨识从物料危险性、工艺过程危险性、工艺操作危险性等角度展开,从而确定出该装置的重大风险因素。在对一氯二乙基铝装置危险源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工艺单元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7.
Degradation of a model polymer mixture (PVC/PS/PE) and a waste polymer mixture in the presence of HCl fixators (Red Mud, precipitated CaCO3 and dolamite) was studied using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a cycled-spheres-reactor. The experiments in cycled-spheres reactor model were performed by stepwise pyrolysis. Liquid products and HCl from each step were collected separately. For the model polymer mixture, the precipitated CaCO3 showed the best effect on the fixation of evolved HCl and the reduction of chlorine content in the liquid products whereas RM yielded the best result for the waste polymer mixture. In addition, using HCl fixator also affected the degradation of both types of polymer mixture,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ore gaseous and less residue.  相似文献   
108.
聚硫氯化铝絮凝效果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俊梅 《化工环保》1998,18(1):7-10
采用聚硫氯化铝(PACS)为絮凝剂进行废水处理试验,对其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S的SO4^2-含量,碱化度,投加量和水的pH对絮凝效果有影响,当Al^3+/SO4^2-(摩尔比)为14 ̄16,碱化度为65% ̄70%,pH为6 ̄9、PACS投加量为2 ̄4mg/L时,絮凝效果最佳,试验结果还表明,PACS比聚氯化铝(PAC)的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Ground water contamination by excess nitrate leaching in row‐crop fiel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tensive agricultura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Giant cane and forest riparian buffer zones were monitored to determine each cover type's ability to reduce ground water nitrate concentrations. Ground water was sampled at varying distances from the field edge to determine an effective width for maximum nitrate attenuation. Ground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which were used as a conservative ion to assess dilution or concentration effects within the riparian zone. Significant nitrate reductions occurred in both the cane and the forest riparian buffer zones within the first 3.3 m, a relatively narrow width. In this first 3.3 m, the cane and forest buffer reduced ground water nitrate levels by 90 percent and 61 percent,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40 percent of the observed 99 percent nitrate reduction over the 10 m cane buffer could be attributed to dilution by upwelling ground water. Neither ground water dilution nor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forest buffer. The ground water nitrate attenu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cane and forest riparian zon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During the spring, both plant assimil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ere probably important nitrate loss mechanisms, while in the summer nitrate was more likely lost via denitrification since the water table dropped below the rooting zone.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及改性蒙托石等不同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处理炼钢厂连铸含油废水的除油效果,考察了不同絮凝剂的复配以及絮凝剂的不同复配比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3种絮凝剂复配使用除油效果最佳,当3种絮凝剂的复配比为2∶2∶3时除油效果最好,除油率达到88.2%,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