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3篇
  免费   1029篇
  国内免费   2671篇
安全科学   2019篇
废物处理   393篇
环保管理   881篇
综合类   7825篇
基础理论   1116篇
污染及防治   1204篇
评价与监测   757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924篇
  2013年   800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825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1.
利用水热反应法制备β-In2S3纳米颗粒光催化剂,并利用SEM、TEM和XRD等对其进行分析表征;采用土霉素溶液模拟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探讨In2S3对土霉素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β-In2S3为立方相纳米颗粒结构,该纳米颗粒由纳米片组成,直径约15~30 nm.以太阳光为辐射光源,In2S3对土霉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4 h内对初始浓度为30 mg·L-1的土霉素降解率可达98%以上.降解土霉素后的催化剂在无水乙醇中清洗并烘干,经4次循环利用后,β-In2S3的降解能力仍能达到85%以上,表明β-In2S3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12.
本文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11辆国Ⅰ~国Ⅳ标准重型柴油车进行实际道路测试,利用GC-MS对样品中典型烷烃进行定量分析,解析重型柴油车尾气典型烷烃排放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排放标准对重型柴油车尾气中正构烷烃、藿烷类有机物排放有显著影响,总体呈现随排放标准的加严而降低的趋势,相比于国Ⅰ测试车辆,国Ⅳ测试车辆正构烷烃、17α(H),21β(H)-C30藿烷(C30-藿烷)、22S-和22R-17α(H),21β(H)-C31升藿烷(22S-C31升藿烷;22R-C31升藿烷)总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72.23%,64.95%,70.78%和74.68%.气相正构烷烃呈双峰前锋型,以C17~C18为主峰碳,固相呈单峰前锋型,以C18~C21为主峰碳.藿烷类有机物其22S-C31升藿烷/(22S-C31升藿烷+22R-C31升藿烷)的比值在0.46~0.56之间,平均值为0.50,符合石油中藿烷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总排放因子与17α(H),21β(H)-C30藿烷总排放因子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其R~2为0.926 8.此外,行驶工况对测试车辆正构烷烃及藿烷类有机物排放有较大影响,非高速工况下排放因子是高速工况的1.69~2.42倍.  相似文献   
413.
微生物燃料电池改性阳极处理PTA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不同改性阳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产电性能及其对MFC处理难降解废水能力的影响.以单室空气阴极为基础,利用0.1 g电气石、质量分数75%二氧化锰/埃洛石纳米管(manganese bioxide/halloysite nanotube,MnO_2/HNT)和多壁碳纳米管-羧基(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carboxyl,MWCNT-COOH)对MFC阳极进行修饰.结果表明,不同改性阳极的MFC对含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PTA)废水的去除率均高于70%,且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在79%以上.相较于其他几种改性阳极,以MWCNT-COOH改性材料作阳极的MFC产生的最大输出电压最高,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最高,分别为529 mV和252.73 mW·m~(-2).  相似文献   
414.
2014年3月、4月和7月分别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49个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镧系元素(Loid)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浓度水平.分析了PM_(2.5)镧系元素组成特征和配分模式,利用La-Ce-V三元图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了泉州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泉州市大气PM_(2.5)总镧系元素(Σ Loid)浓度为2.490~5.708 ng·m~(-3)(含量65.682~126.529μg·g~(-1)),轻重镧系元素比值(L/H)为12.086~14.319;(2)PM_(2.5)镧系元素配分模式与福建土壤相似,PM_(2.5)中Ce元素表现为正异常,而Eu元素表现为负异常;(3)城市扬尘、燃煤尘、汽车尾气尘和垃圾焚烧飞灰是泉州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8.9%、10.9%、30.6%和30.2%.  相似文献   
415.
近年来,以PM_(2.5)为主的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绿化树种叶片磁性对PM_(2.5)具有指示作用。该研究通过对平顶山市不同功能区内常见的19种绿化树种叶片样品进行磁性测试,旨在比较不同树种叶片磁性的差异,探讨叶片磁性与PM_(2.5)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城市功能区,不同树种的叶片质量磁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污染严重的矿区,不同绿化树种叶片磁性参数均高于其它区域。其中广玉兰叶片磁性参数最高,为67.30×10~(-9)m~3/kg,悬铃木叶片磁性最低,为6.41×10~(-9)m~3/kg。同一区域,广玉兰、构树、侧柏、栾树、油松叶片磁性参数均较大,对空气有较好的净化作用;(2)不同城市功能区,同一树种叶片质量磁化率差异显著(p0.05);(3)在5个城市功能区均有大量分布的绿化树种(悬铃木、广玉兰和杨树)叶片磁性均与PM_(2.5)回归关系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在不同城市功能区,可以栽植叶片磁性较大的树种对PM_(2.5)进行净化,并可利用在不同城市功能区广泛分布的悬铃木、广玉兰和杨树的叶片磁性对该市PM_(2.5)污染程度及其分布的空间格局进行指示和监测。  相似文献   
416.
生态资产评价:存量、质量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资产与其他自然资源资产并列或镶嵌式分布于一个区域,为当地或其他区域提供生态服务。生态资产监管、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以及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等迫切需要对生态资产的存量、质量和价值做出充分的评估。本文基于生态资产属性,对一般区域和城市区域的生态资产进行类型的划分,指出构建生态资产评价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以现有自然资源环境统计和核算体系为基础,注重存量、质量、价值并重,存量与流量并重,注重可操作性。得出生态资产增值的基本途径为: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  相似文献   
417.
河长制为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河长制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具体路径.河长制和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相同,各有侧重,是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提出在河长制背景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尊重治水的客观规律,强调流域的系统性;落实《水十条》的水质改善目标要求,通过工程措施、优化调度等管理措施将污染物排放尽可能做小,将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尽可能做大;针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识别的优先控制单元,各地应逐一编制单元达标方案;客观认以和把握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相互关系,发挥河长制协调性好、执行力强的特点,加速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418.
为解决电化学法处理高盐染料废水存在的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辊压法制备Ti/SnO_2-Sb阳极和空气阴极,构建了Ti/SnO_2-Sb阳极-空气阴极双极体系(TSSA-ADC)。甲基橙(MO)作为高盐染料废水的典型污染物,考察了电流强度、MO浓度、电解液浓度和初始p H对TSSA-ADC体系和TSSA单阳极体系降解MO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SSA单阳极体系相比,TSSA-ADC体系具有更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抗盐分冲击、抗酸碱波动能力,能够维护酸碱平衡防止硬度离子结垢。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强度为0.030 A,电解液浓度为3%,MO浓度为100 mg/L,初始pH=6。以MO去除率达到98%为基准,TSSA-ADC体系比TSSA体系可节能74.26%。  相似文献   
419.
朱育雷  倪长健  崔蕾 《环境工程》2017,35(1):98-102
基于2014年1月21日至2月5日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逐时PM_(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资料以及同期Mie散射激光雷达探测数据,遵循消光系数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污染边界层高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污染时段内的污染边界层高度偏低,平均为221m;污染边界层高度与地面PM_(2.5)浓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污染边界层高度改变在前,地面PM_(2.5)浓度响应在后;污染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单谷型,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08:00时和14:00时前后。  相似文献   
420.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N_2O减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强温室气体N_2O的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保证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N_2O有效减排成为水处理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综述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厌氧氨氧化等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N_2O的产生机理、减排方法和减排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