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4篇
  免费   811篇
  国内免费   1660篇
安全科学   297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2561篇
基础理论   1658篇
污染及防治   781篇
评价与监测   17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是入侵性杂草,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云南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华南地区同时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值下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种子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pH≥3.5时均能正常萌发,pH≤3.0时不能萌发。不同pH值模拟酸雨对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模拟酸雨pH值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pH3.5时,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达最大值;pH4.0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达最大值。结果表明薇甘菊对华南地区酸雨胁迫表现出适应。  相似文献   
932.
掺Fe^3+A-TiO2粉末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兵  郑敏  蒋荣彬  江雷 《生态环境》2010,19(7):1700-1703
以硫酸钛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TiO2粉末,用SEM和XRD测定了样品的形貌和晶型,研究了以自制的掺Fe^3+A-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型TiO2即A-TiO2。365nm紫外光照射下,用自制的掺Fe^3+A-TiO2降解甲基橙溶液的最佳条件是:10mg·L^-1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050g掺5%Fe^3+(物质的量比)A-TiO2粉末,用HNO3调节溶液成酸性后,18℃恒温反应4h,降解率达到57.8%。  相似文献   
933.
张晓艳  张广斌  纪洋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生态环境》2010,19(11):2540-2545
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田间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试验连续一年研究了冬季淹水稻田的CH4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和排放通量,以探讨冬季淹水稻田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51 d(d表示淹水后天数),CH4产生潜力逐渐增大,到251 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0~204 d,CH4氧化潜力变化较小,但到235 d急剧增至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0~169 d,稻田几乎没有CH4排放,192 d才开始有较明显的CH4排放,到230 d达最大值,为80.2 mg.m-2.h-1,随后逐渐减小,331 d出现一个CH4排放高峰。全观测期内CH4排放量为69.9 g.m-2,其中非水稻生长期排放6.7 g.m-2,占总量的9.5%。全观测期内CH4产生潜力与土温及土壤Eh均无显著相关性;全观测期内CH4氧化潜力与土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生长期CH4氧化潜力与土壤中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观测期内稻田CH4排放与土温和CH4产生潜力两个因素均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34.
火灾中混合温场下隧道管片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马云东  崔铁军 《火灾科学》2013,22(4):201-206
对于以盾构方式修建的地铁,其隧道管片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在实际的火灾中,管片所在的温场往往是热对流及热辐射两种形式的混合温场。不同位置管片受热不均匀,整周管片内部将产生非均匀的热力荷载,与地应力荷载共同作用使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更为复杂。从热量的角度进行温场融合,分别计算每个单元在两种温场下的温度及热量,将每个单元的两种热量分别相加求得每个单元的总热量,根据总热量再反算单元温度,从而确定这个混合温场。使用FLAC3D在模拟过程中随温度升高实时调整材料参数,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当温度较低(〈500℃)时混合温场中以热辐射为主的均匀温场势力较强,当温度升高(〉500℃)后以热对流为主的非均匀温场势力较强。  相似文献   
935.
为节省资源,留最窄护巷煤柱,在借用FLAC3D模拟软件掌握不同护巷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应力应变后,结合模拟的结果和实验室试验新材料GRT-201加固后的煤岩体强度指标,最终确定煤柱留设宽度为2m,较正常煤柱宽度留设减小了20多米.现场操作后巷道的变形率控制在5%以内,大大降低留设煤柱宽度的同时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和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936.
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以白云鄂博铁矿的D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为例,采用复合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其边坡进行现场节理的详细线测量绘制赤平投影图,来判断出可能发生破坏的位置;其次通过Sarma法进行平衡理论计算,稳定性系数结果为0.75;最后通过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应力、应变云图,另对分析出可能破坏的两个位置进行剖面计算,计算后的稳定性系数结果分别为0.5、0.6。总之,边坡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可能发生失稳,需对其进行加固,保证矿山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937.
以某再生资源公司的废旧电脑拆解为案例进行研究,介绍了工艺技术、拆解回收各种资源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废旧电脑人工拆解-破碎-冶炼相结合的工艺,是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高效回收、减少环境风险的较好工艺技术,符合固废处理的3R(替代、减少、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938.
分析油罐区危险特性和事故模式,将三维GIS系统、日常管理、监控预警、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等功能进行集成,建立基于三维GIS的油罐区一体化应急管理平台。该平台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将液位、可燃气体、温度等多参数进行了融合,提高了报警可靠性。同时构建了DEA-BP应急资源配置模型,结合罐区事故类型,实现了罐区重大事故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平台还提供数字化预案和三维应急演练,为油罐区员工提高应急安全技能提供了培训环境。  相似文献   
939.
为实现白洋淀芦苇的有效利用,以白洋淀淀区芦苇(白苇)为原料,以KOH、K2CO3为活化剂,综合考虑制备过程中的剂料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以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综合作为吸附性能高低的评价标准,进行活性炭制备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以KOH为活化剂、剂料比为4∶1、浸渍时间36 h、850℃下活化1 h的条件下,制备的芦苇基生物质活性炭碘吸附值最高,亚甲基蓝吸附值较高;以K2CO3为活化剂、剂料比为3∶1、浸渍时间12 h、900℃下活化2 h的条件下,制备的芦苇基生物质活性炭有最高的碘吸附值和对亚甲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碘吸附值均高于国家活性炭一级品标准(1 000 mg/g),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0.
为研究NaHCO3对玉米淀粉爆炸的抑制效果,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测试玉米淀粉在添加不同抑制比NaHCO3及其固态分解产物Na2CO3后爆炸参数变化规律,并分析NaHCO3抑制淀粉爆炸过程。结果表明:NaHCO3及Na2CO3对玉米淀粉爆炸均有抑制作用,NaHCO3抑制效果优于Na2CO3;混合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与爆炸指数随抑制比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炸时间随抑制比增大而逐渐延长。随着NaHCO3浓度增加,物理抑制效果逐渐增加,化学抑制效果基本保持不变。NaHCO3浓度不同时,其抑制主导过程不同,当抑制比为0.1~0.5时,NaHCO3抑制效果以化学抑制为主,物理抑制为辅;抑制比为0.8和1.2时,NaHCO3抑制效果以物理抑制为主,化学抑制为辅;当抑制比为1.2时,玉米淀粉爆炸完全被NaHCO3抑制,此时物理抑制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