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0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2530篇
安全科学   338篇
废物处理   850篇
环保管理   638篇
综合类   5054篇
基础理论   538篇
污染及防治   1654篇
评价与监测   155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71.
以醋酸锌和硝酸镧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得到掺镧的Zn O纳米粉体。用制备的粉体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掺镧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镧的掺入提高了Zn O的光催化活性,镧锌摩尔质量比为0.2%时光催化性能最好,高压汞灯下反应1 h,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6.5%,相比于未掺杂的Zn O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972.
采用模拟废水再次启动因长期停止进水而生物活性被抑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反应器,探讨反应器再启动特征及其处理含铊酸性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再启动效果很好,从硫酸盐去除率和碱度等指标可认为反应器在第47天完成了再启动过程。启动后的反应器对硫酸盐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达到94.76%;抗p H冲击性能强,反应过程可产生大量碱度,同时消耗较少的COD,可有效适应酸性废水中COD和碱度匮乏的特征;反应器对废水中铊的去除效果较好,最高去除率达到99.11%,平均去除率达到94.2%。再启动时间短及其对酸性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明该反应器及其已培育菌群能较好地转场并应用于含铊酸性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73.
赵雪娜 《化工环保》2016,36(2):189-192
对模拟碳纤维生产废水进行“厌氧-好氧”静态小试,根据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该碳纤维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二级厌氧-微氧-好氧”组合工艺进行动态中试,考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碳纤维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系统具有厌氧池出水pH增大的特点,且抗冲击能力较强;在厌氧池水温为28~38 ℃、好氧池水温不低于15 ℃、废水流量为100 L/h、进水COD为660 mg/L、进水ρ(氨氮)为4.9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ρ(氨氮)稳定在5 mg/L以下,能够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4.
介绍了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废水来源及特性,归纳了废水的处理技术路线,从废水"零排放"、废水处理技术与管理、蒸发塘的污染转移、废水处理与固体废物处理及废气处理的关系、污染物源头控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误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5.
董梅  周惠良  郭玉琼 《化工环保》2016,36(3):288-292
采用H_2O_2溶液对兰炭末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兰炭末用于硝基苯生产废水(COD为560 mg/L)的吸附处理。对改性前后的兰炭末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吸附前后改性兰炭末的燃烧热进行了测定。表征结果显示,兰炭末经改性后比表面积和孔径均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兰炭末投加量为0.2 g/m L、吸附时间为180 min、吸附温度为30℃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3.4%,处理出水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排放标准;改性兰炭末对废水中COD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后的改性兰炭末燃烧热值增大。  相似文献   
976.
焦化废水是典型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构成其成分的复杂及种类的繁多使其难以实现高效的生物降解过程,制约了水处理的水质达标.为了探明其中生物降解强抑制组分,采用DAX-8大孔树脂将焦化废水分离出疏水酸性组分(HOA)、疏水碱性组分(HOB)、疏水中性组分(HON)和亲水性组分(HIS)等4种极性不同的组分,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含量分布,紫外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并用两种方法考察了各组分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HOA是主要的有机组分,其COD和TOC分别占比55.9%和56.8%;HOA也是主要的芳香物质及荧光组分,而HON是芳香构造化程度最高和类腐殖质占比P(Ⅲ+Ⅴ)最高的组分;各组分的BOD5/COD值及脱氢酶活性的抑制结果显示其难降解程度依次为HONHOBHIS原水HOA,而HON是焦化废水中生物抑制最强组分,其BOD5/COD值仅为0.21±0.02,对脱氢酶活性的抑制达到38.5%;SUVA和P(Ⅲ+Ⅴ)与可生物降解性的关联分析发现,焦化废水中难降解组分并不都是芳香性化合物造成的,类腐殖质对其中难降解有机组分的指示作用相比SUVA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977.
本研究通过对典型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多溴联苯醚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泥样品中都有PBDEs检出,PBDEs浓度范围在4226.76~9204.14 ng·g-1之间.其中,BDE-209是主导同系物,所占平均比例为83.16%(范围为75.75%~89.48%).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样品中溶解态PBDEs总浓度为183.11 ng·L-1,而出水样品中溶解态PBDEs浓度则降至7.07 ng·L-1,PBDEs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所有污水样品中BDE-209都是最主要的同系物,所占比例在75.75%~85.68%之间,BDE-99和BDE-47是仅次于BDE-209的另外2种主要同系物.通过对污水处理流程中PBDEs的溶解态和颗粒态分配系数的研究得出,溶解性颗粒物对疏水性有机物在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影响.该污水厂的日均PBDEs负荷量为21311.2 mg·d-1,污水经初沉池和二沉池处理之后分别有58.07%和39.91%的PBDEs被去除,即一共有97.98%的PBDEs被去除了,最后在出水中只剩2.02%的PBDEs.该污水厂通过出水的日均排放PBDEs的量为430.8 mg,通过脱水污泥日均排放PBDEs的量高达20880.4 mg.土壤在污泥农用之后PBDEs浓度年增加量为25.4μg·kg-1,污泥农用需要百年以上才能达到欧盟的规定限值.  相似文献   
978.
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高氨氮废水,逐步提高废水氨氮(NH+4-N)浓度到800 mg·L-1,通过控制曝气量实现了短程硝化.SBR周期试验表明,在低溶解氧和高游离氨等共同作用下,氨氧化菌(AOB)活性较低,导致AOB以亚硝酸盐氮(NO_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反硝化,氧化亚氮(N_2O)释放因子为9.8%.静态试验控制初始NH_4~+-N为100 mg·L-1且改变曝气量(0.22~0.88 L·min~(-1))条件下,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硝化菌活性,N2O释放因子为0.51%~0.85%.当初始NH_4~+-N浓度为100 mg·L~(-1)且曝气量控制在0.66 L·min-1时,初始NO-2-N浓度为0~100 mg·L~(-1)对硝化菌活性影响较小,N2O释放因子为0.50%~0.71%.当溶解氧和游离氨浓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维持AOB较高活性,抑制AOB发生好氧反硝化作用,降低N2O释放率.  相似文献   
979.
乳制品废水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在现有研究中较少,为验证处理效果,将4阶段驯化后的活性污泥投加到SBR中,进行了低浓度乳制品废水的直接生物降解试验,主要考察了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驯化期间,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0%;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为1654 mg/L、NH4-N为115 mg/L时,出水COD、NH4-N分别为66 mg/L、2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证明了用驯化活性污泥直接处理低浓度乳制品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0.
介绍了采用UASB+ A/O工艺处理大豆蛋白生产废水的工程,包括大豆蛋白生产废水的特点、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以及工艺运行的控制事项、处理效果和效益分析.工程实践表明,采用UASB+ A/O工艺处理大豆蛋白生产废水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出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并且工艺过程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减少了系统的运行费用,达到了资源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