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713篇
安全科学   290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1717篇
基础理论   312篇
污染及防治   266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81.
开展了连续2 a(2019~2020年)的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施肥(CF)、二次追肥(TT)和有机肥替代20%化肥(OF)这4个处理,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施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综合水稻产量和综合温室效应(GWP)对单位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进行分析,探讨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稻种植区增产减排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两年间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CH4排放,降幅为14.6%~25.1%;增加了N2O排放,增幅为610%~1 836%;(2)与CF相比,TT和OF处理均呈现增加CH4排放和降低N2O排放的趋势,TT和OF处理两年CH4累积排放量年均值的增幅分别为1.8%(P>0.05)和14.0%(P<0.05); TT和OF处理两年N2O累积排放量年均值的降幅分别为63.3%(P<0.05)和49.2%(P<0.05);(3)与CK...  相似文献   
882.
为了评价氮沉降对我国亚热带河口区淡水感潮沼泽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福建闽江口道庆洲淡水感潮短叶茳芏沼泽湿地,设置对照CK[0 g·(m~2·a)~(-1)]及3个梯度的氮沉降处理:N1[24 g·(m~2·a)~(-1)]、N2[48 g·(m~2·a)~(-1)]和N3[96 g·(m~2·a)~(-1)],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短叶茳芏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N1处理CO_2排放通量增加20.30%,N2处理CO_2排放通量减少10.05%,N3处理CO_2排放通量增加4.06%,除了12月的N2、N3处理CO_2排放通量与对照间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它时间各处理间CO_2排放通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2)与对照相比,N1处理CH_4排放通量提高64.51%,N2处理CH_4排放通量提高30.23%,N3处理CH_4排放通量提高80.57%,但是各处理间CH_4排放通量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CO_2、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EC、土壤p H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83.
牡丹江流域西阁至柴河大桥70公里江段是牡丹江市区、宁安市、海林市3个重要控制单元所在地,也是牡丹江流域水质较差的江段,研究此江段各排污口COD、氨氮总量分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牡丹江西阁至柴河大桥江段排污口分布及排污情况调查,建立该江段COD、氨氮输入-响应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河网、水下地形、冰盖的影响,并进行预测,对沿江排污口总量进行分配及治理方案优化设计,对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牡丹江总量分配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4.
A laboratory-scale study with a sand column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trichloroethylene(TCE) pollution in the aquifer environment with three-section controlled-release potassium permanganate(CRP) barriers.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CRP barriers in remediation of TCE in aquifers in a long-term and controlled manner.CRP particles with a 1:3 molar ratio of KMnO 4 to stearic acid showed the best controlled-release properties in pure water,and the theoretical release time was 138.5 days.The results of TCE removal in the test column indicated that complet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CE in a sand column by three-section CRP barriers could be reached within 15 days.The molar ratio of KMnO 4 to TCE in the three-section CRP barriers was 16:1,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82:1 as required when KMnO 4 solution is used directly to achieve complete destruction of TCE.This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CRP for remediation of TCE was highly improved after encapsulation.  相似文献   
885.
不同酸性气体及相对湿度对海盐氯损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在广州南村站、深圳竹子林站及西涌站的MARGA仪器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酸性气体及相对湿度对海盐氯损耗过程的影响.在分析深圳竹子林站、西涌站的海盐氯损耗中发现,竹子林站氯损耗平均为48.0%,西涌站海盐氯损耗平均为56.9%,氯损耗的峰值一般出现于下午14时.西涌站、竹子林站和广州南村站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均以HNO2、SO2、NH3为主,但各站点的比例分布不同,西涌站以HNO2最多(42%),SO2(32%)次之;竹子林站以NH3与SO2为主,百分比分别为36%和34%;广州南村站以SO2为主(58%),NH3次之(20%);而三站HNO3所占比例很小,均为7%.另外,分析了HCl的来源,主要关注了海盐粒子中的NaCl与HNO3反应、NH4Cl的挥发及H2SO4与NaCl的反应这3个来源,发现西涌站与竹子林站HCl和HNO3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好(R2西涌=0.689,R2竹子林=0.594),说明西涌站与竹子林站的HCl主要来源于NaCl与HNO3反应过程中Cl被HNO3置换而成;而广州南村站二者线性关系较差(R2南村=0.295),说明还存在其他的损耗机制.在研究相对湿度对氯损耗的影响中发现,相对湿度低时氯损耗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88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锰氧化物负载凹凸棒石(MnOx/PG)低温SCR催化剂,通过SO2暂态响应、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实验技术研究了烟气中SO2对催化剂SCR脱硝活性的影响行为.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BET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定、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硫中毒的机理及化学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下烟气中SO2对MnOx/PG催化剂的SCR脱硝活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催化剂中毒主要由烟气中SO2的催化氧化引起.一方面SO2氧化为SO3后与NH3及H2O竞争反应形成复杂的硫酸铵盐堵塞催化剂孔道,另一方面与活性组分MnO2结合形成MnSO4使得部分活性组分形态发生变迁.其中硫酸铵盐的形成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得以去除,而MnSO4则不可恢复,但催化剂SCR活性却显著增加,表明MnSO4的形成不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吸附态的硫可显著增加催化剂表面酸性,因此对SCR活性有促进作用.催化剂失活主要机理为:由气相SO2的连续氧化并与NH3相结合形成硫酸铵盐,并且在低温下难以分解,以致堵塞催化剂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87.
4-乙烯基苯酚广泛用作食品的调味剂及聚4-乙烯基苯酚类聚合物等的合成。近年来,研究发现4-乙烯基苯酚是苯乙烯在小鼠和人体中的次要代谢物,具有肝毒性和呼吸毒性。因此,利用生物定向转化技术降低4-乙烯基苯酚的毒性将具有实际意义。文章考察了含苯酚羟化酶基因的工程菌PH_IND生物转化4-乙烯基苯酚的条件,确定其最优条件为:菌株PH_IND的OD600为2.5,4-乙烯基苯酚的浓度为1 mmol/L,葡萄糖浓度为20 mmol/L,缓冲溶液的pH为8。在该条件下,生物转化呈一级动力学趋势,反应180 min后,转化率为3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乙烯基苯酚可以和苯酚羟化酶大亚基的活性位点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4-乙烯基苯酚被转化为4-乙烯基儿茶酚。  相似文献   
888.
植物基与固废基生物炭的结构性质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3种植物类原材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青草)和3种固体废物类原材料(猪粪、蛋壳和污泥),在350℃下转化为生物炭,对2类生物炭的性质进行分析测定比较。结果表明,2类生物炭的pH与等电荷点(PZNC)相近,均在8.010.0范围内。植物生物炭中碳含量为56.8%10.0范围内。植物生物炭中碳含量为56.8%60.0%,高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13.4%60.0%,高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13.4%39.1%);产率和灰分分别为22.3%39.1%);产率和灰分分别为22.3%45.0%和21.8%45.0%和21.8%22.3%,低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44%22.3%,低于固体废弃物生物炭(44%55.7%和45.1%55.7%和45.1%90.4%);后者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为4990.4%);后者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为49334 cmol/kg,显著高于前者(46.3334 cmol/kg,显著高于前者(46.350.1 cmol/kg),而其阴离子交换能力(AEC)为12.050.1 cmol/kg),而其阴离子交换能力(AEC)为12.016.0 cmol/kg,低于植物生物炭(33.516.0 cmol/kg,低于植物生物炭(33.563.2 cmol/kg)。XRD分析表明植物生物炭含有大量KCl,而固体废物生物炭中主要矿物为CaCO3。2类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差异显著,使它们在固碳、土壤改良、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有不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89.
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土壤与大气汞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刚  王宁  王媛  刘特  艾建超 《环境科学》2012,33(9):2953-2959
在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内,混汞法提金工艺已使用180余年,导致严重的环境介质汞污染问题.为研究土壤和大气汞污染特征,使用塞曼效应汞分析仪(Zeeman RA915+)测定了大气汞含量,使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测定了土壤汞含量,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定了老金厂、二道沟、二道岔和夹皮沟镇小区四处土/气间汞交换通量;对土壤汞含量和大气汞含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并对土/气间汞交换通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区域大气汞含量均值为(71.08±38.22)ng.m-3.②区域土壤汞含量均值为(0.913 1±0.040 8)mg.kg-1;土壤汞含量与大气汞含量显著正相关.③各采样点土/气间汞交换通量为:老金厂(129.13±496.07)ng.(m2.h)-1,二道沟(98.64±43.96)ng.(m2.h)-1,二道岔(23.17±171.23)ng.(m2.h)-1,夹皮沟镇小区(7.12±46.33)ng.(m2.h)-1.④太阳辐射是老金厂、二道岔和夹皮沟镇小区土/气间汞交换通量主要影响因子,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共同控制二道沟土/气汞交换通量过程;地形条件的干扰,形成三类迥异的土/气间汞交换通量日变化特征形态.  相似文献   
890.
刘舒乐  严薇  高庆先  马占云 《环境科学》2023,44(12):6692-6699
准确评价甲烷(CH4)的温室效应是制定有效减排路径的基础.首次采用新提出的、针对短寿命气候污染物(SLCP)设计的气候指标GWP-star (GWP*)对中国畜牧业CH4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并与常用的GWP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GWP的视角下我国畜牧业CH4排放的温室效应持续增加.因此,畜牧业实现碳中和需要完全消除排放,或以增加碳汇、增加资源化利用的形式抵消每年稳定的CH4排放.在GWP*的视角下,2015~2019年间畜牧业CH4排放的温室效应较20年前有所减少,降低的热量相当于从20年前的大气中减少2.1×104万t CO2的热量,畜牧业只需每年有效降低0.3%的CH4排放则可在短期内实现自身碳中和.在中国畜牧业持续采取有效减排措施的情况下,采用GWP*的标准制定减排目标比用GWP制定的减排目标更早达到,但选择GWP还是GWP*需要综合考虑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时间尺度和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