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713篇
安全科学   290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1717篇
基础理论   312篇
污染及防治   266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 HCO-3、p(CO2)增加, pH、CO2-3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 NH 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 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N0-2添加组中,当N0-2浓度在7.90μmol·L-1时, 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pH、CO2-3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0-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Chl-a)与△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 p<0.0001, 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水中3,4-二氯苯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来处理水中3,4-二氯苯胺(3,4-DCA),考察了放电功率、空气流量、金属离子(Fe2+、Cu2+)浓度、光催化剂二氧化钛对3,4-DCA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降解产物及可能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对3,4-DCA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3,4-DCA初始浓度为30mg·L-1,放电功率为80W,空气流量为1L·min-1时,放电处理6min后3,4-DCA的去除率可达92.5%.增加空气流量能显著地提高3,4-DCA的去除率,添加亚铁离子(Fe2+)浓度和光催化剂TiO2均能提高3,4-DCA的去除率,且存在最佳添加量值.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对3,4-DCA的降解去除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发现,反应主要为脱氯、脱氨基和苯环开环反应,二氯乙烯为其主要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993.
复合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控磷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垒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2010,31(3):678-683
采用氧化沉淀法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中制备了以纳米Fe3O4为核心,外包覆羧甲基纤维素的复合纳米Fe3O4.对比研究了复合纳米Fe3O4和微米Fe3O4对水中磷的吸附以及对土壤中磷的固化,并考察了添加纤维素酶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中微米Fe3O4的平衡吸附量为3.2 mg/g,而复合纳米Fe3O4为2.1 mg/g.当将纤维素酶(用以降解包覆在氧化铁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添加到复合纳米Fe3O4吸附磷的溶液中,复合纳米Fe3O4的除磷效率(86%)接近于微米Fe3O4(90%),说明羧甲基纤维素的存在减弱了复合纳米Fe3O4的吸附能力.在土柱实验中,将2种Fe3O4悬浊液注入到10 cm高的土壤柱中,72%的复合纳米Fe3O4穿过土壤柱溢出,而微米Fe3O4完全滞留在土壤柱中没有溢出.原始土壤的固磷率为30%,注入复合纳米Fe3O4的土壤固磷率达到45%,而将纤维素酶和复合纳米Fe3O4一起注入土壤中固磷效率提高到74%.  相似文献   
994.
MnO_2催化KMnO_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素艳  江进  马军  欧阳峰 《环境科学》2010,31(10):2331-2335
研究了MnO2强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效能与机制.在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KMnO4初始浓度是目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10倍),考察了KMnO4对酚类化合物(2-氯酚和4-氯酚)的氧化降解规律.发现在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催化现象,即原位产生的胶体MnO2可以促进KMnO4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实验进一步考察了MnO2浓度、粒径大小和溶液pH对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胶体MnO2和颗粒MnO2都可以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而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随着MnO2浓度(30~180μmol·L-1)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胶体MnO2相比,颗粒MnO2的催化能力较弱;随着溶液pH的增加,MnO2催化能力逐渐减弱.实验中还发现外加MnO2能够催化KMnO4氧化降解2-硝基酚(单独MnO2和KMnO4均不能将其氧化),但对于二甲基亚砜(其不具有与金属离子络合配位的能力)则没有催化作用.由此推测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表面吸附络合催化,即吸附在MnO2表面形成的络合物比存在于溶液中的有机物本身更易被KMnO4氧化.  相似文献   
995.
在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不同生长阶段,用室内鲜土培养法对土壤CH4的产生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输入后,植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CH4产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波动.从生长季(6月7日~8月24日)CH4产生率均值来看,不同氮输入水平对土壤CH4产生起促进作用;不同氮输入水平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CH4产生率影响明显.第一(6月7日~7月2日)、第二(7月2日~7月20日)阶段适量的氮输入(6g.m-2)对CH4产生起促进作用,但过量氮输入(12g.m-2)会对CH4产生起抑制作用;而第三(7月20日~8月7日)、第四(8月7日~8月24日)阶段不同氮输入均对CH4产生起促进作用;氮输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代谢熵(qCO2)、土壤诱导呼吸(SIR)、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H4产生的动态关系存在差异.土壤CH4产生与q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MBN、TOC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96.
应用2,4,5-三氯苯酚(TCP)作为化学解偶联剂投加到A2/O工艺中进行试验,在A^2/O连续流工艺中研究TCP不同投加方式对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TCP总投加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大剂量一次性投加的污泥减量效果比小剂量分次投加的效果好。即每两天投加240mg TCP,污泥产量比对照下降了67.10%,而每天投加120mg TCP,污泥产量比对照仅下降了35.90%。A^2/O工艺中COD的去除能力有所下降,当一次性投加240mgTCP时,COD的去除率比对照下降了26.80%,但出水氨氮和总氮的浓度未受多大影响,磷的去除率有些下降,SVI有所上升,但是没有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水华暴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瓶颈问题,前景堪忧.本文从全国湖泊流域整体层面出发,分析制定基于生态分区的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以富营养化控制标准为依据,建立全国不同分区的营养物总量控制和生态修复体系,提出全国湖泊营养物削减和富营养化控制的国家方案,希望为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州东江水源为原水,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炭滤出水高锰酸盐指数、NH4+-N、NO2--N和浊度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09mg/L、0.04mg/L、0.003mg/L和0.42ntu,平均去除率达65.34%、96.03%、98.24%和96.33%。所测项目相对于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479-2006)达标率为100%。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水体中MCPA检测灵敏度不够,缺乏一种无需前处理、可直接上机、简单便捷方法的问题,以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一种以电喷雾离子源ESI-为电离模式、MRM为监测模式、可直接进样测定水体中MCPA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优方法条件为定量离子对199.0/140.9(m/z),流动相乙腈和水梯度洗脱,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在MCPA质量浓度为0.1~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99.99%),检出限为0.006μg/L,定量限为0.018μg/L,是现有直接进样法的23~83倍,完全满足水体中MCPA的检测要求(<0.1μg/L)。在添加水平为1~100μg/L时,回收率为94.30%~105.6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3.61%,具有前处理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为厘清安全科学的本质问题,探究系统科学思维下的安全基本定义和学科体系。以刘潜安全定义和“3要素4因素”系统原理为基础,探讨其科学逻辑。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主流安全定义,分析人类安全认识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解释刘潜安全定义及其内涵。基于刘潜安全定义的内涵,推断出其具有的4大外延,同时提出刘潜安全定义的特征。根据科学哲学、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的基础理论,刘潜建立安全“3要素4因素”系统原理,对系统原理的内涵进行阐述。最后,分析刘潜安全定义的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刘潜安全定义能够为安全科学奠定系统性、科学性和共性的认识基础,在安全基础概念中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