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56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中国化工园区入驻企业日趋复杂,已有园区面临转型升级,新建园区不断涌现,园区之间竞争激烈,安全与环境隐患较大。为进一步提升化工园区的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笔者研究工业园区安全与环境监测的技术需求、主要监测内容与信息化实现手段,提出了智慧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安全与环境监测、一园一档、安全生产及园区封闭化管理4个模块,概括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3个层次。智慧管理方案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倾斜GIS、数据孪生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建立智慧化的环境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及平台系统,可提高园区安全、环境监测预警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安一体化、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园区争夺高端产业,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0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准确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环境监测准确度控制的概念以及常用方法,提出了标准溶液控制的概念和方法,并对质控样控制的合格判断、加标回收率计算修正以及定性加标的应用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03.
目的 提升盐雾箱饱和加湿桶湿式加热性能,保证盐雾试验过程沉降盐雾溶液浓度的稳定,进行盐雾试验箱饱和加湿桶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对饱和加湿桶压缩空气入口和出口进行结构设计,入口采用散流器实现湿式加热,出口设置气水分离器,对出口气流进行气水分离,从而形成较为“洁净”的饱和湿空气。对饱和加湿桶进行性能测试,验证盐雾试验箱饱和加湿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散流器可以使气流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流动,有效抑制气流直通液面的浪涌现象,避免液滴飞溅产生,并增大了压缩空气与去离子水的接触面积。供气压力为50~150 kPa时,饱和加湿桶出口气流的相对湿度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达到83%~90%,且试验过程出口流道无明水喷射。结论 通过对饱和加湿桶的设计,有效提升了湿式加热的效率,并形成较为“洁净”的饱和湿空气,满足盐雾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04.
90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MIT) of dust clouds. First, a phys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dust cloud ignition in the Godbert-Greenwald furnace. A numerical approach is then applied for the MI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physical model. The model considers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air and dust particles, the dust particle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residence times of dust clouds in the furnace. In general, for the 13 dusts studied, the calculated MIT data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There is also great accorda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IT variation trends against particle size. Two different ignition modes are discovered. The first one consists in ignition near the furnace wall for bigger particles characterized by rather short residence times. In the second mode, the ignition start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furnace by self-heating of the dust cloud for smaller particles with longer residence times. For magnesium, as dus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lowest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dust cloud IT(conc) decreases first, then transits to increase at a certain point. The transition happens at different dust concentrations fo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Moreover, the MIT of the magnesium dust cloud generally increases as particle size increases, but the increasing trend stagnates within a certain medium particle size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