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342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300篇
综合类   2398篇
基础理论   391篇
污染及防治   534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ulphate leaching losses may reduce the long-term possi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S supply of crops in low input farming systems. The ability of catch crops (Italian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um Lam), winter rape (Brassica napus L.) and fodder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to reduce soil sulphate concentrations in autumn and make it available to a succeeding crop was investigated in 1996–1998 on sandy loam soil in Denmark. All catch crops reduced soil sulph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autumn compared to bare soil. Especially, the cruciferous catch crops had the ability to deplete efficiently soil sulphate levels and thus, reduce the sulphate leaching potential. The S uptake in aboveground catch crop was 8, 22 and 36 kg S per ha for ryegrass, winter rape and fodder radish, respectively.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sulphate levels of the autumn bare soil were low in the top 0.5 m and a peak of sulphate was found at 0.75–1 m depth. In contrast, where a fodder radish catch crop had been grown, high sulphate levels were present in the top 0.5 m, but only small amounts of sulphate were found at 0.5–1.5 m depth. In spring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that followed catch crops, S concentrations at heading and maturity revealed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S increased following winter rape and fodder radish, whereas there were indications that following ryegrass, the S availability was reduced compared to bare soil. This initial study showed that catch crops have a high potential for reducing sulphate leaching and may be used to synchronise S availability with plant demand in a crop rotation.  相似文献   
22.
红壤中结合态磷在酸化条件下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浙江沿海地区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滤过程,研究了在酸化条件下,红壤中可溶笥结合态磷的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红壤中可溶性Fe-P比Ca-P、Al-P对酸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当红壤中可溶性磷的原始含量较高时,随酸度的增强从固相中释出的趋势更明显;在酸化过程中、红壤中不同可溶性结合态磷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这归因子它们对酸化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探讨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 (简称 NBIAS) ,处理城市污水的污泥龄 ( SRT)对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原污水流程试验和人工合成污水静态模拟实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温为 2 0℃~ 30℃ ,污泥负荷为 0 .2 5~0 .45kg CODcr/ kg MLSS· d,SRT为 1 8~ 2 2 d,HRT为 8~ 1 0 h时 ,利用原污水作为碳源 ,NBIAS在保持较高的 CODcr去除率的同时 ,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   
24.
猪场粪便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猪场粪便是重要污染源,但又是一类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采用生态工程与资源化综合技术处理猪场粪便,固态粪经堆肥发酵后转化成优质有机肥,粪水经厌氧产沼、光合细菌液肥化、水生植物氧化塘多级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出水可达排放标准,为猪场粪便的处置提供了一种可供选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25.
黄磷尾气中单质磷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测定黄磷尾气中单质磷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好 ,操作快速、简便的特点 ,检测限 1μg 5mL ,摩尔吸光系数为 4 5× 10 4L mol·cm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8  相似文献   
26.
滇池细菌总数与有机碳、氮、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琼芳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01-103
通过对滇池水体一年多的定点采样工作,重点调查研究了草海、外海表层水中细菌数量及有机营养盐碳、氮、磷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探讨了细菌总数与环境条件和有机营养盐之间的某些关系.对滇池富营养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提出利用微生物学的方法参与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27.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及处理工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及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方法。研究表明 ,生物法和物化新方法的联合工艺是处理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重点介绍A/O除磷工艺和A~2/O除磷脱氮工艺,以及影响除磷脱氮工艺因素和除磷动力学的研究。工艺研究采用了动态与静态实验方法,采用色质联机研究了有毒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O、A~2/O工艺的BOD_5去除率近于二级污水处理厂,A~2/O法TP去除率近于三级污水处理厂,且去除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的效率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公式的修正使之更适于低碳源的情况。八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工艺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骆马湖的氮磷平衡及实施截污工程对水质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骆马湖“九五”期间的氮磷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氮磷在骆马湖湖体中的滞留量分别为1188.89t/a和193.36t/a。根据骆马湖的水质要求,在骆马湖截污工程完成后,没有新的污染进入水体的前提下,对骆马湖水体通过自然净化恢复到要求状态所需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和科学论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底泥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只需0.19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如果考虑底泥的影响。也只需0.59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因此得出结论:对骆马湖实施截污是加速骆马湖水体改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0.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形态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水平在18.0-31.4μmol/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浦东白龙港污水排放口附近,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和季节性变化规律,这主要与潮滩不同地段磷的来源、沉积物质地的差异,以及水动力、环境介质条件和生物作用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此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级研究表明大部分沉积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又以钙结合磷为主;有机磷比例较少。其次,潮滩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可溶磷的浓度一般都大于沉积物间隙水,沉积物-水界面中磷主要以累积作用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