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耐低温苯酚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耐低温菌在15℃水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温下可降解苯酚,当菌体质量浓度一定时,苯酚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苯酚初始浓度有关。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菌株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酚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苯酚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浓度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122.
Fenton高级氧化工艺降解苯酚模拟废水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Fenton高级氧化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法降解苯酚模拟废水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其降解过程符合公式的形式。实验还研究了过氧化氢、亚铁离子、pH值等反应参数与反应进程的关系,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数据积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针对含苯酚废水来源广、危害大、成分复杂的特点,采用Fenton技术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氧化剂的用量、粉煤灰的用量和pH值对芬顿试剂氧化苯酚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H值为3,H2O2的加入量为0.3mol,Fe(II)的加入量为0.5mmo1的条件下,反应在10min内基本完成,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7%;当Fenton试剂的组分不变,粉煤灰投加量为0.6g/L时,苯酚降解率在99%以上,去除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4.
从受酚类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26S核糖体(rDNA)测序等手段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丝孢酵母菌属(Trichosporon sp.),命名为TX1。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苯酚的代谢途径为将苯酚先转化为邻苯二酚的苯酚羟化酶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进而通过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0)邻位开环裂解,C120为诱导型胞内酶。通过分批培养得到菌株TX1降解苯酚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可用霍尔丹(Haldane)方程表述,相关参数μmax=0.667h^-1,Ks=51.14mg/L,Ki=271.7mg/L。  相似文献   
125.
酚醛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醛废水(PFW)含有大量挥发酚和游离甲醛,还含有部分甲醇及少量低分子树脂、大量酸类等有毒物,需经过处理后才可排入环境.其中联合工艺是最为可行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6.
以粉煤灰为原料,进行了粉煤灰的改性工艺研究.通过测定三种方法改性的粉煤灰中氧化铁和氧化铝的浸出率及对酚去除率的比较来确定改性方法.考察改性粉煤灰用量、搅拌时间、静置时问三个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粉煤灰用量为10g/L,搅拌时间为45min,静置时间为55min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7.
Nahar MS  Hasegawa K  Kagaya S 《Chemosphere》2006,65(11):1976-1982
Fe-doped TiO2 was prepared by the calcination of FexTiS2 (x = 0, 0.002, 0.005, 0.008, 0.01)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UV–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All the Fe-doped TiO2 were composed of an anatase crystal form and showed red shifts to a longer wavelength. The activity of the Fe-doped TiO2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henol was investigated by varying the iron content during UV (365 nm) and visible light (405 nm and 436 nm) irradiation. The degradation rate depended on the Fe content and the Fe-doped TiO2 was responsive to the visible light as well as the elevated activity toward UV light. The molar ratio of 0.005 was the optimum for both the UV and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s. The result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balance of the excited electron–hole trap by the doped Fe3+ and their charge recombination on the doped Fe3+ level. The Fe-doped TiO2 (x = 0.005) was more active than P25 TiO2 under solar light irradiation. The suspended Fe-doped TiO2 spontaneously precipitated once the stirring of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termin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