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55篇 |
免费 | 3589篇 |
国内免费 | 3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61篇 |
废物处理 | 352篇 |
环保管理 | 3061篇 |
综合类 | 10325篇 |
基础理论 | 1980篇 |
环境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569篇 |
评价与监测 | 92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72篇 |
灾害及防治 | 10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8篇 |
2024年 | 468篇 |
2023年 | 600篇 |
2022年 | 683篇 |
2021年 | 800篇 |
2020年 | 820篇 |
2019年 | 651篇 |
2018年 | 553篇 |
2017年 | 738篇 |
2016年 | 774篇 |
2015年 | 791篇 |
2014年 | 839篇 |
2013年 | 999篇 |
2012年 | 1188篇 |
2011年 | 1284篇 |
2010年 | 896篇 |
2009年 | 1011篇 |
2008年 | 748篇 |
2007年 | 1150篇 |
2006年 | 1139篇 |
2005年 | 1011篇 |
2004年 | 887篇 |
2003年 | 834篇 |
2002年 | 741篇 |
2001年 | 632篇 |
2000年 | 577篇 |
1999年 | 554篇 |
1998年 | 365篇 |
1997年 | 310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188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52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4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7篇 |
197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研究了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均可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亲和力(Km)和最大吸收速率(Vmax)有显著差异。吸收H2PO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较低的Km值,说明黄菖蒲具有嗜磷特性,并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的H2PO4-环境,适宜用于污染水体磷的去除;吸收NO3-时,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较低的Km值,表明狭叶香蒲可用于广范围浓度NO3-污染的水体修复;吸收NH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低的Vmax值和Km值,而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Km值,说明黄菖蒲适宜用于NH4+污染较轻水体的修复,而在NH4+污染较重水体中宜选用狭叶香蒲作为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52.
利用2003年到2010年的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AIRS(Atmosphere InfraRed Sounder)官方反演的对流层中层(500 hPa)左右一段气柱内的CO2体积混合比产品分析中国地区对流层的CO2体积分数分布时空变化特征。所用数据是对AIRS L3产品2°×2.5°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经过对这8年的观测数据(2003年1月—2010年12月)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地区平均CO2的体积分数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平衡,总体高值集中于北部。CO2对流层中层的高值区集中在35°—45°N,形成东北平原、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4个高值中心,而云南地区和西藏南部上空的CO2值偏低。与中国地区8年平均CO2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大体一致,每月(8年平均值)分布趋势也呈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而南方体积分数值相对低的特征。CO2月平均体积分数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或者5月,而每年的最低值则出现在每年的1月。对流层中层CO2体积分数呈现明显季节变化,总体上来说,从2003年到2010年这8年中,平均春、夏两季对流层中CO2含量较高,而秋、冬季CO2低于春夏两季。 相似文献
53.
为揭示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冲击波及瓦斯气流传播特性,针对这种突出做功随瓦斯压力、煤的普氏系数和煤的放散初速度变化的特征,运用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冲击波超压、冲击瓦斯流速度与传播距离以及煤层瓦斯压力等参数的关系,计算不同超压下瓦斯气流传播伤害的范围.理论计算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突出冲击波属惰性弱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传播伤害距离与突出时瓦斯膨胀的强度、巷道断面及巷道壁面的摩擦力和局部阻力等因素有关;冲击产生的高压瓦斯气流是造成巷道内大量人员窒息伤亡的主要诱因;突出能量瞬间释放没有补给,冲击波及瓦斯气流会在巷道阻力等因素作用下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54.
对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系统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飞灰中的Pb、Zn在水洗脱氯预处理及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水洗预处理过程中,飞灰中0.15%Pb和0.015%Zn进入结晶盐,94.05%的Pb和93.17%的Zn留存在水洗灰中,且赋存形态基本不变。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过程中,进入窑内的Pb和Zn少部分在窑内和预热器系统形成内循环,93.84%Pb和81.38%的Zn进入水泥熟料,0.002 7%的Pb进入窑尾烟气,0.001 4%的Pb和0.001 1%的Zn进入窑灰。热力学平衡计算表明,水泥熟料中Pb的主要存在形态是PbO、PbSiO3,Zn的主要存在形态是ZnO、ZnFe2O4、ZnAl2O4。窑尾烟气排放指标和水泥熟料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这说明Pb和Zn在水泥窑中实现了良好的固化,环境风险可接受。本研究结果可为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工艺系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金属矿山粉尘净化一直是深井空气环境治理的技术难题,为解决单层纤维栅并列插板结构体积大、孔隙率高等问题,在毛细管润湿效应产生水膜的净化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湿式密集纤维栅净化机制的物理模型,利用等效假设推出了湿式密集纤维栅的过滤净化效率式。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密集纤维栅净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分级净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对理论效率公式进行了量纲一的修正,应用湿式密集栅纤维层过滤实验系统进行粉尘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湿式密集纤维栅在实验最优组合情况下对粒径小于5 μm的呼吸性粉尘净化效率可达92.36%,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6.
57.
Impact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on the behaviour of 14C-phenanthrene and 14C-benzo-[a] pyrene in soil
Towell MG Browne LA Paton GI Semple K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11,159(3):706-715
The impact of fullerene soot (FS), single-walled (SWCNTs) and multi-walled (MWCNTs)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behaviour of two 14C-PAHs in sterile soil was investigate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0, 0.05, 0.1 and 0.5%) were added to soil, and 14C-phenanthrene and 14C-benzo[a]pyrene extractability assessed over 80 d through dichloromethane (DCM) and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CD) shake extractions. Total 14C-PAH activity in soils was determined by combustion, and mineralisation of 14C-phenanthrene was monitored over 14 d, using a catabolically active pseudomonad inoculum. No significant loss of 14C-PAH-associated activity from CNM-amended soils was observed over the ‘aging’ period. CNM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PCD-extractability of 14C-PAHS; extractabil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NM concentration. Additionally, 14C-phenanthrene mineralisation was inhibited by the presence of CNMs at concentrations of ≥0.05%. Differences in overall extents of 14C-mineralisation were also apparent between CNM types. It is suggested the addition of CNMs to soil can reduce PAH extractability and bioaccessibility, with PAH sorption to CNMs influenced by CNM type and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介绍了球团竖炉的烟尘排放特性 ,分析了烟尘回收效益及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技术设备 ,该技术设备是一种紧凑合理、高效耐用、性价比高、管理方便、适合国情的大气环境净化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60.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我国中部地区的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用2012—2019年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计算中部地区的碳排放量,结合地理探测器对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①山西省碳排放量居中部地区首位,河南省次之,安徽省碳排放量位居第三,后为湖北省和湖南省,江西省碳排放最低;②2012—2019年在中部地区碳排放量聚集程度逐年减弱,高高聚集面积从210742.9 km2减少到153999.3 km2,低低聚集面积由148249.2 km2减少到103804.0 km2;③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的结果得到:对中部地区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子解释力较大的为经济要素: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生产总值;中部地区各省份碳排放因子解释力较高的双因子交互多为经济要素.研究显示,中部地区各个省份碳排放分布及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碳排放的差异,本研究为中部地区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