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陶辉  于多  杨兰  陈怿扬  周灵沁  罗雲鑫 《环境科学》2023,44(9):5071-5079
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有关微塑料对生物膜形成影响机制的研究十分有限.为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发育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和粒径PS-MPs进行暴露试验,研究其对生物膜内生物量、氧化应激水平、生物膜结构和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PS-MPs诱导严重氧化应激反应并抑制生物膜形成和发育,粒径越小,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强烈,抑制效果表现为0.1 μm>0.5 μm≈1 μm>5 μm.PS-MPs通过与细胞接触造成严重物理损伤,形成的生物膜厚度显著减小且结构稳定性遭到破坏,膜内细菌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来抵御PS-MPs的胁迫作用.PS-MPs进一步通过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下调关键基因lasIlasRrhlIrhlR的表达水平,抑制信号分子和相关毒力因子的合成与分泌,降低细菌对毒性作用的防御功能,最终影响生物膜形成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重组荧光假单胞菌BioP8在环境中消长动态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分离培养和PCR鉴定,对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荧光假单胞菌BioP8及其天然受体菌P303在温室自然土壤和田间大白菜根际、叶面的环境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自然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总量在108 CFU/g土(湿重)左右,40 d内P303和BioP8群落总量分别能维持在105 CFU/g土(湿重)和104 CFU/g土(湿重)左右,100 d后检测不到残留; 在大白菜根际,可培养细菌总量在1010 CFU/g根(湿重)左右,30 d内P303和BioP8可维持在106 CFU/g根(湿重)和105 CFU/g根(湿重),75 d后检测不到残留; 在大白菜叶面,可培养细菌总量在103~106 CFU/ cm2叶片之间波动,处理后3 d的供试菌菌量迅速由105 CFU/ cm2叶片降至最低(103 CFU/cm2叶片和102 CFU/cm2叶片左右),之后回升并以(104和103)CFU/ cm2叶片维持一段时间(第5-15 d),30 d检测不到残留.P303及其工程菌株在温室自然土壤、田间大白菜根际和叶面的定殖时间至少分别为60 d、50 d和15 d,它们的消长动态相似,在温室自然土壤、田间大白菜根际的定殖能力明显强于叶面,BioP8定殖能力弱于出发菌P303.  相似文献   
23.
苯酚对两种微囊藻生长的作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处理无毒铜绿微囊藻和有毒铜绿微囊藻。结果显示不加苯酚处理时,有毒藻生长量明显高于无毒藻;100μg/mL的苯酚促进无毒藻生长而抑制有毒藻的生长;苯酚浓度增至200μg/mL,无毒藻的生长才受到抑制。高浓度苯酚胁迫下的藻细胞:光合速率大幅度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有毒藻较无毒藻更显著。表明:有毒微囊藻是水华中的优势种群;两种藻中有毒藻对苯酚的敏感性更大。  相似文献   
24.
根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设计了上下游引物P1和P2,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X3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标记系统,获得带有EGFP标记的基因工程菌X9,为进行相关的跟踪研究创造了条件.该菌株绿色荧光标记性能稳定.通过转化子基因组DNAPCR和斑点杂交检测,外源EGFP基因存在于转化子染色体上. 图 6参 14  相似文献   
25.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下的比增长速率为8 h光照下的1.6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生长促进了附生细菌中磷的释放;藻细胞增殖越快,附生细菌释放的磷越多。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末,8、12、16 h光照下附生细菌磷含量分别降至对数生长初期的87.8%、78.6%和64.9%。铜绿微囊藻对附生细菌磷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藻细胞生长对磷的消耗再吸收导致的。  相似文献   
26.
铜绿假单孢菌AS1.860对紫杉醇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32株微生物中筛选出对紫杉醇1具有转化能力的4个菌株,并从中挑选出铜绿假单孢菌AS1.860进行放大实验,投入100mg紫杉醇,分离出3个产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了结构,分别为baccatin Ⅲ2、baccatin V3和10—去乙酰baccatin Ⅲ4,其中2和3也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生长的磷营养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许海  杨林章  茅华  刘兆普 《生态环境》2006,15(5):921-924
在无磷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磷,对经过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desmusobliquus进行一次性培养,比较研究磷饥饿下两种藻对外源磷的生长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两种藻的营养动力学参数(Umax、Ks)。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现存量快速增加的磷质量浓度在0.020~0.200mg·L-1之间,比生长速率快速增长的磷质量浓度在0.00~0.200mg·L-1之间,斜生栅藻现存量快速增加的磷质量浓度在0.02~4.00mg·L-1之间,比生长速率快速增长的磷质量浓度在0.020~0.500mg·L-1之间。无论在现存量上还是在生长速率上,铜绿微囊藻适宜的磷质量浓度都比斜生栅藻的低。铜绿微囊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229/d、0.026mg·L-1;斜生栅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395/d、0.031mg·L-1。生长动力学参数表明:当磷缺乏的情况下,铜绿微囊藻容易形成优势,当磷丰富的情况下,斜生栅藻容易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藻类和不同的粘土颗粒均使藻类与粘土颗粒的凝聚沉降发生变化。结果还表明,溶液中[Cu~(2+)]浓度超过10~(-5)mol后,加快了小球藻与高龄土的凝聚沉降。使80%以上的小球藻和高岭土在不到10min内即凝聚沉降。在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利用藻类与粘土的凝聚沉降治理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29.
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研究了pH,扰动及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pH为8.5~9.5,生长过程对水体的pH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总的趋势是使水体pH趋向于9~9.5;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滞后,但对其生长速率及生物量均无太大影响;增加磷浓度更易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氮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0.
采用生物膜填料塔进行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生物膜的假单胞菌属中的短杆菌对废气中甲苯有很强的生化降解能力,每升体积的生物膜填料对甲苯的生化去除量最大可达104.4mg/h,且当入口气体甲苯浓度约低于2.0mg/L时,单塔净化效率可保持在80%以上。反应级数的转换约在其液相浓度为0.8—1.2mg/L(相当于气相浓度约1.7—2.1mg/L)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