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246篇
综合类   1237篇
基础理论   347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1.
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新概念。对湖泊生态系统来说,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利用Xu等(1999)提出的指标体系对青海湖1988—1989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在秋季最好,其次为夏季和春季,冬季最差。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青海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12.
土壤与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吸附作用是疏水性有机物在土壤和沉积物环境中的重要迁移转化行为之一。多环芳烃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文章着重阐述了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机理,指出土壤、沉积物有机质的结构异质性是导致非线形吸附的重要原因;分析了影响多环芳烃吸附过程的诸多因素,并提出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13.
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模拟试验方式和新型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研究了沼泽化湖泊底泥和受污染河流底泥在不同扰动状态下 ,底泥耗氧速率、氮和磷污染物释放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 1)底泥耗氧速率是同样条件下上覆水耗氧速率的 48倍 ,而在扰动状态下 ,底泥耗氧速率达到上覆水耗氧速率的 5 96— 93 6倍 ,扰动底泥显著增大其耗氧速率 ,底泥污染越严重 ,其耗氧速率越大 ,对水体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 2 )扰动底泥可以显著增大底泥的氮磷释放速率 ,氮的释放受有机氮的氨化、氨氮的硝化、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以及氨氮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等的影响 ;磷的释放过程受厌氧过程和底泥颗粒吸附的影响 ,耗氧速率高的底泥具有更大的氮磷释放潜力。 ( 3 )微生物数量在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总量。试验结果对于水环境的管理、受污染水体的修复 ,以及底泥的处理处置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4.
A forested brownfield within Liberty State Park, Jersey City, New Jersey, USA, has soils with arsenic, chromium, lead, zinc and vanadium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those considered ambient for the area. Using both satellite imagery and field spectral measurements, this study examines plant productivity at the assemblage and individual specimen level. Longer term growth trends (basal area increase in tree cores) were also studie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within the hardwood assemblage showed a threshold model for metal tolerance, decreasing significantly beyond a soil total metal load (TML) of 3.0. Biomass production (calculated with RG - Red/Green Ratio Index) in Betula populifolia (gray birch), the co-dominant tree species, ha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Zn concentration in leaf tissu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Growth of B. populifolia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ML. Assemblage level NDVI and individual tree NDVI also had significa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ML. Ecosystem function measured as plant production is impaired at a critical soil metal load.  相似文献   
915.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本文从现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成和特点出发,论述了遥感与GIS技术在减灾活动,包括预警、评价和辅助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综合考虑现有各项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遥感信息为基础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916.
通过在丰水期对贵州省某流域城市河段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了该河段Cu、Zn、Pb、Hg、Cd、Cr、Ni及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来源。检测结果显示,沉积物和悬浮物中Hg、Cd、Zn、Pb、As的平均含量较高,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02~16.97倍。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Zn、Pb、As为轻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在悬浮物中,Cu、Pb、As为轻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的生态风险最大,为主要污染元素。研究区沉积物样品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83.27~1 393.96,平均值为912.06,总体处于严重生态风险等级;悬浮物样品RI值介于341.53~612.38,平均值为436.85,总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平均生态风险等级高于悬浮物样品,支流样品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上低于干流下游样品。根据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沉积物及悬浮物Hg、Cd、Cr、Ni含量主要受工...  相似文献   
917.
围填海开发活动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空间、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以芝罘湾为例,整理并分析了1985-2017年中4个时间梯度表层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实测数据,分析近年来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其湾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芝罘湾内表层水中ρ(TN)、ρ(TP)、ρ(Cu)、ρ(Pb)、ρ(Zn)、ρ(Cr)和沉积物中w(Cu)、w(Pb)、w(Zn)、w(Cr)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均呈现出自湾顶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围填海海域的污染物浓度高且污染范围扩大.②2017年表层水中ρ(TN)、TN/TP、ρ(Cu)、ρ(Pb)、ρ(Zn)、ρ(Cr)分别是1985年的12、14、8、7、2、14倍,ρ(TP)因国家对含磷农药的限制而呈现降低趋势.③围填海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但由于2016年底的疏浚工程,2017年沉积物中w(Cu)、w(Pb)、w(Zn)、w(Cr)较2010年分别降低了60.13%、77.25%、39.17%、25.32%.④2010-2017年,ρ(Chla)降低了58.00%;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物种数量分别下降了近47.50%、43.30%、26.3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下降了20.49%、15.41%、10.41%,丰富度指数分别下降了69.33%、87.56%、61.90%.研究显示,围填海对芝罘湾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表层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和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18.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20 cm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WISOC>AHOC>HHOC>THOC>WSOC.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254、SUVA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在0~21 cm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21~69 cm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用A300/A400表征 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THOC、HHOC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主要成分为胡敏酸.用A253/A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N值、pH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 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19.
抚仙湖夏季热分层时期水温及水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王琳杰  余辉  牛勇  牛远  张有林  刘倩  吉正元 《环境科学》2017,38(4):1384-1392
为探究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夏季热分层时期水温水质空间特征及昼间变化规律,于2014年7月在抚仙湖南部、中部及北部各选取一个代表点位,开展了各点分层采样及北部点位昼间连续分层采样调查观测.结果表明:(1)抚仙湖夏季水温分布具有明显的深水湖泊成层期温度分布特征,表面至水深15 m为变温层,水温变幅25.51~22.81℃,15~40 m为温跃层,水温变幅22.81~14.72℃,40 m以下为等温层,水温变幅14.72~13.70℃.湖体表层与湖底层的最大温差为11.8℃,与温带湖泊同期相比温差较小,而湖底等温层水温为14℃左右,较温带湖泊为高,体现了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自身的水温成层特征.(2)水温成层决定了湖体的化学成层与生态成层特征:pH、溶解氧(DO)及电导率均呈现出与水温分布相同的分层结构,值得关注的是湖底层DO浓度低至2~3 mg·L~(-1),作为贫营养湖泊,抚仙湖底层开始出现溶解氧偏低的现象昭示着其可能面临潜在的生态风险;总磷(TP)及总氮(TN)由于温跃层的阻隔,等温层呈现一定程度的营养盐累积效应;叶绿素a与高锰酸盐指数也均与水温分层存在对应的响应关系,在湖体上层出现最大值.(3)抚仙湖热分层时期,水温分层存在昼间变化,中午光照辐射增强导致温跃层下潜,强度变大,厚度变窄,显著影响变温层和温跃层的pH、DO、电导率及叶绿素a等动态分布,TP、TN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昼间变化规律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0.
Establishing the nutrient reference condition(baselin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lakes in an ecoregion is 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ally defensible aquatic nutrient criteria.Thre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reference conditions in the Eastern plain ecoregion lakes with respect to total phosphorus(TP),total nitrogen(TN),planktonic chlorophyll a(Chl-a) and Secchi depth(SD).The reference condition value for the lakes in the Eastern plain ecoregion by the trisection method is TP of 0.029 mg/L,TN of 0.67 mg/L,Chl-a of 3.92 mg/m 3,SD of 0.85 m,and the reference condition range by the lak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pproach is TP of 0.014-0.043 mg/L,TN of 0.360-0.785 mg/L,Chl-a of 1.78-4.73 mg/m 3,SD of 0.68-1.21 m.Additionally,empir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estimating the reference Chl-a concentration and SD successfully for lakes in the Eastern plain ecoregion.Overall,the data suggest that multiple method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reference conditions and that in Eastern plain ecoregion lakes the reference condition corresponds to a mesotrophic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