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26篇 |
免费 | 1484篇 |
国内免费 | 12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9篇 |
废物处理 | 88篇 |
环保管理 | 2014篇 |
综合类 | 5159篇 |
基础理论 | 1171篇 |
污染及防治 | 561篇 |
评价与监测 | 1281篇 |
社会与环境 | 802篇 |
灾害及防治 | 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362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364篇 |
2019年 | 325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381篇 |
2016年 | 426篇 |
2015年 | 464篇 |
2014年 | 435篇 |
2013年 | 557篇 |
2012年 | 621篇 |
2011年 | 634篇 |
2010年 | 472篇 |
2009年 | 476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570篇 |
2006年 | 524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50篇 |
2003年 | 345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218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34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16篇 |
1973年 | 16篇 |
1971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常规监测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空白测试与检测限、空白质控图、空白加标回收率进行测试研究,可以得到理想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92.
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锦州市以畜牧为主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793.
794.
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综合评价淮北市地下水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对淮北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北市地下水质量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以上,能够达到当地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评价方法较精确,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795.
松花江大顶子山枢纽工程建设后,库区内水体流线及扩散规律的变化将影响库区内水质,受沿江排污影响,其规划目标的水环境容量将发生改变,因此对建库后上游水质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96.
797.
长江口湿地景观镶嵌结构演变的数量特征与分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国内湿地研究对象大多为块状湿地。而对狭长形湿地鲜有研究,本文利用1990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长江口狭长湿地,建立长江口湿地植被空间数据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的数量特征动态变化;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探讨控制和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990—2003年期间,在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该地区的湿地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趋于破碎化。植物群落的演替由于人为的原因加速,一些地区景观呈自然变化趋势。一些地区由于围垦的原因。人为扰动大。呈现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798.
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急需搞清楚一条河流在一定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下,为满足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和一定河道生态需水要求,究竟有多少可用和能够调配的水资源量,以及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为此,论文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联合评价问题,提出“可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并结合水功能区划目标,提出单元系统水量水质模型和多河段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评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滦河流域,经模型计算分析,1998年滦河未超标河段中在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下可新增取水5.1×108m3,水资源最大利用率为43%(现状为30%)。如果改变用水方式,重新配置水资源后水资源最大利用率可达到54%。 相似文献
799.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农用薄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致使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农田连续覆膜十年以上,土壤中农膜残留量可达55~60kg/hm2;果园和蔬菜保护地栽培连续五年以上的地块,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检出率高达80%以上;化肥用量连续五年达到每年1500~2000kg/hm2的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0.18~0.23%,团粒结构减少4.1~5.3%,总孔隙度减少11.4~13.8%,土壤的理化性能严重下降.通过对农业环境主要污染因素和污染现状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