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0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2381篇
安全科学   957篇
废物处理   306篇
环保管理   428篇
综合类   5237篇
基础理论   1099篇
污染及防治   921篇
评价与监测   533篇
社会与环境   176篇
灾害及防治   295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介绍萧山发电厂天然气发电工程西门子GUD1SV94.3A机组余热锅炉的冲管方式选择、应具备的条件、流程及冲管参数,以及冲管时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02.
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璐璐  甄毓  贺惠  张玉  米铁柱 《环境科学》2016,37(10):3914-3922
海洋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对维持海洋生态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由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NAMMOX Bacteria)推动的厌氧氨氧化过程是海洋氮素移除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并结合环境理化因子,分析了2011年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丰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丰度在长江口邻近海域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总有机碳含量、盐度、铵盐浓度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丰度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厌氧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分布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69),同时又随亚硝酸盐浓度、溶解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盐度对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分布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03.
本文分析了林州-安阳地区地下水的三氮分布特征,探讨了氮污染来源。运用Piper三线图、SPSS20软件,综合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揭示氮循环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主要为HCO_3-Ca-Mg型水,东部平原主要为HCO_3-Ca-Mg型水,其次为HCO_3-SO_4-Ca-Mg型、HCO_3-Cl-Ca型和HCO_3-Cl-Mg-Ca型水;氮污染源主要分布于林州市北部、安阳县北部、安阳市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农事活动、附近养殖场的畜禽排泄及污水排放是主要来源;地下水中存在着反硝化作用等氮的迁移转化现象,但是氮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804.
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污染并回收资源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光合细菌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的固定化方法,对现有光合细菌固定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合,发现包埋、吸附、聚集-交联是光合细菌最常用的3种固定化方法,其中包埋法占60%。对这3种固定化方法的原理、材料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固定化光合细菌主要的应用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对于未来光合细菌的固定化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805.
基于Miseq测序与碳平衡的生物滴滤床降解甲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海涛  龙超  翟建 《环境工程》2016,34(8):114-119
在甲苯进气浓度为1 640 mg/m3,进气负荷为198.11 g/(m3·h),系统停留时间(EBRT)为30 s的条件下,生物滴滤床对甲苯的去除率达到84%,去除负荷为166.41 g/(m3·h)。碳平衡计算表明:22.27%的输入碳源为微生物所同化,59.52%的碳以CO2形式排出,仅有2.46%的碳溶于营养液中。在出口气体中,以CO2形式存在的碳占79.08%,其余则以甲苯形式存在。经Miseq-16S rRNA测序平台分析可知,该生物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丛毛单胞菌和红球菌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反应器中所占比例在经过驯化之后显示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06.
环境中的多氯二苯并二(口恶)(口英)(PCDD_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_s)是当今最受重视的污染物之一,其中PCDD_s有75个异构体而PCDF_s有135个异构体,它们的毒性大小显著地依赖于氯原子的取代数和取代位置,由于这类污染物的低溶解度和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主要分布在土壤(85%)和沉积物(14%)中,只有1%进入空气、水和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中这类污染物代谢降解速度缓慢,从而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而鉴别这类污染物就成为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07.
对机动车尾气有害气体的排放的检测,在严格把关控制的同时,能够利用有效防控措施,减少机动车因大量排放有害尾气,是保障我国环境减少被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前提。由于机动车车型的不同,其尾气排放中所包含的污染组成复杂,性质各异的特点,故此所包含的有害污染物都有其特定的检测和校验方法。而我国目前主要检测尾气污染物的检测仪器,是利用非分散红外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而使用NDIR传感器,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的研究工作,一直是机动车尾气检测中的一项新型开发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08.
河口潮汐、盐度、悬浮颗粒物特征因影响化学物质在水体与其他介质之间分配行为,使得咸淡水生物利用度上产生差别,造成咸淡水水质基准标准的差异.重金属如铜,锌,铅,镉和铬等指标由于广泛分布在淡水及海水中,在较高的浓度下可具毒性效应,是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常规监测项目.本研究以大辽河口为例,探索这些重金属指标在咸淡水河口区衔接情况和响应规律.首先,基于生物、化学和地质地理相似性确定潮汐界面(TCI)和河海边界(FSI)的位置,划分为潮汐淡水区及混合区.其次,分析了一个潮汐周期内重金属指标的变化特征,以及潮汐淡水区及混合区内盐度和悬浮颗粒物对分配系数Kd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镉和铬等指标更易受盐度的影响,而锌、铜、铅和镍等指标更易受悬浮颗粒物和潮汐状态的影响.最后,结合潮汐状态和分配系数研究结果,根据这些指标在TCI和FSI的变化趋势,归纳为两类响应规律:第一类如砷、镉和铬等指标,这类指标在FSI具有明显的突变点;第二类如锌、铜、铅和镍等指标,从TCI开始发生变化.两类指标在水相-沉积相-颗粒相介质的分配行为表明颗粒相和沉积相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尤其颗粒相中的重金属浓度,取决于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指标响应差异主要存在于水相中.通过本研究识别出易受不同环境因子(如盐度和SS)控制的敏感指标,提出需关注河口本身特征造成的指标背景差异的必要性,将有助于我国现行水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809.
为了解城市人工湖泊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状况,利用GC/MS技术测定了滴水湖及其环湖水系沉积物、土壤中14种PCBs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及其环湖水系沉积物、周边农田土壤中Σ_(14)PCBs含量分别为0.65~16.41 ng·g~(-1)(以干重计)和0.47~1.27 ng·g~(-1),总体处于较低污染水平.但环湖水系表层沉积物高于湖区表层及柱样沉积物中PCBs含量,引水过程可能会对湖区造成污染.湖区沉积物中PCBs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明自成湖以来湖区沉积物中PCBs有污染加剧的趋势.研究区沉积物、土壤中PCBs均以四氯联苯(Tetra-CBs)和五氯联苯(Penta-CBs)为主,分别占Σ_(14)PCBs的20.65%和67.12%,主要特征单体为PCB105、PCB118和PCB77.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Bs主要来源于国产2号、1号PCB产品的使用残留、城市固废焚烧及煤、木材的燃烧排放.研究区沉积物及土壤中12种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s)为0.01~79.40 pg·g~(-1),其中环湖水系及湖区表层沉积物有7个样点中DL-PCBs-TEQs超过了美国EPA沉积物质量指导值(ISQGs),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10.
王岩  施钦  王辉  卞兆勇 《环境科学》2016,37(4):1437-1443
采用紫外光还原法制备了Pd-Fe/石墨烯催化阴极,并以Ti/IrO_2/RuO_2为阳极,构成三电极体系(双阴极)和两电极体系(单阴极)的电化学还原-氧化降解工艺,分别对4-氯酚进行降解.采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TOC仪对4-氯酚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及其浓度进行测定.根据公式计算降解过程中理论计算毒性值,应用发光细菌法测定降解过程中的实际毒性值,对理论计算毒性值与实际毒性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体系下降解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体系在最佳降解条件下,阴极室毒性均呈下降的趋势,由于降解过程中在阳极室生成高毒性的苯醌,阳极室毒性均先升高后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两种体系理论计算毒性与实际毒性在P=0.01水平下,相关性系数均为1,显著相关,表明降解过程中实际毒性的测定结果真实可靠.降解至120 min时,三电极体系毒性小于两电极体系,表明三电极体系优于两电极体系.据此提出实际毒性测定方法在电化学还原-氧化工艺降解氯酚类有机废水毒性测试的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