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95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96篇
综合类   676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379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氯代烃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下水氯代烃污染修复最为常用的七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各项修复技术适用范围有所区别,根据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地质条件等的不同,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最为适合的修复技术,各项之间也可以联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通过对比发现,抽出处理技术和渗透反应墙技术可用于对污染物扩散范围的控制,原位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氧化技术可以针对地下水污染源区进行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和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可用于微污染区域的长期修复。  相似文献   
522.
采用原位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修复剂磷肥和稻草,研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植物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肥和稻草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Cu、Cd、Zn和Pb的形态分布,使土壤中重金属高植物有效性的酸提取态比例降低;其中以磷肥+稻草组下降最多,酸提取态Cu比例从对照的50.4%降至8.7%,酸提取态Cd从56.2%降至29.5%,酸提取态Zn从32.9%降至25.1%,酸提取态Pb从21.1%降至检测限以下.磷肥、稻草及磷肥+稻草修复土壤后,4种重金属在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含量显著降低,且油菜干生物量由对照的0.46 g分别增至0.97、1.53和2.28 g.同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得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对照的19.16 mg/kg最高增至966.71 mg/kg,而代谢呼吸率由对照的21.95 mg/(kg.h)最大升至158.63 mg/(kg.h).证明磷肥和稻草可降低重金属对油菜和土壤微生物的毒性胁迫,改善污染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23.
详细描述了泥沙输运过程的生态学概念,即悬浮泥沙和底沙动力过程对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包括泥沙的吸附解吸、沉降与再悬浮过程,底床营养物质释放、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对近岸海水富营养化和有害赤潮的影响;在近几年近岸海域泥沙输运过程及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基础上,回顾了泥沙输运过程与生态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结合现阶段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认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应考虑近海泥沙输运过程,定量研究泥沙动力过程的影响,并逐步构建包含泥沙动力模块的海洋生态动力学业务化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524.
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清水河段黄河水中表层沉积物与铅(Ⅱ)相互作用以及脯氨酸对其的影响,得出了离子交换率E%-pH关系曲线,该曲线的突跃范围及最大离子交换率E%。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范围内,脯氨酸深度增加,离子交换率E%增大,并且在pH为0-10的范围内,随着pH值增大,离子交换率E%增大;交换剂为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E%比未转化沙大。  相似文献   
525.
平流式沉淀池流场的计算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生昌  陈亮  胡晋明 《环境科技》2003,16(4):10-12,21
计算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场,并和理想沉淀池关于速度分布假定进行了比较,指出关于理想沉淀池的速度假定并不一定十分符合实际,这可能是造成我国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26.
采集了商丘市包河6个位点的表层沉积物,用色谱-质谱对正构烷烃进行了分析,利用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特征和CPI指标等,对该市区的正构烷烃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多数在nC13-nC31之间,分布类型只有一种,即高分子碳范围,碳优势指数为nC29,1相似文献   
527.
图书馆生物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图书馆生物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对部分馆舍的空气和纸质文献受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图书流通阅览室、期刊阅览室以及学生自习室的空气冬天比夏天细菌数量高,冬天全天平均细菌数量为8.9×104个/m3以上,而夏天则为6.0×104个/m3;典藏书库冬天全天平均细菌数量为5.2×104个/m3,夏天为6.3×104个/m3左右;纸质文献受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借阅率基本上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28.
生物降解是去除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途径,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可显著提高PAHs降解速度和程度。本文系统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9.
对南四湖湖区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14种金属元素可分为3类组合:Ca和Sr为第Ⅰ组元素;Al,Fe,Na,K,Mg,Ni,V和Ti为第Ⅱ组元素;第Ⅲ组元素包括Zn,Cr,Cu和Pb. 其中,第Ⅰ组元素在独山湖区及微山湖区质量分数较高,与第Ⅱ组元素变化趋势相反,这2组元素主要为流域自然来源;第Ⅲ组元素在老运河、白马河上游、洸府河下游及入湖口沉积物中质量分数较高,可能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 此外,其他表层沉积物中第Ⅱ组元素与第Ⅲ组元素质量分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选取流域非耕作土壤样品作为背景,采用参比元素校正及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对Zn,Cr,Cu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显示:老运河沉积物中Cr和Pb的富集系数为3.7和3.9,具有中等程度的人为污染特征.Cu和Zn的富集系数达到16.6和22.0,具备重或严重的人为污染特征.Zn和Cu在洸府河下游及入湖口、白马河上游沉积物中的富集系数为2.0~7.1,具有中等或较重的人为污染特征.其余表层沉积物中Zn,Cr,Cu和Pb的富集系数均低于2.0,基本未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0.
Excessive los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 to rivers is widely recognised as a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o address this issue, policy teams and catchment managers require an estimate of the ‘gap’ requiring remediation, as represented by the excess above ‘background’ losses. Accordingly, recent work has estimated the exceedance of modern ‘background’ sediment delivery to rivers at national scale across England and Wales due to (i) current agricultural land cover, cropping and stocking, and (ii) current land use corrected for the uptake of on-farm mitigation measures. This sectoral focus recognises that, nationally, agricultur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fine sediment loss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wo estimates of modern ‘background’ sediment loss, based on paleolimnological evidence,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the target modern ‘background’ (TMBSDR) and maximum modern ‘background’ (MMBSDR) sediment delivery to rivers. For individual (n = 4485) non-coastal water bodies, the sediment ‘gap’ in excess of TMBSDR and MMBSDR, due to current land cover, cropping and stocking, was estimated to range up to 1368 kg ha−1 yr−1 (median 61 kg ha−1 yr−1) and 1321 kg ha−1 yr−1 (median 19 kg ha−1 yr−1), respectively. The respective ranges in conjunction with current land cover, cropping and stocking but corrected for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on-farm sediment mitigation measures were up to 1315 kg ha−1 yr−1 (median 50 kg ha−1 yr−1) and 1269 kg ha−1 yr−1 (median 8 kg ha−1 yr−1). Multiplication of the estimates of excess sediment loss corrected for current measure uptake, above TMBSDR and MMBSDR, with estimated maximum unit damage costs for the detrimental impacts of sediment pollution on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suggested respective water body ranges up to 495 £ ha−1 yr−1 and 478 £ ha−1 yr−1. Nationally, the total loss of sediment in excess of TMBSDR was estimated at 1,389,818 t yr−1 equating to maximum environmental damage costs of £523 M yr−1, due to current structural land use, compared to 1,225,440 t yr−1 equating to maximum damage costs of £462 M yr−1 due the uptake of on-farm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loss of sediment in excess of MMBSDR was estimated at 1,038,764 t yr−1 equating to maximum damage costs of £462 M yr−1, compared with 890,146 t yr−1 and £335 M yr−1 correcting excess agricultural sediment loss for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abatement measures supported by policy instruments.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uptake of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on farms across England and Wales is delivering limited benefits in terms of reducing loadings to rivers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damage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