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19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Glutathione(GSH) and GSH-related enzymes play a great role in protecting organisms from oxidative damage. The GSH level and GSH-related enzymes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growth yield and malonyldialdehyde(MDA) content in the Antarctic ice microalga Chlamydomonas sp. ICE-L exposure to the different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C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ICE-L significantly and Cd would induce formation of MD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lear that GSH level, 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 activity were higher in ICE-L exposed to Cd than the control. But GR activity dropped notably when ICE-L were cultur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Cd. Increase of GSH level, GPx and GST activities acclimate to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Cd and protect Antarctic ice microalga Chlamydomonas sp. ICE-L from toxicity caused by Cd exposure. These parameters may be used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Cd in the Antarctic pole regio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72.
铁硫酸盐次生矿物广泛存在于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流域沉积物中,是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的沉淀库.硫酸盐还原菌对矿物的还原作用可破坏矿物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共沉淀重金属的释放.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存在于AMD流域沉积物中,且在还原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硫酸盐还原能力.因此,探究其对铁硫次生矿物的...  相似文献   
473.
十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毒性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十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依其毒性大小分:辛硫磷为剧毒;甲基异柳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为高毒;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江苏)、果保灵、甲胺磷(山东)为中等毒性;久效磷、灭杀毙为低毒。并初步探讨了有机磷农药结构和对微藻毒性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4.
红球菌J-5菌株降解聚乙烯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的纯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该菌株降解PVA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VA的适宜条件为10000mg/L PVA,25℃,摇床培养;此外,添加0.1%的酵母膏可以明显促进PVA的降解.在该条件下通气培养7d,可以降解58%的PV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PVA的代谢产物,说明PVA降解的中间产物带有羰基.  相似文献   
475.
虫草头孢菌发酵废液成分分析及其再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和分光光谱法对虫草头抱菌发酵液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完全有可能再次利用.用由该发酵液经加热、加活性炭和中药添加剂处理制备而成的组合培养液来培养哈茨木霉,具有产孢量高、培养成本低的优点.试验还发现,以组合培养液和麦麸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固体培养基完全可以代替纯麦麸培养基.  相似文献   
476.
利用休止细胞法选择性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球菌(Rhodococcus sp .)FS-1菌株能通过专一性断裂C—S键的途径脱除二苯并噻吩 (DBT)中的有机硫作为自身生长需要的硫源 ,从而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 .本文利用该菌的休止细胞对DBT和柴油的脱硫活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DBT及柴油中的有机硫均有良好的选择性脱除作用 .DBT浓度为0.5~1.0mmol/L、油水比例为 1:5时 ,脱硫效果最佳 .采用二次脱硫法可使柴油脱硫率达85%以上 ,证明FS-1能有效脱除柴油中的有机硫 .烃质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FS-1作用前后的柴油烃类组分基本没有改变 ,说明该菌的脱硫作用是特异性针对硫原子的 ,不会破坏柴油的有效成分 .  相似文献   
477.
对β-环糊精(β-CD)和羧甲基-β-环糊精(CMCD)对一株不动杆菌属菌株降解2-硝基联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CD和CMCD均能增加2-硝基联苯的表观溶解度和促进其微生物降解,CMCD的促进作用比β-CD更明显;环糊精对2-硝基联苯降解的促进作用大小与增溶作用的强弱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8.
研究了UV-C/N2O2催化氧化去除鱼腥藻PCC7120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c(N2O2),pH,辐照度及反应时间对灭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O2对UV-C(紫外线C波段辐照)灭藻具有协同作用,UV-C/N2O2高级氧化体系对鱼腥藻PCC7120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在藻液中c(N2O2)为1 mmol/L,反应温度为25℃,pH为6.8,紫外线辐照度0.54 mW/cm2及反应20min的条件下,受试藻种的灭活率5 d后可以达到85%以上.将N2O2与浸没式UV-C流动除藻装置结合进行流动式的灭藻实验,灭藻效果显著,鱼腥藻PCC7120体内的SOD酶和POD酶的活性及C-PC藻蓝蛋白、叶绿素a的含量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且灭活后的蓝藻不会重新生长.   相似文献   
47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0.
应用黑褐新糠虾测试织纹螺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943),在96 h内织纹螺对糠虾的半致死毒性为40.11 MU/g.利用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可以测试织纹螺样品毒性的高低,方法的检出限约为10.44 MU/g,与日本法定的河豚鱼食用安全标准(10 MU/g)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