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21.
王翰钊    李守国    段鹏飞    贾宝山    刘昭  耿晓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4):25-29
针对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52304工作面通过风积沙较厚区域时强烈的矿压显现现象,通过理论分析与物理相似模型以及现场测试等方法,建立工作面过风积沙区域时的力学模型,分析风积沙厚度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对风积沙厚度对工作面关键层力学稳定性做出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影响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积沙厚度较大的开采区域,作用在覆岩主关键层结构上的载荷较大,造成主关键层破断块体的结构回转变形失稳,造成工作面矿压显现极强烈;大采高和风积沙厚度较大条件下距煤层较远的主关键层破断运动也会对工作面矿压显现产生影响,且采高、厚风积沙因素缺少其中一个时,主关键层均不会对工作面矿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2.
为有效控制盾构隧道近距侧穿既有桥梁桩基施工,给桩基造成一定安全风险,本文依托南通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分析盾构施工对桩基水平位移、内力、地表沉降的影响,并验证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盾构开挖面距离桩基2D范围内,盾构施工对桩基产生的影响占总水平位移的85%;桩基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6.13 mm;盾构施工引起桩基剪力和弯矩的变化量明显。在富水砂层类似工程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同时采取优化盾构掘进参数和地层加固等措施,减小盾构施工对桩基影响。  相似文献   
323.
文章采用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以ArcGIS、Erdas、Envi等遥感地信软件为信息提取平台,对青海省湟水流域的采砂场进行遥感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采砂场主要分布在湟水流域城市周边,其中,在用采砂场分布较密集,如西宁、湟中、平安附近分布较集中,而停用采砂场分布相对比较均匀;②采砂场共305处,其中长期和临时采砂场占重要比例,达73%,经过平整或绿化的停用采砂场较少,而停用且无整改及整改中的采砂场数量仍较多,是已整改的2倍;③长期采砂场面积规模占所有类型总面积的比重最大,达三分之二,而经过平整或已绿化的规模仅0.75 km2。研究以期对环境监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后续的研究和砂场的高效精准管理提供技术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4.
武汉地区沙尘天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控预警中心的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光散射法气溶胶粒径谱仪,对武汉地区一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中记录的不同粒径气溶胶颗粒数量浓度、相对质量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沙尘天气过程中,粗颗粒显著增多,而细颗粒显著减少,这与部分研究发现的沙尘天气过程中粗颗粒与细颗粒共同显著增多的结论有所不同。粒径谱仪分析显示,大于PM5颗粒的增多对粗颗粒浓度增加有显著贡献,而小于PM0.5颗粒的减少则对细颗粒浓度降低有主要贡献,这可能是武汉地区沙尘天气过程颗粒物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325.
Wind-tunnel simulations and field experiments for dust transport by air show that deposition is predominant on the windward side of hills whereas sans deposition is mainly observed on the lee side. That and other aspect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several deposition regimes depending on wind intensity call for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We present some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s leading to suc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326.
Alumina extraction from bauxite ore with strong alkali produces waste bauxite refinery residue consisting of residue sand and red mud. The amount and composition of refinery residue depend on the purity of the bauxite ore and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differs between refineries. The refinery residue is usually stored in engineered disposal areas that eventually have to be revegetated. This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alkaline and sodic nature of the residue. At Alcan Gove’s bauxite refinery in Gove,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research into revegetation of bauxite residue has been conducted since the mid-1970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approaches taken by Alcan Gove to achieve revegetation outcomes (soil capping of refinery residue) on wet-slurry disposal area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ast include poor drainage and water logging during the wet season, and salt scalding and capillary rise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water in the soil capp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vegetation survival in the seasonally dry climate. Vegetation cover was found to prevent deterioration of the soil cover by minimising capillary rise of alkalinity from the refinery residue. The sodicity and alkalinity of the residue in old impoundments has diminished slightly over the 25 years since it was deposited. However, development of a blocky structure in red mud, presumably due to desiccation, allows root penetration, thereby supplying additional water to salt and alkali-tolerant plant species. This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cosystem that approaches a native woodland.  相似文献   
327.
反冲洗是快滤池的一项关键技术,反冲洗的效果关系到滤床下一个周期的过滤效果.试验证明水淬渣-石英砂双层滤料采用气-水反冲洗在冲洗效果、减少冲洗时间、降低冲洗耗水量及避免混层等方面比单水反冲洗有优势.在工程实践中水淬渣石英砂双层滤料反冲洗选用水强度为5L/m2·s、气强度为10L/m2·s、冲洗历时4min合适.  相似文献   
328.
以柴油污染的海水为对象,研究了砂对海水中溶解油的吸附作用及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砂对溶解油的吸附符合Henry型吸附等温式,其吸附量随着砂粒粒径的减小、温度的降低和盐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影响吸附的3种因素中,粒径对吸附的影响最大.通过吸附热力学分析,推断砂对溶解油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29.
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片状结构砂与常用的圆形颗粒标准石英砂相比,在物理力学特性上有显著的差异。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振动孔压上升会导致土体刚度发生软化,当振动孔压累积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产生液化现象,从而引起土体结构发生破坏。采用英国WFI动三轴仪,研究了南京片状细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静偏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比水平和循环次数对其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考虑每一次循环过程中动应力—应变关系滞回曲线的卸载及再加载割线动剪切模量G_(sec)和最大割线模量G_(max)的变化特性,建立了动剪模量软化的经验公式;静偏应力水平对动剪模量软化有显著影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动应力—应变滞回圈逐渐向应变累积方向滑移和向应变轴方向倾斜,且彼此分离;考虑循环软化特性,采用修正的Masing准则,描述了循环荷载下南京片状细砂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330.
振动频率对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对饱和砂土进行了一系列动三轴实验,探讨了振动频率对液化强度数值的影响程度。在1.0、1.5固结比和0.05、0.10、1.00 Hz振动频率条件下,针对相对密实度分别为70%、28%的密砂和松砂进行了100、200、300 kPa围压和100 kPa围压条件下的液化强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饱和密砂和松砂在各种固结条件下,液化强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破坏振次时,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液化强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均符合线性关系;振动频率由0.05 Hz变化到1.00 Hz时,液化强度相差达25%以上;动强度指标φd值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相差12.2%;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砂土达到液化破坏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振动频率对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比对密砂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