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91.
采油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控制指标才能回注。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二采油厂岔南联合站建成投产后,采取了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改善加药方法等措施,使岔南联合站污水水质得到较大改善,达到了油田注水水质控制指标,并同时收到了减少电耗和化学药剂使用量,节约成本的效果。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本文介绍了该站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的试验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2.
地勘行业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基础资源的同时,由于作业方式具有高度流动性、分散性且作业条件艰险,而使该行业作业人员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本文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对地勘单位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地勘单位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过程和步骤,并针对建立实施该体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提...  相似文献   
193.
地勘行业与地勘队伍正面临经济发展的活跃期,回归主业和拓展新业同样面临安全的考验.如何在经济繁荣的条件下通过对产业的剖析,理清风险隐患与发展的界限十分重要.本文在深人分析现阶段地勘产业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地勘产业如何加强自身的智力储备和设备投人,化解安全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保持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和...  相似文献   
194.
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根据我国履约最新进展,就封存点含多氯联苯废物清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对现场踏勘及信息收集、清运目标和标准的确定、清运范围的确定、作业场区的工程设计、挖掘与清理、废物的包装、场地的恢复与验收、以及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等内容作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科学的分析了清理、挖掘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较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5.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的特点与勘探效果以及在煤矿灾害防治中如何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6.
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存在的HSE风险,分析了各作业环节的主要危害因素,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7.
国家商务部将丝绸产品科技发展和贸易发展作为“十一五”发展重要主题之一。以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单位江苏南通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蚕丝绸行业生产工艺特点及发展循环经济前景,以及其率先在我国茧丝绸行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项目研究和实践,为促进蚕丝绸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8.
The large amounts of tritium produced at the Savannah River Site (SRS) coupled with the current dose reconstruction study at the facilit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nsuring accurate and efficient prediction of tritium doses to the public. Presently, dose estimates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the site vicinity are calculated annually using a five year meteorological database. Determining whether detailed monthly dose estimates are necessary or whether annual averaged data is sufficient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more efficient dose prediction. In this study, off site collective committed doses and maximum individual doses due to atmospheric tritium releas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utlined in the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s Regulatory Guide 1.109 and compared using monthly versus five-year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source terms. Site-specific variables not currently utilized at SRS for annual dose estimates also have been included. In addition, the range of predicted dose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in model parameters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were estimated. Finall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model inputs on dose estimates. Results corroborate previous studies by indicating that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infant tritium dose is the ingestion of milk, while for all other age groups,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 is the ingestion of vegetation. These relative pathway contributions remain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year for infant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and adults, however, inhalation and absorption of tritium through the skin increases in relative importance in the months of June to Septemb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del utilized was most sensitive to dose factors, the ratio of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tritium oxide in vegetation to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atmospheric tritium oxide, and breathing rates. Most importantly, it was found that over a five-year period, the use of averaged meteorological data results in total individual doses that are only 2 to 6% higher than doses determined monthly, depending on the pathway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99.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境测点的优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对有多项污染物的环境测点进行优选,提出了单项污染物对环境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和多项污染物对环境综合作用的“作用和贡献率"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将B-P神经网络原理与逐步聚类分析思想相结合,用于环境测点聚类优选。该方法用于成都市12个环境测点的优选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此外,它还具有简便实用、客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0.
为研究西北地区封闭式湖泊水质恶化原因及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以宁夏沙湖为研究对象,对沙湖2012—2017年水体污染物总量变化趋势及沙湖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湖水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输入造成,其中内源性污染源主要为沙湖沉积物污染物释放,沙湖水体沉积物通过孔隙水向沙湖水体转移的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占水体总污染物的6.4%、6.6%、16.6%、14.2%、31.4%;沙湖外源性污染源主要为黄河补水和农垦集团稻田等面源污染,其中黄河补水向沙湖 转移的 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占沙湖水体污染物总量的49%、30%、279%、99%、13%,沙湖周边面源性污染通过渗透作用向沙湖水体输入的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占沙湖水体污染物总量的23%、18%、52%、34%、19%,外源性污染物输入占沙湖水体污染物总量CODMn、CODCr、TP、TN、氟化物分别为72%、48%、331%、133%、32%,但由于水体自身净化作用, TP和TN已大幅度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