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256篇
综合类   632篇
基础理论   260篇
污染及防治   530篇
评价与监测   285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论特区采石场的水土流失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采石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特区采石场水土流失的成因,指出在区域的气候和成土母岩特性的条件下,石场由于植被破坏和没有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废土石堆问题。最后,提出了四点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的水文地球化学响应是喀斯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选择贵州荔波拉桥小流域中四个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作为对象,按月采集浅层地下水(土壤水和表层泉水),对其进行水文地球化学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中Ca2+、Mg2+、HCO3-、EC和pH值,表层泉水中Cl-、NO3-和SO24-等对植被退化响应敏感;而土壤水中NO3-和SO24-,表层泉水中Mg2+、NH4+、HCO3-和EC,以及土壤水和表层泉水中δ13 CDIC值则可能还受到其他过程的影响,需谨慎使用。由此可见,对于土壤层,阳离子和与土壤CO2气体浓度有关的HCO3-可能有较好的响应,而对于表层泉水,HCO3-以外的阴离子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993.
湖州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湖州表层土壤中全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元素间的相关性,测定分析了湖州市表层土壤的全氟含量,按照土壤全氟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湖州市表层土壤中全氟含量范围在111~883mg/kg之间,均值448 mg/kg,98.4%的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处于正常水平,湖州市表层土壤中全氟含量与Li、Ga、Be、Cs含量密切相关且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高分辨半导体能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镭226、钍232、钾40和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的含量,共选取8个采样点16个土壤样品及4个煤炭及废旧金属样点。结果表明:进口货物道路各采样点其铀238、钾40及铯137均比非进口货物道路各点高,镭226、钍232含量则相反,而煤炭和废金属的各样品的铀238、镭226、钍232、钾40都高于进出口道路和非进口道路,Cs137则相反,表明进口煤炭和非金属对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对人工放射性核素影响较小。和新疆及全国背景值比,进口道路和非进口道路土壤中各放射性核素含量均未超过天然本底值范围,进口煤炭和废金属虽然各放射性核素含量则略高于背景值,表明试验点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对当地居民和进出境人员不会产生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995.
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足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筛选值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基准制定方法学的建议以及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框架建议,服务于我国农用地土壤的污染预防、风险筛选和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修复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野外调查法结合实验室分析法对海口市郊区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研究,测定了Cr、As、Cd、Cu、Zn、Pb、Ni、和Hg 8种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及蔬菜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的相关性及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蔬菜土壤中重金属全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口市蔬菜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均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8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全量呈正相关,重金属有效态占全量比例在1.86%~13.47%之间,其中Cd、Pb和Hg较高,分别为13.47%、10.23%和8.42%,三者表现出较大的潜在污染风险;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全量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大小与重金属种类有关;重金属全量并不能全面正确评价土壤的环境效应,对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时,应把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土壤监测面临的现状,通过分析国外土壤监测采样的点位布设方法及国内相关技术标准的相应要求,对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的点位布设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土壤样品采集的平面点位、纵向分层布设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和布点要求,分别对具体的平面、纵向采样点位布设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为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采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基于USLE的东江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16.2×108t,土壤侵蚀模数为18.73t/(hm2.a),侵蚀强度属轻度。占流域面积94.62%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以下,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为9.94%,而占流域面积仅5.38%的中度以上侵蚀区域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达90.06%。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差异性大,分析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之间的关系表明:裸地和灌草地为区内主要侵蚀地带,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递增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5°~25°为区内主要土壤侵蚀坡度段。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以期为构建东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离散程度及其分布特征,对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Arsenic(As) mobilization in soils is a fundamental step controlling its transport and fate,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o-existing component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two commonly used herbicides, glyphosate(PMG) and dicamba, and two competing ions including phosphate and humic acid, on As desorption and releas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atch and column experiments. The batch kine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As desor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eting factors conformed to the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s at pH range of 5–9. The impact of phosphate on desorption was greatest, followed by PMG. The competitive effect of dicamba and humic acid was at the same level with electrolyte solution. In situ flow cell ATR-FTI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phosphate and PMG impact on As mobi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MG promoted As(Ⅲ) desorption by competiting for available adsorption sites with no change in As(Ⅲ)complexing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phophate changed As(Ⅲ) surface complexes from bidentate to monodentate structures, exhibiting the most siginficant effect on As(Ⅲ)desorption. As(Ⅴ) surface complexes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presence of PMG and phosphate, implying that the competitive effect for As(Ⅴ) desorption wa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available adsorption sites. Long-term(10 days) soil colum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humic acid on As mobilization became pronounced from 3 days(18 PVs). The insights of this study help us understand the transport and fate of As due to herbicides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