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夏季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水体常规阴离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据Dionex-3000型离子色谱仪和Dionex-600型离子色谱仪测定的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地区2005年7月22日~7月28日不同水体的阴离子数据及同期降水中的无机离子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海盐示踪、后推气流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岩石岩性、大气干湿沉降对我国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水体阴离子构成和浓...  相似文献   
492.
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格局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2007—2008年对象山港23个站点(包括10个电厂站点)的水质样品进行连续2年的季节性采集,采用SOM(Self-Organizing Map)工具箱,结合k-nn(knearest neighbors)神经元聚类对15个水质参数进行分析,以探明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变化并识别敏感的影响区域.结果显示,象山港海域N/P(物质的量比)平均值为27.0.水体污染指数(AI)和海水营养指数(NI)分别指示整个象山港水质处于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状态,但水质加权指数(WDX)显示,加权水质标准未超过3类水质,说明传统的AI和NI指数不能反映象山港的实际水质状况.经SOM分析发现,象山港海域各取样站点按季节和空间格局可分为8个聚类组.从季节上看,pH和油类含量在春季最低;夏季水温、COD、NO2--N最高,而DO最低.NO3--N、DIN、DIP在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但透明度相反.Chl-a含量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的安全性指数(SFT)和N/P无显著差异(p>0.05),而NI、AI和WDX差异极显著(p<0.01).空间分析显示,象山港水体可分为港底区和口中部区,其中,港底区盐度、pH显著低于口中部区(p<0.01),而NO2--N、NH4+-N、DIN、DIP、Chl-a则显著高于口中部区(p<0.05).除WDX无显著差异外,港底区的N/P显著低于口中部区(p<0.01),而NI、AI、SFT相反(p<0.05).建议港区底部宜采用养殖大型海藻方式以减轻富营养化,此外,冬季黄墩港的水体中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生食该季节贝类产品时需要检测.  相似文献   
493.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海域使用状况日新月异,传统的人工监测已经不能满足海域使用变化的需求.如何快速、实时了解我国沿海海域使用现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航空遥感因其快速、灵活、宏观等特点被应用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来.本文在充分了解归纳国内外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合航空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  相似文献   
494.
通过对2007年中国近海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剔除异常值,进行态性检验后,确定了近海表层海水主要参数的环境基线,初步探讨了环境基线值的区域差异、时间变化趋势及近海海水中各参数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近海表层海水基线值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渤海最高,黄东海次之、南海最低的分布特征;与1997年调查结果相比,黄海、东海、南海表层海水基线普遍升高,近海海水污染加重;海水严重污染海区出现在渤海近岸、山东半岛两侧近岸、连云港-福州近岸、长江口杭州湾、雷州半岛及广西沿岸海域,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陆源排污是我国近岸海水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表明,陆源工业排污是海水环境基线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农业排污、生活污水及大气沉降也是海水环境污染基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95.
埕岛油田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埕岛油田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域内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质量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均优于海水质量Ⅱ类标准和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除海水中Zn、Hg和表层沉积物中Cu外,海域内重金属的分布差异性较小,近岸重金属总量略高于远岸。质量评价表明,调查海域海水整体上为清洁水平,表层沉积物为较清洁水平,后者污染程度较前者偏重。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站位表层沉积物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部分站位As、Cu、Pb、Cr将偶尔发生不利生物毒性效应,7种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As>Cr>Zn>Pb>Cu>Hg>Cd。  相似文献   
496.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测定海水中9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海水样品经Oa-sisHLB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正己烷/丙酮洗脱,采用GC/MS进行定性定量,线性响应良好,基体干扰小,方法检出限在0.03~0.10μg/L(按采样1 L水计),添加回收率在72.8%~116%,精密度为1.2%~5.4%,并利用该方法对广西近岸海域6个点位实际海水样品进行了监测。该方法可以同时满足海水中9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7.
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湾海域使用现状分析,阐述我国海湾海域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海湾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海湾资源大量减少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8.
利用本地风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秦皇岛地区风的特点。结果表明,秦皇岛因受海陆地形的影响,风的变化具有海陆风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海陆风只影响到昌黎、抚宁和市区,达不到卢龙、青龙,在时间分布上,海风以昌黎(10点)出现最早,抚宁(12点)次之,市区(14点)最晚,陆风同样以昌黎(20点)出现最早,抚宁(23点)次之,市区(次日2点)最晚。同时,海陆风对秦皇岛地区气温的影响尤为明显,受海风影响,秦皇岛市的夏季不十分炎热,日最高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低很多,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另外,由于夏季受海风影响较大,海风登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导致7月是秦皇岛地区大雾天气全年最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499.
利用2001—2010年1~12月北戴河观测站气象资料,筛选出401个样本个例,应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及天气学理论,按不同分级统计分析降雨(雪)前6~8 h风向、风速及转为海风时温度变化基本数据,计算不同分级相关系数值,得出海上偏东风与降水、温度半定量化估计值。并用临近4个观测站同步资料对比分析,偏东风动态变化对岸区强降水落区具有指示意义;北戴河至内陆延伸温度梯度估计值为:夏季平均值0.6℃/10 km,冬季0.3℃/10 km;为单站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及中尺度数值模式检验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00.
填海造陆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高儒  许学工 《生态环境》2011,20(4):761-766
填海造陆是沿海地带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大规模的人类干扰活动,填海造陆必然对海岸带系统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需要从自然地理过程的各个要素和人类社会组成的环境系统的统一协调发展中,寻求填海造陆的科学方案,实现海岸带的有序利用。文章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填海造陆对于土地、水文、生态及气候、原料源地等多方面的环境效应及其关联。结果发现:(1)填海造陆对环境的负效应在种类上多于正效应;(2)填海造陆的影响范围遍及从海到陆的整个海岸带区域;(3)填海造陆效应具有从短期扰动事件到长期生态和物理过程的宽域时间尺度;(4)填海造陆各个效应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和促进机制。未来应加强填海造陆对陆地滨海地区的影响,对气候和海洋地貌等长期自然过程的效应,以及各方面环境效应间的正负反馈机制定量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