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4篇
  免费   2207篇
  国内免费   2639篇
安全科学   927篇
废物处理   262篇
环保管理   4073篇
综合类   8459篇
基础理论   190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92篇
评价与监测   1250篇
社会与环境   801篇
灾害及防治   234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534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19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992篇
  2012年   1048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944篇
  2005年   740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652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464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3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46篇
  1973年   44篇
  1972年   38篇
  1971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王巧环  陈卫平  王效科  任玉芬  张烨 《环境科学》2012,33(12):4127-4132
再生水是城市绿化的良好水源,但其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对地下水及其灌溉水水质的长期监测,探讨了绿化草坪地下水主要理化性质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溉用水水质的关系.连续5 a的监测结果表明,再生水氨氮超出用于城市绿化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总氮偏高,二者变化范围分别为0.05~65.4 mg·L-1和2.56~78.0 mg·L-1,平均值分别为12.0 mg·L-1和28.3 mg·L-1.使用自来水灌溉,地下水水质指标正常,波动不大;用再生水灌溉草坪(冬末初春4个月未浇)对地下6 m浅井水质影响明显,对20 m深井水质影响不明显,主要变化表现在硝态氮浓度值升高.浅井地下水硝态氮浓度与灌溉的再生水溶解态氮呈滞后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用再生水灌溉草坪可能会引起地下浅层水硝态氮污染.因此,需要根据城市绿化用水量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回用标准,避免再生水回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2.
以煤矿区及煤矸石的污染特征为依据,选取16种EPA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堆积年限的矿区煤矸石山周围塌陷区的水体样品进行测试,分别分析此类水体中单个PAHs和总PAHs的分布情况及水体中PAHs不同环数的组成情况,并采用风险商值法进行水体生态风险评价,指出此类水体的不当开发利用会引起人体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93.
Determination of N-nitrosodimethylamine in drinking water by UPLC-MS/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ethod for detecting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in drinking water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was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clean-up procedure to remove the matrix interference in pretreatment process, and was then applied to a survey of NDMA in both raw and finished water samples from fiv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South China. The NDMA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4.7 to 15.1 ng/L in raw water samples, and from 4.68 to 46.9 ng/L in finished water. The NDMA concentration in raw water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nitrite concentration, and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NDM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ollowing ozonation but decreased after subsequent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4.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对于揭示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2年和2013年对三江平原毛苔草泥炭沼泽不同土壤深度孔隙水甲烷浓度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孔隙水甲烷浓度呈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土层甲烷浓度峰值(80.45~490.95μmol·L-1)主要集中在湿润的生长季末,但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剖面来看,土壤融通之后,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表层(5 cm和1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株高(R2=0.6,p=0.005)和土壤充水孔隙率(R2=0.36,p=0.01)的影响,而深层(20~4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土壤温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还表明,表层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能够解释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26%~60%,而且短期的极端降雨事件可能不会对甲烷浓度以及甲烷排放产生即时影响,而是出现大约一周的延迟(time lag)现象,这主要取决于实际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195.
再生水利用健康风险暴露评价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结合北京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立了再生水用于公园绿化、道路降尘和冲洗作业时,职业人群和公众的暴露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分析,首次提出了再生水利用暴露人群的再生水日摄入量和终生日均暴露剂量,为健康危险度分析提供定量依据.其中公园绿化职业人群通过皮肤和吸入的日均总摄入量为0.07L/d,公众为0.04~0.05L/d,消毒副产物的日均暴露剂量为:职业人群经呼吸途径终生日均暴露剂量为2.8×10-7~1.2×10-5mg·(kg·d)-1相似文献   
196.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7.
基于事故树的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蓄水后对长江水体自净能力的极大削弱,沿江聚集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对长江水质的多渠道污染极易引发库区各类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结合对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多维度诱发因素的调研结果,运用事故树的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逐级诱发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存在13条诱发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路径以及3条防治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路径;在不考虑诱因发生概率的情况下,排污因素是诱发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促成库区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的回水区变长,水流紊动减弱和水位抬升三方面因素是次重要的诱发因素。只有对不同的诱因施行不同的监测和控制策略,才能对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开展有效预警、预控.  相似文献   
198.
以河流近域土地利用构成与水环境质量间定量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巢湖流域40个水质监测断面和320个河流近域作用区,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不同尺度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构成,借助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和比较了流域内山区和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巢湖流域近河道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对各水质指数有重要影响,且受地形因素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作用;河流沿岸林地布局能显著改善水质,尤其是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敏感;耕地面积变化与水质相关性不显著。RDA冗余分析证实了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环境影响具有尺度效应。研究成果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9.
暴雨径流对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水质冲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北运河流域典型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凉水河)为研究对象,阐述暴雨径流对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水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暴雨期间,凉水河水体p H和DO平均值分别为7.67和3.88 mg·L-1;耗氧物质COD和氨氮(NH+4-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41 mg·L-1和8.39 mg·L-1;富营养化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4 mg·L-1和1.45 mg·L-1.暴雨期间,雨水径流汇入收纳水体后,COD、NH+4-N、TP平均质量浓度明显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108、14.24、3.02 mg·L-1.在空间分布上,COD、NH+4-N、TN和TP质量浓度变化趋势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趋于一致,从城镇区至农村区,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0.
    
ABSTRACT

Agriculture-to-urban water transfer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meet the increasing water demand resulting from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Measuring benefits of agriculture-to-urban water transfer is critical to assess water transfer proposals, and it can als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redistributing the benefits of agriculture-to-urban water transfer. This paper has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in which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value of water use in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sectors,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water use in municipal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from Zhuji City in China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e pape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griculture-to-urban water transfer increases the water value created by improving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in different sectors. The benefits of agriculture-to-urban water transfer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economic value in industrial water use is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sectors’ water use. Meanwhile, the urban residents have a stronger desire to improve the water eco-environment which leads to higher water value in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