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289篇
安全科学   28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2402篇
基础理论   332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237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01.
广州近地面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015年广州市近地面逐时臭氧(O_3)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分析了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_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城郊的O_3浓度高于中心城区;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_3浓度超标时间主要出现在4—9月,8月O_3浓度最高,3月O_3浓度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早上7:00—8:00出现最低值,15:00达到峰值;O_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当气温高于30℃时,O_3浓度随温度升高增加明显;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相对湿度大于60%时,O_3浓度显著降低;当气压小于1010 hpa时,与气压呈负相关,当气压大于1010 hpa时,与气压呈正相关;当风力为2~3级吹西北偏西至西南偏西风区间时,O_3浓度最高,说明广州偏西部可能存在O_3污染源区;O_3浓度在晴天最高,其次是少云和多云天气,最低是在雨天.总体而言,气温高、日照长、辐射强、气压低、湿度小及2~3级的风力是广州地区近地面产生高浓度O_3的主要气象因素.当广州O_3浓度出现超标时,气温变化范围为25.9~37.4℃,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29%~83%,气压变化范围为989.4~1009.1 h Pa,风速变化范围为0.7~5.8 m·s~(-1),紫外辐射强度日最大1 h均值最小为32.6 W·m~(-2),10:00—14:00均值最小为27.3 W·m~(-2).  相似文献   
702.
兰州城区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新  聂燕  陈红  王博  黄韬  夏敦胜 《环境科学》2016,37(5):1619-1628
为探究兰州城区PM_(2.5)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设置PM_(2.5)采样点,于2013年10月(非采暖期)和12月(采暖期)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得到了PM_(2.5)及其16种化学组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PM_(2.5)污染水平较高,平均质量浓度为129μg·m~(-3).样品无机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SCaFeAlMgPbZnMnTiCu,其中S、Ca、Fe、Al的质量浓度在1μg·m~(-3)以上,是主要元素组分;样品各无机元素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城关区高于西固区.样品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SO~(2-)_4NO~-_3NH~+_4Cl~-K~+Na~+,其中SO~(2-)_4、NO~-_3、NH~+_4的质量浓度在10μg·m~(-3)以上,是主要离子组分;样品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西固区高于城关区.富集因子(EF)分析结果表明,元素Al、Ca、Mg、Ti的EF值均小于1以自然来源为主;元素Cu、Pb、S、Zn的EF值显著大于10,表明这4种元素在PM_(2.5)中高度富集,且主要源于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土壤源和二次粒子对兰州城区大气PM_(2.5)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703.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28,自引:8,他引:1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临界阈值。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和相关指标,对湿地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存在特征和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剖析,特别对湿地植物需水量,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水需水量,防止盐水入侵需水量,防止岸线侵蚀及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4.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城市的臭氧浓度存在超标问题.本文选取2014—2017年哈尔滨城区污染数据及气象要素数据,对哈尔滨近地面层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O_3日内单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4:00,最低值在清晨7:00.空间分布东南部最高,其次是南部,城中区较低.日间周末的近地面O_3浓度较高,而夜间工作日的O_3浓度较高.哈尔滨O_3浓度与平均气温正相关,与相对湿度负相关,与低于37 W·m~(-2)的紫外辐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05.
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 EcoPlateTM)技术,对采集自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缘5个地区的空气样品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5个地区空气样品的平均吸光度(AWCD)在培养10 d没有达到饱和且差异显著,AWCD值最高的为莎车县,和田县最低,分别为0.24和0.1;碳源利用水平表明这5个地区空气微生物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率最高,其次是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而酚类和胺类最低;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有20种碳源与PC1显著相关,12种与PC2显著相关,并且这5个地区也被分为两类,和田和皮山聚为一类,乌恰、莎车和轮台聚为一类;典范对应分析(CCA)和相关分析表明一些非生物因素对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强度和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风速、海拔、湿度等;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非生物因素对空气微生物群落利用的能力影响显著,其中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醛酸和腐胺的光密度值与纬度显著正相关(P<0.05),2-羟苯甲酸和α-D-乳糖与风速显著正相关(P<0.05),D-葡萄胺酸与气压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海拔为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可知,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周边地区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较低,呈现区域性特征,非生物因素显著影响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强度及微生物群落对31种单一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706.
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保证出水水质,需要开发新型高效混凝剂.本实验采用经过Ca2+改性的混凝剂针对不同水样进行混凝实验,考察了浊度、有机物去除、余铝和形成絮体性质.结果表明在纯颗粒物体系中,PACl(聚合氯化铝)和Al Cl3中加入的Ca2+对于浊度去除率无明显影响,在低投加量下能够有效降低沉后水中余铝浓度,Al Cl3做混凝剂,投加量0.10mmol·L~(-1)时,沉后水余铝浓度从0.15 mg·L~(-1)降低到0.10 mg·L~(-1).在腐殖酸体系中,混凝剂中的钙离子可明显降低腐殖酸分子的负电荷,降低沉后水余铝浓度以及增大絮体粒径.对于腐殖酸与蛋白质体系,当投加量为0.16 mmol·L~(-1)时,使用含有Ca2+的PACl做混凝剂时,钙离子的存在使得平衡时絮体粒径增加了大约50μm,可明显改善絮体的沉降性.碱性条件(pH=8.5)下改性混凝剂沉后水中DOC浓度降低0.2~0.6 mg·L~(-1),余铝降低0.4~0.7 mg·L~(-1).酸性条件(pH=5.5)下改性混凝剂沉后水DOC、余铝浓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07.
文章对河南省郑州市大气中的四种污染物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PM2.5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臭氧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规律,NO2、CO及PM2.5近似为双峰双谷型.年变化规律表现为单峰型,臭氧浓度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达到最低值,而其余三种污染物在冬季浓度达到最高值,在夏季浓度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70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的生态与资源危机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检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然而,从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到2002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在这十年间遭遇到理论与实验的双重"困境"。2001年,23名世界著名学者在美国《科学》上发表了《可持续性科学》的论文,想用这样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来替代意义分歧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可持续发展走入歧途。从此,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可持续性"一词,但怎么实现可持续性则众说不一。学术界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讨论也非常活跃且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此,从"可持续性"的历史成因出发,分析其在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学等方面的含义,探讨"可持续性"一词在湿地水环境这一具体领域的应用,提出"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这一概念,并深入分析其内涵和主要特征,为后续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作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709.
2000—2007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动画技术,建立了7个时间点内不同间隔的植被时空演化过程快照,并结合ArcEngine构建了植被变化监测的时序分析流程,提取和分析了植被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依据年平均温和年降水量观测记录进行了植被变化的气候因子分析,依据道路、河流缓冲区的居民点密度与植被退化面积比例的相关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并讨论了不同植被退化区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驱动因子。拟合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从统计数据方面讨论了珠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总体趋势以稳定为主,但植被退化趋势超过了变好趋势。同时,核心区植被变好趋势明显,实验区植被退化趋势严重。保护区南坡植被受气候变化干扰小,保持了大部分变好趋势;北坡由于降水减少造成湿地植被退化,对草地的长势带来消极作用。人类活动与植被状态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沟谷地带的破坏作用明显。并且,植被退化趋势与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以及放牧影响关联紧密,而牲畜饲养与林业发展都未对保护区植被变化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10.
测定了从豆科树种刺槐、黄檀、合欢根瘤中分离获得的51个菌株与18株参比菌株的唯一碳源、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等132个表型性状,并用MI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菌株在59%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大群:一个各为慢生菌群,另一群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在85.1%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亚群,其中亚群4不与任何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可能为新种。同时,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某些菌株对抗生素(300μg/mL)、温度(40℃)有较强抗性,大多数菌株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生长(pH5-12),这些具有抗逆特性的菌株为我国西部大中种植豆科植物接种适宜的根瘤菌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又对47株菌进行了16S rD-NA-PCR RFLP分析,经SPSS软件聚类后,划分为7个亚群,在较大类群的划分上,与数值分类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16S rDNA-PCR RFLP遗传图谱共有30种类型。表型及遗传型分析结果表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