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4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3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484篇 |
综合类 | 647篇 |
基础理论 | 25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22篇 |
评价与监测 | 10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1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室内培养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饵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条件下探讨了5种饵料对海洋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的培养效果。实验指标为存活率,生长速度,日增长率和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青岛大扁藻与新月菱形藻1:1混合液的培养效果最佳,合成饲料是较好的补充饵料,螺旋藻粉不宜作为日本大螯蜚的培养饵料。动物性饵料培养效果不如植物性饵料,但对日本大螯蜚的早期快速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2.
173.
食品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排水量大、污染物浓度、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如不处理就直接排放,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工程中废水原水水质参数为:CODCr<5000mg/L,BOD5<3000mg/L,SS<500mg/L,pH5.0~7.5,水温20~30℃.针对该废水水质特点,采用气浮-生化-砂滤工艺处理食品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简便、抗冲击负荷、污泥量小、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处理后出水CODCr85mg/L,BOD524.3mg/L,SS56.2mg/L,pH6~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4.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结合用地类型确定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适宜性土壤分区.结果表明:除元素Cu、Cr和As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除元素As和Hg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Cu、Cr、Cd、Hg、As和Pb的平均浓度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Cd污染已处于安全警戒线内,应高度警惕和严格监管园区内该元素的污染.水田、旱地和果园的土壤环境均以尚清洁为主,其他园地的土壤环境以轻度污染水平为主.部分水田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轻度)、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旱地存在一定程度的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果园和其他园地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Cd的轻、中度污染.全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土壤面积为12.47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3.64%,旱地、果园、水田和其他园地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84.83%、68.07%、56.51%和42.09%.4种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水平均以低等为主,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0%.Cd和Hg在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应列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并对其生态效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5.
176.
文章基于蒲河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建设目标,对蒲河流域水生态特征和受控因素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具有北方地域特征河流的水生态修复对策和途径,总结了河道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实用技术的研发方向和应用的前景,为突破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7.
178.
介绍了现有规范中餐厨垃圾处理厂用地标准,分析了现有标准中处理厂分类标准以及综合用地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全国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情况对处理厂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影响处理厂用地面积的两个核心因素——设计规模和用地指标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处理厂规划用地控制标准.规划新增餐厨垃圾处理厂时应采用先进工艺(如厌氧&好氧协同工艺),经分析表明应依据实际情况并参考现有工程案例的分析结果确定设计规模和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79.
The water–energy–food nexus is being promoted as a conceptual tool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s for implementing nexus thinking, however, have failed to explicitly or adequately incorporat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perspectives. This is counterintuitive given that livelihoods are key to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ritical review of nexus approaches and identify potential linkages with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theory and practice,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ed dynamics between human population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ilding upon this review, we explore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livelihood security’ – which encompasses a balance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 supply and human demand on th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sustainability – and develop an integrated nexus-livelihoods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he environmental livelihood security of a system. The outcome i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with the capacity to measure and monitor environmental livelihood security of whole systems by accounting for the water, energy and food requisites for livelihoods at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We anticipate this holistic approach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achieving national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rgets, but will also be effective for promoting equity amongst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in local and global development agendas. 相似文献
180.
城市街区大气流动与汽车尾气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汽车排放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成为主要手段。针对一个典型城市街区的大气流动和汽车排放物扩散问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污染物在不同高度建筑物。不同宽度街道和十字道路所组成的街区峡谷内外的大气流动和污染物迁移扩散特征,同时反映了街道走向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街道布局和大气边界层的影响,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街区峡谷内(特别是近地面附近)难以扩散,易造成局部高浓度污染;由于流场的非均匀性和三维特征,污染物浓度呈现非均匀扩散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