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1篇
  免费   1618篇
  国内免费   7207篇
安全科学   1865篇
废物处理   465篇
环保管理   1093篇
综合类   11726篇
基础理论   262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109篇
评价与监测   824篇
社会与环境   400篇
灾害及防治   224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659篇
  2016年   796篇
  2015年   861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1396篇
  2012年   1311篇
  2011年   1402篇
  2010年   965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926篇
  2007年   1077篇
  2006年   1037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61.
为确定铁路隧道救援站最佳通风结构,对烟道布置提出合理建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铁路隧道救援站通风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救援站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救援横通道布置及防护门开度设置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通风参数工况设置下,采用多节点排烟竖井结构后各救援横通道流量分配更均匀,救援站压力平衡性更好,通风效率可提升15%;通过疏散模拟证实,在长560 m的紧急救援站范围内设置10条疏散横通道,横通道设1.7 m宽的逃生门能够满足疏散要求。  相似文献   
862.
为了深入揭示安全生产水平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能力的概念及其监控管理连接、救援响应监测、定位导航追踪3方面子能力的定义,进而通过构建3方面子能力同移动通信主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SPITCMC),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ITCMC模型可以准确诠释过去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水平产生的影响,同时可用于预判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63.
为明确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路径,提高企业防控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风险能力,降低衍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文献分析及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构建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主要受事件自身、媒体、相关企业监管层、相关企业执行层4个主体的共同影响,其中事件自身因素起效时间最早,相关企业监管层影响作用最大、维持时间最持久,相关企业执行层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864.
为研究大客流地铁车站风险因素,提出车站疏散能力分析的基本要素,结合某分离岛式地下车站,采用规范计算及精细网格模型对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进行计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楼扶梯的通过效率、车站结构形式、疏散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等因素对仿真模拟的结果产生影响;《地铁安全疏散规范》(GB/T 33668—2017)综合考虑了疏散至楼扶梯入口时间、楼扶梯上平均滞留时间及通道非均匀性偏差时间等,与仿真模拟结果的吻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类似车站的安全疏散设计及运营疏散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5.
为保护铁路线,以某化工厂距离高铁路线最近的丙烯球罐为例,提出丙烯球罐泄漏最小隔离区域划分方法以及2种保护高铁线路方案,利用重气扩散模型和定量风险评价(QRA)软件分别进行丙烯扩散模拟、爆炸模拟,并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保护层分析(LOPA)。结果表明:球罐发生泄漏及火灾爆炸等事故,会给附近铁路线带来严重破坏;丙烯泄漏或球罐因周围其他设备设施或可燃物质着火而温度升高时,保护措施不足;隧道的安全可靠性要高于仅设1道防爆墙,隧道长度需覆盖最小隔离区域的可及范围,在扩散区域内也需设立普通挡墙,在极度危险情况下,需要实施高铁停开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66.
孙冰  任慧芳  闫海霞 《环境与发展》2020,(1):194-194,19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环境空气监测的主要目标污染物。本文运用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中心切割-气相色谱(FID)/气质联用法对人群主要活动的近地面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区域的呼和浩特冬季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典型天气情况下,呼和浩特城区冬季近地面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中烷烃和芳香烃占比较高,城区西侧所监测点位挥发性有机物总量(TVOCs)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且其浓度在高度和时段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67.
盛祥 《环境与发展》2020,(2):75-75,77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当前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产生情况、政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处理技术,并分析了未来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政策发展趋势,旨在提高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效率,提高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6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因素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危害性也在逐渐提升。其中有机废气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量排放量都越来越高,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都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基于VOCs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作了分析,希望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9.
张丽艳 《环境与发展》2020,(4):191-192,194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成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秦皇岛市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2019年秦皇岛市重点排污企业VOCs的排污量、区域分布、排放行业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秦皇岛市重点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6875.83t,排放量最大的区域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占比51.1%;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总排放量的33.5%;溶剂使用源的排放量最大,占比52.3%。  相似文献   
870.
In November 1928, Theodore Jr. and Kermit Roosevelt led an expedition to China with the expressed purpose of being the first Westerners to kill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he expedition lasted 8 months and resulted in the brothers shooting a giant panda in the mountains of Sichuan Province. Given the concurrent attention in the popular press describing this celebrated expedition, the giant panda was poised to be trophy hunted much like other large mammals around the world. Today, however, the killing of giant pandas, even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servation revenue, is unthinkable for reasons related to the species itself and the context, in time and space, in which the species was popularized in the West. We found that the giant panda's status as a conservation symbol, exceptional charisma and gentle disposition, rarity, value as a nonconsumptive ecotourism attraction, and endemism are integral to the explanation of why the species is not trophy hunted. We compared thes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characteristics with 20 of the most common trophy-hunted mammal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inciples applying to giant pandas are generalizable to other species. Althoug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 trophy-hunted mammals aligned with the giant panda, many did not. Charisma, economic value, and endemism, in particular, were comparatively unique to the giant panda.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t present, exceptional characteristics may be necessary for certain mammals to be excepted from trophy hunting. However, because discourse relating to the role of trophy hunting in supporting conservation outcomes is dynamic in both science and society, we suspect these valuations will also change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