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5篇 |
综合类 | 131篇 |
基础理论 | 104篇 |
污染及防治 | 85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应用小鼠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长治市5个点位地下水水质作遗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样有机浓集物均可对小鼠淋巴细胞DNA产生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随着剂量的增加,Olive尾矩与阴性对照组(0.72±0.09)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以彗星尾部DNA含量、彗星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所指示的DNA损伤程度随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其相关系数0.815。 相似文献
352.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