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酸度介质对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元素灵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元素的酸度介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通过在不同的盐酸和硝酸介质条件下对钙元素的实际测定,较为充分地论述了不同的盐酸和硝酸介质条件对实验测定的影响,进而选择出最适宜的测定介质条件,提出了相关建议,使方法的测定灵敏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大气气溶胶酸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气溶胶的环境效应、气候效应和健康效应均与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相关,其中大气气溶胶酸度是其重要的性质之一。大气气溶胶酸度对酸沉降、灰霾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大气非均相化学反应,相关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大气气溶胶酸度对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气溶胶酸度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大气气溶胶酸度/酸化缓冲能力的测定与计算方法、大气气溶胶酸性成分采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大气气溶胶酸度研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Microscale Spatial Variation in Forest Litter Phytotox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patial variation (within a 100 × 100 m plot) in the pollution of forest litter with heavy metals (Cu, Cd, Pb, and Zn), its acidity, and phytotoxicity (measur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root test using seedlings from a genetically homogeneous sample of common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s.l.) have been estimated. Forest litter has been sampled in three zones differing in the toxic impact of long-term polymetal pollution by emissions from a copper-smelting plant emissions in the Middle Urals. The phytotoxicity variation is maximum in a moderately polluted plot, where both very high and very low pollution levels were observed, which determines a substantially nonlinear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The litter phytotoxicity is mainly accounted for by exchangeable forms of metals. Biological testing of samples from the most polluted plot has demonstrated marked antagonism between heavy metals and acidity.  相似文献   
34.
利用粉煤灰改进含铜酸性废水硫化法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粉煤灰对硫化沉淀法处理含铜酸性废水工艺进行改进试验,试验表明粉煤灰有吸附和絮凝沉降的作用,可显著改善单一硫化法沉降速度慢和脱水困难的缺陷。  相似文献   
35.
为明晰土壤酸度与团聚体交换性酸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和53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酸度及其团聚体交换性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pH逐渐降低,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各植茶年限土壤0~20 cm土层pH均低于>20~40 cm土层,而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且交换性氢含量在植茶23 a后的增幅可达21.29%. ②土壤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升高,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③各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远低于交换性铝.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各植茶年限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呈升高的趋势,而交换性铝的分配比例则呈降低趋势. 0~2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以植茶53 a时较高,为17.97%~19.69%;>20~4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以植茶16 a时较高,为19.51%~22.77%,而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铝的分配比例则呈相反的趋势.研究显示,长期植茶会导致土壤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pH逐渐降低,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升高,不同粒径团聚体对交换性酸的保持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
Coordinated soil–geobotanical studies revealed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phytocenose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the Russkii Sever National Nature Park (Vologda oblast). Soil acidity, together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exchangeable calcium,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is a factor determining variation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for vascular plants and bryophytes in forest biogeocenoses.  相似文献   
37.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为进一步探明酸沉降对森林红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模拟长沙地区降水酸度及离子组成,采用浸泡试验对两种森林红壤活性铝的释出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浸泡初期,土壤活性铝的释出量随浸泡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原始土壤pH值愈低,活性铝释出愈多;强酸度、高离子浓度(AR4)模拟酸雨对土壤中活性铝的溶出量远大于基础酸雨(AR3)及弱酸、低离子浓度酸雨(AR2)和对照酸雨(AR1)。模拟酸雨酸度愈大,对土壤pH值的影响愈明显,不同土层间,以A层土壤pH值下降最明显,B、C层土壤则下降较小。模拟酸雨模拟浸泡土壤25年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机质含量高,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的土壤下降幅度也大。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化合物的丁醚/水分配系数与环已烷/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差作为酸性的量度,以氯仿/水分配系数与四氯化碳/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差作为碱性的量度,测定芳香烃化合物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40种各类芳烃化合物的五种溶剂/水分配系数与摩尔折射率、酸性和碱性参数的关系,得到了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0.
曹聪  王格慧  吴灿  李建军  刘浪  李瑾  余兴 《环境科学》2018,39(4):1473-1483
2016年夏季在华山山腰及山脚设两个采样点(垂直高程相差约700 m),运用大流量采样器进行每4 h 1次PM2.5样品采集,对其无机离子进行分析,探讨其浓度、组成、垂直变化、日变化及酸度的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华山山腰及山脚的PM2.5分别为:(46.9±38.2)μg·m-3和(76.0±44.3)μg·m-3,PM2.5中无机离子分别为:(16.6±15.7)μg·m-3和(24.0±15.0)μg·m-3.两个点位无机离子浓度依次为:SO42- > NO3- > NH4+ > Ca2+.SO42-、NO3-、NH4+为主要组分,占华山山腰及山脚大气PM2.5总离子质量浓度的89%和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M2.5中的NH4+在华山山腰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在华山山脚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华山山腰和山脚PM2.5及其离子呈现出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山腰在12:00~16:00出现峰值,主要是因为边界层抬升和山谷风输送地表污染物的缘故;山脚则分别在白天08:00~12:00和夜晚00:00~04:00出现双峰值,这主要是由于早高峰交通排放增加和夜间大型载货卡车流量增大所致.利用阴阳离子当量平衡法及ISORROPIA Ⅱ模型进一步探讨了PM2.5酸度特征,结果表明:华山山脚PM2.5的酸度(pH=2.9±2.0)强于山腰(pH=3.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