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409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756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脱臭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中恶臭气体的组成与特性,比较分析不同情况下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的脱臭效果。当干活性碳总处理气量达到1.3m~3/g时,出现穿透。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填料塔转为生物滴滤反应器后,仍能较快的实现挂膜生长,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直接运行的生物活性炭滴滤器对H_2S的处理效率在95%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H_2S平均出口浓度为0.052mg/m~3。循环液pH值与盐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系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32.
针对煤质粉末活性炭最显著的热危险特性——自燃危险性进行试验。采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系统对煤质粉末活性炭进行自燃试验,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的最低着火温度;采用SDT Q600热重分析仪测定煤质粉末活性炭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700℃时的热解和燃烧特性,通过TG/DTG曲线计算其着火温度,并进行热稳定性评价。粉尘层自燃试验结果表明,煤质粉末活性炭最低着火温度为400℃,具有自燃危险性,易形成阴燃;氮气气氛中热解试验表明,热解过程经历了室温~120.0℃和280.0~700.0℃两次轻缓失重阶段,646.44℃时挥发分热失重速率最大,对应热失重速率峰值为0.082 6%/℃,自燃危险性较低;空气气氛中燃烧试验表明,燃烧过程经历了室温~95.5℃和300.0~600.0℃两次剧烈失重阶段,分别为吸附水分受热蒸发和氧化生成的有机官能团分解脱附导致,565.35℃时挥发分热失重速率最大,对应热失重速率峰值为13.20%/min,粉末较强的氧气吸附效应和较低的导热系数导致其自燃倾向较高,火灾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33.
以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和间歇曝气式膜生物反应器(Intermittent Ae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IAMBR)工艺进行对比运行试验,探求贫营养条件下系统的运行和脱氮特性。定期测量各项氮指标及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IAMBR系统整个周期内的氨氮去除率(平均值为81%)基本高于MBR(平均值为76%);IAMBR的总氮去除率虽然有限,但基本维持了理论上的出水总氮质量浓度小于进水总氮质量浓度,优于MBR的总氮去除率负值状态;试验末期,MBR的污泥质量浓度迅速下降至3 650 mg/L以下,而间歇曝气式IAMBR的污泥质量浓度仍旧保持在4 530 mg/L。因此,整体来看IAMBR系统比MBR更能经受贫营养环境的冲击。  相似文献   
234.
以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腈纶废水COD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可吸附腈纶废水中的COD,吸附量可达135 mg/g。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活性污泥对腈纶废水中的COD的吸附过程,模型计算出的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为2.3×10-4g/(mg·min);Langmuir方程最适合描述该吸附过程,决定系数在0.96以上。从活性污泥吸附前后腈纶废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级结果可以看出,活性污泥对大分子(30 k Da)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污泥的电镜照片也证明了该点。研究表明,活性污泥吸附可去除腈纶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是有效的腈纶废水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35.
壳聚糖与AM和DMDAAC接枝共聚物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体系,研究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质量比、总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等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反应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将接枝共聚产品进行污泥脱水,试验表明该产品能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236.
GAC-石英砂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的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珠江流溪河下游为水源,采用GAC-石英砂滤池处理沉淀池出水,研究了该工艺对枯水期高氨氮原水的去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GAC-石英砂滤池滤与普通砂滤池相比氨氮的去除显著提高,滤后水氨氮平均值为2.08mg/L,去除量约为1.0mg/L,去除率为33.8%。研究显示氨氮处理效果受余氯的灭菌作用、溶解氧不足、原水水质下降、pH值不足、活性炭滤料吸附性能下降、空床接触时间短、反冲洗周期与强度的影响。建议降低前投氯而加强后投氯量,同时使用无氯水进行反冲洗;保持滤后水溶解氧在2~4mg/L且pH值7.5;延长反冲洗周期至36h;适当降低运行负荷可提高GAC-石英砂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37.
用活性炭、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制备了活性炭电极。研究了电极制备过程中黏结剂添加量、活性炭用量以及成型后活性炭的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电吸附除盐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活性炭、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混合比例为8:1.8:0.2时,电极能够成型,随着黏结剂的比例增加,电极的除盐率降低;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吸附平衡的时间增加,除盐率提高,但平衡吸附量降低,当NaCl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活性炭用量去除率变化变小,试验选定的活性炭用量为0.45g/片电极;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增长,活性炭电极电吸附除盐效果明显提高,850℃下炭化2h的电极炭化完全,除盐率是未炭化的电极除盐率的2.08倍。  相似文献   
238.
活性炭纤维对氯仿气体动态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活性炭纤维(ACF)对氯仿有机废气的动态吸附,考察氯仿气体流速、浓度、温度、ACF再生次数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滤速和压降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低流速、低温度均有利于吸附。ACF对氯仿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提高氯仿气体滤速,气体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239.
采用SBR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盐度驯化下的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和结构,及对COD、NH4+-N、TP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类减少,结构变得紧密细小;盐度在1.5%范围内,SBR工艺对COD、NH4+-N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盐度为1%时,TP的去除率为76%。  相似文献   
240.
采用内循环活性炭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某农药厂生产废水,通过试验研究了该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处理农药生产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控制在7.0~7.5、水力停留时间为6h、曝气量控制在使活性炭处于流化状态时,CODcr的去除率为50%,总氮的去除率为32.33%,同时可生化性明显提高,生物毒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