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9篇
  免费   1582篇
  国内免费   4364篇
安全科学   2771篇
废物处理   616篇
环保管理   2904篇
综合类   11969篇
基础理论   2043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837篇
评价与监测   818篇
社会与环境   1124篇
灾害及防治   86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760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838篇
  2015年   926篇
  2014年   1010篇
  2013年   1388篇
  2012年   1513篇
  2011年   1533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869篇
  2007年   1320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099篇
  2004年   975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786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604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1-naphthol, 1-naphthylamine and l-naphthol/l-naphthylamine mixtures in water over two macroreticular adsorb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single or binary batch systems at 293 K, 303 K and 313 K respectively. All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in the studied systems can be adequately fitted by Langmuir model. In the case of aminated macroreticular adsorbent NDA103, 1-naphthol is adsorbed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1-naphthylamine; while, the opposite trend is found for nonpolar macroreticular adsorbent NDA100. It is noteworthy that at higher temperature(303 K and 313 K), the total uptake amounts of 1-naphthol and 1-naphthylamine in all binary-component systems are obvious larger than the pure uptake amounts in single-component systems, which is presumably due to the cooperative effect primarily arisen from th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aded 1-naphthol and 1-naphthylamine molecules. The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systems were confirmed to be helpful to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towards 1-naphthol according to the larger selective index.  相似文献   
152.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3.
张春水 《环境科技》2006,19(5):56-57
论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作用,对制约验收监测规范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4.
松花江大顶子山枢纽工程建设后,库区内水体流线及扩散规律的变化将影响库区内水质,受沿江排污影响,其规划目标的水环境容量将发生改变,因此对建库后上游水质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5.
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一直未建立,环保部门也缺乏系统性评价参数对电厂等在煤煤过程中有害元素排向大气的释放量进行监测估算。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主要为外文)的基础上,认为评价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参数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数据C、H、O、N、无机硫,有机硫,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行为(在燃煤过程中),洁净能力,淋滤力,矿物质,有机化学特征,煤炭学特征,并对煤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方法进行探讨,如果上述各参数的数据被全面提供,并据此数据作针对性的抑制措施,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影响必将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56.
微电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蔡天明 《环境工程》1999,17(4):27-29
采用微电 解 H/ O 工艺对染 料化 工 废水 进行 了 处理 研究 ,结 果表 明 以微 电解 和 水解 酸 化作预处理 ,可使废 水的 B O D5/ C O D Cr 的比由 025 提高 到05 0 左 右,平 均 增加 50 % 。通 过加 酸, 可提高微电 解的去除 效果,在 进水 C O D Cr 为4 100 ~4 300 m g/ L,色度 为3 400 ~3 600( 倍) 范围内 ,系统对 C O D Cr 和色度 的去除效 果分别 可达到97 5 % 和983 %  相似文献   
157.
唐敏  熊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2):11-13,17
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重庆市对餐厨垃圾的统一管理与处置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餐厨垃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剖析重庆城市餐厨垃圾污染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全市餐厨垃圾管理的总体思路,并着重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市场化机制及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8.
不同地域天然伊利石表面酸碱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电位滴定技术和恒定容量表面络合模式表征不同来源天然伊利石的表面酸碱性质。鉴于固体基质在酸量滴定过程中发生溶解,相应的滴定上清液被视为体系空白。考虑到水解铝、硅酸和伊利石表面活性位之间的表面络合或沉淀反应,提出两种表面质子反应模型。对其中的特例,还考虑了表面离子交换反应。模拟程序的拟合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对水解伊利石体系的滴定行为均可获得满意的描述。相的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表明样品的酸碱性质之间存在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59.
MB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 2座体积 12 0m3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抚顺乙烯有限公司厂区的低浓度 (CODCr6 0~ 80mg L)生活污水 ,停留时间 2 4h ,出水通过高效纤维球过滤罐 ,CODCr降至 2 0mg L ,BOD5降至 5mg L ,SS降至 5mg L ,氨氮降至 1mg L ,达到了循环冷却水的回用标准。进水浓度过低 ,对MBBR挂膜不利 ,工程中采用外加营养物质的措施后 ,3d内反应器成功挂膜启动。  相似文献   
160.
中国能源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能源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能源储量和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低下;煤炭储量可观,但品质不高;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短缺。尤其是清洁能源短缺,清洁能源危机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如此的能源现状已造成大气环境煤烟型严重污染。我国从石油输出国已变成石油进口国,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实施的“能源自给政策”急需调整。采用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确保经济在持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气环境免遭污染,即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