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1569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4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酸碱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碱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碱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2.
龙建  孙文全  吴伟  李金鑫  周敏 《化工环保》2014,34(2):105-109
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考察了UASB反应器内甲苯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0~7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刺激作用,使得污泥增殖速率变小,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94%以上,下降趋势较小;较高质量浓度(70~20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污泥活性下降,反应器运行状况开始恶化,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1%和83%以上;当甲苯质量浓度超过200 mg/L时,表现为污泥活性严重下降,对COD的去除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53.
利用白云石石灰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氮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云石石灰为实验材料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的氮磷,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不同投药固液比S/L、初始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反应时间对去除与回收氮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固液比S/L为300mg/L,最佳初始pH值范围为8.5~9.5,反应温度为25.0℃,搅拌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条件下,氨氮(NH+4-N)和磷(PO3-4-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6%和89.60%。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沉淀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可知沉淀产物中含有磷酸铵镁(MAP),可实现废水中氮磷经济有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154.
碱解预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投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研究其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既可以提高污泥减量率,又能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污泥产气量。当碱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混合比为1∶3时,在混合初期由于稀释作用和水解中和作用,溶液的pH能迅速恢复到中性。SS减少48%,较对照组提高了10%;SCOD减少约80%,较对照组提高20%,而空白对照组因未发生溶胞作用,各参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降解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5.
在牛粪干式厌氧消化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挥发酸(乙酸、丙酸、丁酸),考察消化稳定阶段,挥发性脂肪酸的分布特征,挥发性脂肪酸酸组成变化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影响,微生物种群组成和种群间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性脂肪酸对SRB还原速率的贡献依次为:丙酸丁酸乙酸。相比乙酸和丁酸,添加一定量的丙酸,更有利于激活SRB的活性,从而加强SRB与产甲烷菌(MB)的种间协同,保证厌氧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6.
pH和元素摩尔比对污泥酸化液沉淀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生大量多糖、蛋白质和VFAs碳源的同时会有较高浓度的NH+4-N和PO3-4-P溶出的问题,考察了pH值和元素摩尔比对以沉淀法同时去除NH+4-N和PO3-4-P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为9.0,当pH升高到10.0时NH+4-N去除率略有下降,在特定摩尔比范围内摩尔比对沉淀形成的影响大于pH值...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活性污泥的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接种比例对厌氧发酵产物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H值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接种比例为4∶1时,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42.7 g/L,产率提高了40%,COD去除率达到了35.6%,pH值没有发生较大的差异,其变化幅度在4~6之间.  相似文献   
158.
新型结构ABR的设计与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ABR自身的缺点,设计出一种新型结构的ABR.该反应器为双层结构,共有5部分组成,各部分容积各不相同.该反应器的设计思想是将ABR与生物滤池以及活性炭吸附等工艺相联合.这种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工艺的优势,进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通过脉冲响应实验对该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得出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停留...  相似文献   
159.
A2O工艺好氧末段溶解氧变化对脱氮除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研究好氧末段在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对污泥沉降性能、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O对污泥硝化活性、厌氧释磷速率和反硝化脱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末段溶解氧的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从140降至100左右,后又升高到120~170;系统的硝化效果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从6...  相似文献   
160.
厌氧膨胀床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颗粒和生物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