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514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1304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159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31.
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探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风险,在南京市典型工业区、交通区、居住区和高教区这4个区域设置20个采样点,采集大气降尘,并分析其中As、Ba、Cd、Co、Cr、Cu、Fe、Mn、Ni、Pb、Sr、Ti、V、Zn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金属元素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As、Cd、Co、Cr、Cu、Fe、Mn、Pb、Zn在工业区含量最高,而Ba、Ni、Ti、V在交通区含量最高.工业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高教区最低,元素Cr的生态风险最高,达中等生态危害.健康风险评价中各金属元素均不具有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气降尘重金属主要来自交通、工业活动、燃煤、自然源及生活源等.  相似文献   
932.
京津冀中部夏季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雾霾成因,以Y-12(运-12)飞机为大气颗粒物观测平台,对2016年夏季京津冀中部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为1 500 m(以下均为标准气压高度)以下呈单峰分布,1 500 m以上呈单调下降,峰值均出现在0.35~0.40 μm之间,峰值的最大值出现在900 m左右;颗粒物体积浓度谱呈三峰分布,分别在0.30~0.40、0.50~0.60和1.00~2.00 μm之间,峰值的最大值出现在450 m左右.天津市、保定市和衡水市600与2 400 m数浓度谱分布特征为单调下降和单峰分布并存;600 m表面积浓度谱呈三峰分布,分别在0.30~0.40、0.50~0.60和0.90~1.00 μm之间;2 400 m表面积浓度谱呈双峰分布,分别在0.30~0.40和0.50~0.60 μm之间;600与2 400 m体积浓度谱均呈三峰分布,分别在0.30~0.40、0.50~0.60和1.00~3.00 μm之间.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峰值的最大值出现在900 m左右,说明逆温层对气溶胶累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市间数浓度谱峰值高低受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大小影响.京津冀中部大气颗粒物表面积浓度谱在600 m呈三峰分布,在2 400 m呈双峰分布,可能是因为2 400 m空中以细粒子为主.京津冀中部大气颗粒物体积浓度谱在600与2 400 m空中均为三峰分布,而国外为双峰分布,发现粗粒子峰值粒径范围差别较大,这是由于国内PM2.5在PM10中占比较大.研究显示,京津冀中部600和1 200 m大气颗粒物多来源于山东、河南,经近地面输送;2 400 m大气颗粒物多来源于内蒙古地区,经高空和近地面两种途径输送.   相似文献   
933.
2016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突破2×108 t,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呈现上升趋势.虽然近年来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年均增幅超过10%,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庞大的垃圾产生量给现有城市垃圾处理系统造成巨大挑战,同时使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大气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如2010年我国垃圾焚烧导致大气污染物NOx、SO2、CO、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为28、12 062、6 500、4 654 t等.充分调研现有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大气排放的研究,总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到最终处理处置大气排放物种多样、排放分散的现状,结合现有研究覆盖范围有限、研究物种稀少的局限,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大气排放清单系统化和精细化的进程,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①核算城市和地区垃圾转运过程中的大气环境成本和压缩空间;②进一步完善并扩充垃圾焚烧多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如二英、重金属元素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特征测试和排放清单的研究;③在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的同时,健全生活垃圾填埋场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34.
北江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及化学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河流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选择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的北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5年6月(汛期)和12月(非汛期)干流和支流河水基本水质参数及主量离子,利用化学计量法及质量守恒法定量评估了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通量.结果表明:①北江河水主量离子浓度非汛期高于汛期.岩石的区域分布和矿山活动构成了河水离子浓度和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北江干流和支流连江为Ca-HCO3型,而支流滃江则以Ca-SO4型为主.②岩石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贡献率依次为碳酸岩(78.44%)>硅酸岩(14.43%)>降水源(5.42%)>蒸发岩(1.71%).基于碳酸岩是北江径流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滃江流域的矿山开采活动加速了碳酸岩的风化,其对北江流域化学风化的贡献为7%.③汛期与非汛期的碳酸岩风化速率分别为7.49和5.29 t/(km2·月),年化学风化速率为87.63 t/(km2·a).研究显示,由于受水热条件、流域面积以及岩性的影响,北江流域年化学风化速率略大于西江流域,远高于东江以及全球流域化学风化平均值,北江对整个珠江流域的风化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35.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实时大气环境监测资料,选择京津冀地区8个城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邢台市、邯郸市和秦皇岛市)57个站点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该地区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及其首要污染物日报和实时报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8个城市空气质量等级日报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其中邯郸市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日数占比(即出现日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例)最高,为90%;北京市最小,为50%;其余城市在70%左右.以O3为首要污染物日数占比较高的是北京市和保定市,超过20%;秦皇岛市最小,为2.8%.以NO2为首要污染物日数占比较高的是秦皇岛市,为10.6%.②京津冀地区8个城市AQI实时报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最多不超过10%,几乎没有以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但在AQI日报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比最高的可达26%,以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比高达11%.③以2015年北京市奥体中心站点为例,当AQI日报仅以NO2为首要污染物时(23 d),空气质量等级日报均为良的情况主要发生在1-3月和10-12月;然而同期AQI实时报白天(08:00-16:00)空气质量等级均呈现优、良,而夜晚(16:00以后)ρ(PM2.5)为中度和重度污染等级;当AQI日报仅以O3为首要污染物时(55 d),空气质量等级日报均为良的情况主要发生在4月和7-8月;同期,尽管AQI实时报中ρ(PM2.5)日变化差异不明显,但ρ(PM2.5)达到中度和重度污染等级的时段明显增多,且峰值多出现在10:00左右.④导致AQI日报和实时报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计算实时AQI时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仅参考ρ(PM2.5)和ρ(PM10)24 h限值,这将会导致不确定性及滞后性.研究显示,在全国已有5 a长时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有必要对AQI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以加强对标准及其相关指南和规定的修改与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936.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分析了环境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标准物。以十氟三苯基磷作调机物,对GC/MS仪器系统进行了调整,离子丰度值符合美国环保局(U.S.EPA)1986年推荐的离子丰度标准。测定了32种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及相对保留因子RF值,结果表明除五氯苯酚不达标外,其余化合物的RF值均符合要求,31种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21%~97%,相对标准偏差为3.1%~24.1%,符合美国环保局8270方法质量控制检验标准。最后对建立定量校正库与GC/MS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transport predicted by 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RAMS). Forty-eight hour simulations over northern New England incorporating a simple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urnal summertime surface carbon dioxide forcing arising from biological activity indicate that, in its native formulation, RAMS exhibits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mass non-conservation. Domain-wide rates of non-physical mass gain and mass loss are as large as three percent per day which translates into approximately eleven parts per million per day for carbon dioxide — enough to rapidly dilute the signature of carbon dioxide fluxes arising from biological ac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is due to the approximation used by RAMS to compute the Exner function. Substitution of the exact, physically complete equation improves mass conservation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In addition to greatly improving mass conservation, use of the complete Exner function equation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arbon dioxid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yielding predictions differing from a conventional RAMS simulation by as much as forty parts per million. Such differenc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both for comparisons of modele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to observations and for carbon dioxide inversion studies, which use estimates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of carbon dioxide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to infer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carbon dioxide fluxes. Furthermore, use of the complete Exner function equation affects the vertical velocity and water mixing ratio fields, caus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938.
水合二氧化锰界面特性及其除污染效能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研究了水合二氧化锰(δMnO2)的界面特性及其吸附性能.考察了δMnO2的比表面积、粒径分布、表面官能团及ζ电位;探讨了δMnO2对水中亚砷酸盐及腐殖酸的吸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δMnO2的比表面积为117.4m2·g-1,体积平均粒径为0.11μm;δMnO2表面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Mn-OH);随着pH值由1.9升高至10.7,δMnO2的ζ电位由 22.7mV降低至53.5mV,其零电荷点在pH3.0附近.δMnO2对亚砷酸盐(As(III))及腐殖酸(HA)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去除效能,其单位δMnO2质量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7μgAs(III)·mg-1δMnO2和1.01mgTOC·mg-1δMnO2.亚砷酸盐与腐殖酸共存时,腐殖酸的存在使得亚砷酸盐的去除率下降10%—28%;而亚砷酸盐对腐殖酸的去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9.
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对植物N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静  朱建国  谢祖彬 《生态环境》2005,14(3):429-433
从影响植物N素吸收的因素来看,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植物净光合作用增强,碳同化产物增多,利于改善N素吸收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植物根系生长增强,生物量增多且空间分布加大,有利于N素吸收;但土壤有效N供应能力的变化存在增强和减弱两种观点。从植物N素吸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植物N吸收总量并末增加,植物体内N质量分数普遍降低,某些种类植物N吸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要阐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对植物N素吸收的影响机制,必须探明土壤有效N供应能力的变化: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N矿化作用是否增强,微生物和植物间是否存在对有效N的竞争,此外,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变化和N素吸收(包括主动和被动吸收)的生理机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0.
酸沉降和大气污染对华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调查酸沉降和大气污染对华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污染对树木的生长以及森林生物量影响较大。采用树干解析方法研究发现,不管是尾叶桉还是马尾松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基本趋势是污染地区样地比清洁区样地低。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分中的生物量也是污染区样地比清洁区样地低。污染区样地中尾叶桉和马尾松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66.89t·hm-2和77.56t·hm-2,仅分别为清洁区的78.89%和94.49%。环境污染均促进这两个树种根系的生长,而抑制其干材的生长。尾叶桉和马尾松根系生物量占林木层生物量比例:污染区样地分别为65.16%和15.08%;清洁区分别为40.50%和14.48%。此两个树种干材生物量占林木层生物量比例:污染区样地分别为19.87%和57.71%;清洁区分别为38.15%和70.33%。本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