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制浆造纸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浆造纸废水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文章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中的应用现状,在分析中,主要从生物强化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制剂等方面,总结了制剂造纸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2.
刘春  黄霞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5):1102-1106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经过启动期之后,可以实现对阿特拉津的高效稳定去除,去除率在90%以上.不同条件下,启动期最短2 d,最长可达12 d.阿特拉津初始进水负荷、运行温度和工程菌接种密度,对启动期具有显著影响.增加阿特拉津初始进水负荷、提高运行温度和增加基因工程菌接种密度,可以实现快速启动.进水水质对启动期影响不大,在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2种进水条件下,启动期基本相同,而且稳定期2种进水的阿特拉津去除情况也没有差异,说明进水水质对启动期和稳定期阿特拉津的去除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73.
固定化工程菌对偶氮染料脱色及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若菲  周集体  王竞  曹同川 《环境科学》2007,28(11):2598-2602
利用聚亚胺酯大孔泡沫吸附固定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 (pGEX-AZR),研究其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动力学及生物强化作用.实验表明,固定的E.coli JM109(pGEX-AZR) 对酸性大红GR的脱色动力学符合Andrews方程,动力学常数为μmax,cKcKic分别为49 .2 mg·(g·h)-1、710 .43 mg·L-1和681 .62 mg·L-1,R2为0 .995.将固定的E.coli JM109(pGEX-AZR)按10%的比例投加到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连续运行32 d,含有固定化工程菌的强化体系耐浓度冲击的能力和脱色率均高于对照体系,脱色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利用RISA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E.coli JM109(pGEX-AZR)及降解酸性大红GR的优势菌群可以在污泥体系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74.
Wang W  Ye TM  Wang Q  Gao XB  Wan X 《环境科学》2007,28(12):2867-2872
选取2种代表性垃圾焚烧飞灰,通过常规酸中和容量浸出实验和多级浸取实验,研究了酸中和容量消耗和浸出液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现有的单批次浸出毒性鉴别程序对飞灰的酸中和容量消耗程度低,浸出液pH值高,不利于评价飞灰中重金属的潜在危险性.对比常规酸中和容量浸取实验和多级浸取实验结果,得出在垃圾焚烧飞灰与生活垃圾共处置情景(过流系统)下,中和过程与洗出过程同时发生,飞灰中有1/3左右的碱性物质参与了中和反应.在合理设定卫生填埋场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卫生填埋场飞灰共处置情景的浸出程序,其主要参数为:浸取液为乙酸溶液,酸度(以H+计)为0.3 mol·L-1(pH=2.64),液固比(L/S)为20.该浸出毒性鉴别程序可为我国垃圾焚烧飞灰的安全处置提供有效管理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75.
The biodegradati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prime mechanism of crude oil degradation. To validate the efficacy and survival of the crude oil-degrading strain in a bioremediation process, 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egfp) was introduced into Acinetobacter sp. HC8–3S. In this study, an oil-contaminated sediment microcosm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esponse to bacterium amendment. The introduced strains were able to survive, flourish and degrade crude oil quick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bioremediation. However, the high abundance cannot be maintained due to the ammonium (NH4+-N) and phosphorus (PO43?-P) contents decreased rapidly after 15 days of remediation. The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d considerably and reached relatively stable after nutrient depletion. Therefore, the addition of crude oil and degrading cells did not show a long-time impact on the origin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uffici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ensures the survive and activity of degrader. Our studies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ude oil degradative processes, which will help to develop more rational bioremedi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76.
固定化外源降解菌强化生物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一株外源降解菌进行固定化降解蒽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降解蒽的最适温度和pH值为30℃和7。经海藻酸钙固定化包埋后,其降解蒽的能力明显提高,在100mg/L的初始浓度下其降解率在12d达到86%。在固定化颗粒中加入少量硅藻土细粉可以提高菌株对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7.
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定性分析了污水中的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对污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ONH2水解为-COOH,同时测定了污水中1 m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贡献1.3 mg/L COD.随着3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油田污水中聚合物含量逐年增大,聚合物含量大幅上升是导致污水COD上升的根本原因.在原有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絮凝气浮处理工艺单元,改造工程采用“预曝气除油+絮凝气浮+A/O生物膜”处理工艺后,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为65 ~ 9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8.
将耐盐脱氮复合菌剂投加到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构建生物强化高盐废水处理系统(SBR1),以未投加复合菌剂系统(SBR2)作为对照,分析典型周期中氮素和溶解氧的变化趋势以及盐度冲击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曝气时间为6h时,生物强化系统脱氮率可稳定在96%以上,出水总氮浓度为3.8 mg/L左右.反应中始终无硝氮、亚硝氮积累,生物强化系统具有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当受到5%和7%较高盐度冲击时,生物强化系统表现出优于对照系统的抗盐度冲击能力,能够快速恢复原有活性,且出水总氮低于15 mg/L;当受到0%盐度的淡水冲击时,对照系统中耐盐污泥失活且无法恢复,而生物强化系统只需投加少量(3%)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即可快速恢复活性,出水总氮低于15 mg/L.本研究能够为生物强化高盐废水脱氮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80.
生物强化技术在活性污泥处理焦化废水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云  聂麦茜  陈剑宁 《环境技术》2004,22(1):23-24,32
焦化废水是一种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生物强化技术运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焦化废水中。结果表明,投加高效菌种,可以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加快系统启动、增强系统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