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稠油污水生化性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稠油污水能否使用生物法处理,以生活污水和农药厂生化池原菌种经过诱导驯化,分别培养了可以在稠油污水中生长的好氧菌种革兰氏阴性菌G-1和厌氧菌种革兰氏阴性菌G-2.以G-2和G-1对稠油污水进行顺序处理,可使其BOD5/CODCr达到0.26;采用SBR法对新疆稠油污水放大处理试验的结果:COD降至150 mg/L以下,各项指标达到GB8978-1998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制烯烃项目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从生化处理技术与回用处理技术方面阐述了煤制烯烃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煤制烯烃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新型脱氮工艺、膜集成工艺及分质结晶技术在煤制烯烃废水处理中的可行性,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染料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其去除原理和工艺优缺点,目的在于为染料废水处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并提出未来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走向———高效、经济、适应性强、清洁性的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上海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对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分类收集要实行日常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焚烧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要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置,并且末端处置技术中填埋处置比例过高。同时提出了生活垃圾处置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要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处理目标。要求巩固和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谨慎发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充分重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多元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动力厌氧生化池+人工湿地模式处理某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结果表明,CODcr的去除率为80%,BOD5的去除率为85%,SS去除率为77%,出水水质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该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好、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株脱氮除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天明  陈立伟  吴守中  钱丽花  任倩 《环境科学》2010,31(10):2487-2492
采用YG培养基,结合蓝白斑筛选、异染粒染色及好氧除磷能力检测等实验,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株好氧除磷菌;再经硝酸盐还原产气和缺氧培养实验,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grimontii,命名为C18.菌株C18在好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38.7mg/L降低到2.28mg/L,除磷率达94.1%.C18在缺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44.5mg/L降低到5.21mg/L,除磷率达88.3%;上清液硝酸盐氮浓度从184.2mg/L降低到30.6mg/L,脱氮率达83.4%.菌株C18最适脱氮除磷温度为30℃;最适脱氮除磷pH为7.5.  相似文献   
17.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调试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实际运行中的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其调试运行过程.指出焦化废水调试及稳定运行的控制要点,并提出调试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同类废水的调试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滩煤矿水资源包括深井水和矿井水,根据水源水质特征,将深井水和矿井水处理后最终作为直饮水、井下生产用水、电厂循环冷却水、电厂化水车间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利用,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矿区环境。文中介绍了直饮水处理、矿井水净化处理、矿井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处理规模、进水和出水水质、工艺流程等内容,并给出了水资源梯级利用模式,供其他类似矿区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BOD5,并结合CODcr的测定结果,分析影响BOD5测定的因素如稀释倍数、接种液配比等条件进行试验后,得出了最佳试验条件,从而达到提高测定BOD5准确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A high strength chemical industry wastewater was assessed for its impact on anaerobic microbial com- munity dynamics and consequently mesophilic methane generation. Cumulative methane production was 251 mL/g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removed at 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t the end of 30 days experimental period with a highest recorded methane percentage of 80.6% of total biogas volume.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cetic acid was the major intermediate VFAs produced with propionic acid accumulating ov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highlighted that in the test group, Eubacteria (96.3%) was dominant in comparison with methanogens (3.7%). The latter were dominated by Methanomicrobiales and Methanobacteriales while in test groups increas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reaching a maximum on day 30.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rofile was performed, targeting the 16S rRNA gene of Eubacteria and Archaea, with the DNA samples extracted at 3 different time points from the test groups.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sequences using the neighborhood joining method.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organisms resembling Syntrophomonadaceae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acetic and propionic acid intermediates while decrease of organisms resembling Pelotomaculum sp. could have most likely contributed to accumulation of propionic acid.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mponents within the high strength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activity of certain nic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thin eubacteria and methan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