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对絮体性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激光粒度仪、影像分析及沉降分析技术研究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混凝过程絮体的粒度、强度及分形维数等微观特性及絮体沉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体的粒度、强度及分形维数等微观特性与阳离子型PAM的投加量有关,存在一个PAM的最佳投加剂量.在此最佳投加剂量下,系统内絮体的粒度与强度最大、分形维数最小、絮体沉降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62.
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絮凝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秉晖  栾兆坤  潘纲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74-1880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特性粘度分别为2.7,1.4,0.7)为絮凝剂,对比PAC和PFC,通过残余浊度、Zeta电位、FI絮凝指数的测定,研究了PDADMAC对高岭土悬浊体系(浊度分别为6000,1000,200和10 NTU)的絮凝特性,并对其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DADMAC的吸附构型决定其絮凝机理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 NTU)为单个颗粒物表面吸附覆盖及其"吸附电中和"絮凝模型;在高浊条件下(>1000 NTU)为单颗粒表面(Monomer)部分吸附覆盖及其"吸附架桥"絮凝模型.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研究对象,在最佳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催化降解新技术去除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羟基自由基(@OH)的氧化分解作用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碘酸钠先降解为丁烷,最终均矿化为CO2、H2O和SO42-.  相似文献   
64.
交联阳离子淀粉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正交实验合成了取代度为0.568的交联阳离子淀粉。考察了溶液pH、螯合剂用量、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交联阳离子淀粉去除重金属离子效果的影响。当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螯合剂投加量为0.5g/U时,Pb^2 ,Cu^2 ,Cr^3 在溶液pH为6时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7.94%,99.46%,84.30%,而Cd^ 在溶液pH为7时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9.36%。实验结果表明,交联阳离子淀粉是一种有效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剂。  相似文献   
65.
表面活性剂对二嗪磷在不同土壤中吸附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批量平衡法和薄层层析法, 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 对二嗪磷在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大土类、9种不同母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DBS能够明显地降低各种土壤对二嗪磷的吸附, 促进二嗪磷的迁移作用, 并且吸附平衡系数(Kd)、比移值(Rf)分别随SDBS浓度增大而增大、减小.浓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Tween-80和CTAB对二嗪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Tween-80浓度在0.1~2倍临界胶束浓度(CMC)范围内(CTAB浓度为0.80~87.43 mg·L-1), 其Kd值、Rf值分别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减小, 而Tween-80浓度在2~5倍临界胶束浓度的范围内(CTAB浓度为87.43~191.60 mg·L-1.), 则出现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6.
单一及复合表面活性剂对菌株降解柴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一表面活性剂SDS、TW80和鼠李糖脂对菌株SD10降解柴油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比例配制的复合表面活性剂SDS—TW80以及SDS-鼠李糖脂的CMC值变化,及对菌株SD10降解柴油的影响。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SDS、TW80和鼠李糖脂,都能提高菌株SD10对柴油的降解率,鼠李糖脂能力最强,其次为TW80,SDS能力最弱。SDS和TW80浓度过高,会抑制菌株生长及活性,导致降解率下降,不过这种抑制或毒害作用可能是短时间的,超过一定时间后,菌株SD10活性又能恢复;(2)TW80或鼠李糖脂,与SDS复配,都能显著降低复合体系的CMC值,且SDS-鼠李糖脂复合体系的CMC值更低;(3)复合表面活性剂SDS—TW80以及SDS-鼠李糖脂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性能更强,能有效提高菌株对柴油的降解率,特别是鼠李糖脂和SDS配制复合表面活性剂效果更佳。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也将为表面活性剂增溶促降解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木质素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质素磺酸盐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成功制备木质素基吸附材料,并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分散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体系酸度等对悬浮聚合反应及其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高的吸附量,当木质素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17.71mg/g后,吸附趋向饱和,温度保持在30℃左右有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68.
表面活性剂对DDT在胶州湾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燕  景建宁  杨桂朋  宫晓飞 《环境科学》2011,32(11):3327-3334
采用批量定时取样法和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低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下胶州湾沉积物对DDT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较好地描述.在实验浓度范围内,SDBS和CTAB均利于DD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且吸附速率和吸附能力均随SDBS和CTAB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TAB的影响更为显著.以p,p'-DDT为例,当SDBS的浓度为10mg.L-1时,吸附速率常数k2由1.232×10-2 g.(μg.min)-1提高到4.193×10-2 g.(μg.min)-1,KF由2.866(μg.g-1)(L.μg-1)1/n增加到7.932(μg.g-1)(L.μg-1)1/n.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SDBS存在下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3~308 K范围内,较低的温度有利于DDT的吸附,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增加的物理吸附过程,SDBS的存在使DDT在吸附过程中的ΔG0、ΔH0值更负,ΔS0值更小.该研究可为DDT在胶州湾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归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了保证短链和长链全氟烷基表面活性剂(PASs)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并尽量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对污泥中PASs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选择合适固相萃取柱的基础上,对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进行优化,以解决全氟十四烷酸(PFTA)等长链PASs回收率低的问题.同时,改造液质系统以减弱全氟辛酸(PFOA)的溶出干扰,并优化仪器检测方法以获取更佳的方法检出限(MDL)和方法定量限(MQL).研究结果表明,各种PASs的MDL和MQL分别在0.05~0.20 ng·g-1和0.20~0.40 ng·g-1的范围内,回收率介于81%±10%~118%±11%的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3%~17%的范围内,这说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污泥样品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70.
改性低品质膨润土处理柴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阴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改性低品质膨润土,在8%的CTMAB:SDBS=5:1有机膨润土用量6.0 g/L,温度30℃,pH4~8之间,搅拌速度150 r/min,搅拌时间30 min的最优条件下,对50.0 mg/L的柴油吸附量可达到8.06 mg/g。改性后膨润土阳离子交换容量增加了1.6倍。红外光谱图和XRD谱图显示,表面活性剂已经进入膨润土层间。有机膨润土可同时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铬和柴油,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对柴油的吸附是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重金属铬主要是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