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4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4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67篇 |
废物处理 | 99篇 |
环保管理 | 129篇 |
综合类 | 1079篇 |
基础理论 | 107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94篇 |
评价与监测 | 51篇 |
社会与环境 | 27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干污泥和煤及二者混合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介质、升温速率25℃/min、温度范围20~1000℃的情况下,干污泥分别在280℃、480℃出现2个失重峰,煤在500℃时出现1个失重峰.随着干污泥掺烧比增加,混合样失重速率峰值及最大燃烧速率值增大,出现温度提前.一定比例范围的干污泥掺烧可以改善煤的着火性能,有利于煤的稳定燃烧,燃料的可燃烧性指数增加,使燃烧特性改善,该指数介于干污泥和煤单一成分燃烧特性指数之间. 相似文献
992.
993.
煤矿企业员工在生产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决定了其产出水平与所需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激励措施产生影响。因此,在考虑到员工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委托代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员工在生产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对企业激励措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最优的情况下,员工的产出水平与奖励系数成正相关关系,成本系数与奖励系数负相关。任务的高产出水平会使该任务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员工某项任务的产出水平与员工在该项任务上付出的努力是同方向变化的。单纯依靠员工的能力对安全状况的改善是有限的,需要企业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的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U+I”型工作面进风量和顶板巷抽采负压对工作面瓦斯浓度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的影响,协调瓦斯抽采和浮煤自燃之间的关系。以2306综放面为工程背景,基于“U”型冒落岩层孔隙率分布公式和流体通用控制方程建立采空区数值模拟解算模型。采用CFD软件对不同进风量、不同抽采负压下的工作面瓦斯浓度和采空区氧化带宽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风量的增加,工作面和顶板巷瓦斯浓度减小,但工作面处浓度减幅逐渐变小而顶板巷浓度减幅几乎不变;提高顶板巷抽采负压,对减少工作面瓦斯浓度效果明显,顶板巷自身瓦斯浓度先增加再减小,采空区进风侧氧化带宽度变窄,回风侧和采空区中部氧化带宽度增加,总体上增加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危险性但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探究易自燃煤在常温条件下的氧化特性,自行设计煤常温封闭氧化实验装置,采用实验研究与回归分析2种方法,分析易自燃煤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变化过程,探究3种粒径煤样在20 ℃有限空间内的耗氧与产气特征。结果表明:易自燃煤样在16 d常温封闭氧化过程中,容器内O2体积浓度呈指数衰减、CO和CO2体积浓度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在0.06~0.83 mm范围内,粒径越大,易自燃煤耗氧速率越大,CO和CO2产生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介于中间的粒径为0.13~0.25 mm易自燃煤氧化反应最强烈,更容易发生氧化。研究结果对揭示生产环境温度下煤粒粒径对煤自燃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998.
矿工在煤矿井下的生产过程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矿工能否正确处理外界刺激,将直接产生安全或不安全行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应用感觉、注意和记忆理论对矿工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建立矿工信息加工模型,并对模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安全培训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不同宽度的断层破碎带对防水煤柱留设的影响,通过对断层活化进行力学分析,得出断层活化的必要条件是断层带内岩石的黏结系数小于等于临界值Cmax,且断层带所受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是影响该临界值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破碎带宽度的数值模型,对断层活化及煤柱留设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距断层60 m内时,由于黏结系数临界值Cmax的迅速减小,断层活化危险性显著提高,且断层破碎带宽度越大,断层越容易发生活化;通过分析采场塑性区分布图,得出煤柱临界尺寸随破碎带宽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规律。研究结果对断层合理留设煤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围绕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通过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识别煤矿安全事故风险主要包含人因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环境风险和设备风险5个风险因素层的22项风险因子。以人因风险层的6个风险因素为内源潜变量,其他4个风险层的16个风险因素为外源潜变量,构建煤矿安全事故风险因素的CA-SEM模型。运用SPASS17.0和AMOS7.0剖析各风险因素层以及各风险因子对煤矿安全事故风险的综合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从而为实现煤矿本质化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