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035篇
安全科学   501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345篇
综合类   2057篇
基础理论   388篇
污染及防治   322篇
评价与监测   188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1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管道补板结构在内压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管道补板修复结构的承压薄弱点与最优修复尺寸。研究结果表明,补板结构导致管道开孔附近区域内应力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补板结构的危险区为补板与管体交界处45°~90°局部范围;与管道壁厚相近的补板壁厚和3倍孔径的补板长度具有更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42.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引起更高的关注.基于河南某电厂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仅为2.0的现状,选取两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药剂(1号、2号).经试验研究确定处理效果更佳的1号药剂为选择药剂,并确定最佳投药量为8 mg/l.将1号药剂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循环水浓缩倍率提高至6.5以上,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为该电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43.
在监测准备过程中,按照明确监测内容,收集现场资料,制定监测方案,监测人员落实及培训,监测仪器材料准备;在现场监测过程中,按照到达监测现场安顿,现场监测前评估,开始监测采样,监测资料数据收集,样品保存与运输;在监测结束过程中,按照监测结束评估,监测现场恢复,样品及资料交接,返回前最后检查,监测设备交接,进行监测总结等现场监测的基本过程,对环境监测中现场工作流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4.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不同的缺氧搅拌时长来控制颗粒污泥粒径,探究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控制策略下的4个反应器(R1~R4)分别得到的主要粒径分布为0.4~0.6,0.6~0.8,0.6~0.8,1.0~1.2 mm;系统稳定阶段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79.4%、77.7%和73.1%。此外,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高氨氮废水时,颗粒粒径最小的反应器(R1)在氨氮、总氮和磷酸盐方面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其颗粒污泥的物化性能并没有体现出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945.
大气污染物PM_(2.5)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威胁着人类健康。根据西安市13个监测区2013年1月1日—4月26日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得出西安市PM_(2.5)的浓度呈冬季高、春季低的特点。结合西安市的海拔数据、气象资料,并引入污染系数,分析得出了西安市13个监测区PM_(2.5)的浓度有以下规律:从西到东递减;分布与海拔高度和风向特点相一致;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是很高。这为PM_(2.5)的针对性治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6.
梁俊宁  王浩  高敏  王珊 《环境工程》2016,34(9):89-94
为了解地下停车场细颗粒物分布特征,通过连续监测西安市某地下停车场不同位置细颗粒物小时浓度并采集PM2.5和PM10样品,计算各测点PM2.5和PM10日均浓度。同时对停车场出入口每小时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细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停车场进出车辆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工作日上班高峰期07:00—09:00出口车辆较多,17:00—21:00入口车辆较多,休息日出口峰值出现在09:00—12:00,入口高峰期出现在19:00—23:00,其余时段进出车辆较少。各测点PM2.5小时浓度值在0.004~0.477 mg/m3,平均为0.082 mg/m3,日平均浓度在0.043~0.090 mg/m3,平均为0.057 mg/m3,PM10日均值浓度为0.083~0.348 g/m3,平均为0.189 mg/m3。停车场出入口细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颗粒物浓度在出入口和车流经过频繁的点位较高且细颗粒物所占比重较小(50%)。  相似文献   
947.
When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health, 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2.5 μ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PM_(2.5)) is considered more harmful than particulates of other sizes. Therefore, studies of PM_(2.5)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is notorious for its serious air pollution problem, an issue which ha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residents, government, and related institutes for decades. However, in China,significantly less time has been devoted to observing PM_(2.5) than for PM_(10). Especially before 2013, the density of the PM_(2.5) ground observation network wa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bservation stations was uneven. One solution is to estimate PM_(2.5)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existing data on PM_(10). In the present study,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_(2.5) and PM_(10), and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each season in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4, a U-shaped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daily maximum wind speed and the daily PM concentration, including both PM_(2.5) and PM_(10).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d speed and PM concentration is not a simple positive or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these wind directions; their relationship has a complex effect, with higher PM at low and high wind than for moderate winds.Additionall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we found that the PM_(2.5)/PM_(10) ratio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ean relative humidity(MRH). According to this relationship, for each season we established a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MNLR) model to estimate the PM_(2.5) concentrations of the missing periods.  相似文献   
948.
2007—2014年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解析北京地区ρ(PM2.5)的长期变化特征及气流轨迹聚类分析结果,对2007年8月—2014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测的ρ(PM2.5)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其年际、季节和月际变化特征;通过计算PM2.5的AQI分指数,分析了污染等级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对ρ(PM2.5)年际、季节变化与气团来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8—2013年ρ(PM2.5)年均值分别为111.5、95.8、94.8、80.5、75.2、81.3 μg/m3,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污染水平依然较高;ρ(PM2.5)由高到低的季节次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11.6、94.8、77.2、70.5 μg/m3,PM2.5重污染时段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并且冬季ρ(PM2.5)近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ρ(PM2.5)月均值呈单峰型变化,11月最高(为125.3 μg/m3),7月最低(为76.4 μg/m3);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途经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的气流轨迹中ρ(PM2.5)较高,而来自北方及西北方向的气团相对较清洁,ρ(PM2.5)较低.北京地区近些年实施的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于控制PM2.5污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针对秋冬季节重污染过程的控制力度仍需要加强,同时也要注意区域污染传输对北京地区ρ(PM2.5)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9.
介绍了恶臭强度的6级分类法,针对含硫气田典型的5种含硫恶臭化合物,利用韦伯-费希纳公式研究了气体浓度和恶臭强度的关系,计算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标准和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阈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GB/T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一级厂界浓度标准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为2.5左右,二级新改扩建厂界标准限值对应恶臭强度为2.8左右。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中规定的含硫恶臭气体职业接触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均在4以上。  相似文献   
950.
正渗透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文湘华  申博  张攀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9):3118-3126
作为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正渗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在环保、能源、海水淡化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中试实验,到少量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日臻完善.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信息,从正渗透膜制备、浓差极化、汲取液及正渗透应用等四方面对正渗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渗透技术的研发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应用瓶颈.正渗透膜仍存在对某些污染物的截留率不高、支撑层内浓差极化大、造价较贵等问题;影响浓差极化的因素尽管已经比较清楚,但至今尚无有效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内浓差极化的方法;汲取液存在反向渗透较重、回收过程能耗较大等问题;正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还需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