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23篇
综合类   514篇
基础理论   17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1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解决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中因单机作业而存在的检验效率低、检验质量差、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研究开发基于数字信息化的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管理系统,该检验系统包括消防呼吸气瓶数据库、OA系统、呼吸气瓶检验软件和手机APP。利用二维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实现呼吸气瓶数据库、检验软件、OA约检和报告审核审批系统、手机APP的数据传输。结果表明:该检验管理系统实现了呼吸气瓶检验的无纸化、过程的可追溯性、检验结果的防伪性等功能,其对于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深入揭示安全生产水平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能力的概念及其监控管理连接、救援响应监测、定位导航追踪3方面子能力的定义,进而通过构建3方面子能力同移动通信主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SPITCMC),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ITCMC模型可以准确诠释过去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水平产生的影响,同时可用于预判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随之而提高,对于生态环境以及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提升。水是万物之源,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必不可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详细阐述现阶段我国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实施的信息化新技术,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4.
为揭示安全信息认知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把握信息时代背景下心理安全感的研究趋势。基于安全信息认知的背景与特征,构建心理安全感的安全信息认知流程模型。通过描述安全信息对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机理,从需要、动机、意识、期望剖析心理安全感的安全信息认知动力,归纳心理安全感的安全信息认知偏好,并从风险管控、安全氛围、安全管理落地、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方面论述心理安全感在企业的应用对策。研究表明,员工安全信息认知对其心理安全感具有重要影响,是引起心理安全感波动的关键因素,也为心理安全感在企业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环境监测点位编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编码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唯一性、稳定性、简明性、规范性、可扩展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简单"组合校验码"模型来适应不同环境要素类型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同时,设计了一套覆盖各层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种环境要素类型,适应市场化监测服务,满足不同点位管控类别的编码管理系统来支撑"组合校验码"模型的使用,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监测数据集成程度低、共享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更好地开展黑臭水体筛查和监管工作,提出基于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的遥感监测方案,尝试采用影像特征变换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黑臭水体的遥感信息。结果表明:(1)无人机影像上地物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纹理;(2)与主成分变换和纹理分析方法相比,光谱指数对典型地物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3)采用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城市水环境信息,能够获得较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07.
以祖山为例,阐述了崩塌地质灾害的机理、特征和现状,并利用传递系数法对崩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采用削方卸载、修建抗崩塌挡土墙、构筑排水沟与格构等工程设施的防治对策及工程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从内部营销的基本内涵出发,借鉴内部营销思想的实质精髓,将内部营销主体由企业扩展到旅游目的地,探讨了旅游目的地进行内部营销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的方法途径,得出旅游目的地实施内部营销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的结论,为旅游目的地营销视野的扩展和营销手段的丰富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9.
Payne, Scott M. and William W. Woessner, 2010. An Aquif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Based Analysis Tool for Watershed Managers in the Western 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6(5):1003-1023. DOI: 10.1111/j.1752-1688.2010.00472.x Abstract: Aquifers and groundwater systems can be classified using a variety of independent methods to characterize geologic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with surface water, and geochemical conditions. In light of a growing global demand for water, an approach for classifying groundwater system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is needed.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that combines recognized methods and new approaches. The purpose of classification is to provide groundwater professionals, policy makers, and watershed managers with a widely applicable and repeatable system that reduces sometimes cumbersome complex databases and analyzes to straightforward terminology an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The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uses basin geology, aquifer productivity, water quality, and the degree of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connection a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literature values, reference databases, and fundamental hydrologic and hydrogeologic principles. The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treats dataset completeness as a variable and includes a tiered assessment protocol that depends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data. In addition, it assembles and catalogs groundwater information using a consistent set of nomenclature. It is designed to analyze and display results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mapping tools.  相似文献   
110.
This experimental research addr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about complex environmental issue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sam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by multiple collaborating or by individual organizations (i.e., stakeholder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pertains to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of a complex environmental issue. In Studies 1 (N = 75) and 2 (N = 66) we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perceived factual information from collaborating stakeholders to be of higher quality than when the same information was provided by individual stakeholders. As predicted, the expectation of diverse perspectives being represented in the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mediated this effect. In addition, in Study 3 (N = 79) the perceived dissimilarity of collaborating stakeholders was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for the collaboration effect observed in Studies 1 and 2. Finally,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occasion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does not necessarily harm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each individual stakehol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