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f噪声,由于其能够反映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参数,其研究受到重视。本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f噪声源两种较为成熟的理论:迁移率涨落模型和载流子涨落模型,最后介绍了几个1/f噪声与半导体器件参数漂移相关的实例。  相似文献   
22.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标准或规范仍在推荐使用接零保护(TN系统),这是一种人为增大故障电流、以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断路器或熔断器)对漏电进行防护的方法.在漏电保护器RCD广泛应用的今天,完成漏电防护的首要装置是RCD,而不再是过流保护装置.通过基于RCD的漏电防护水平评价和对本质安全性的综合比较, 得出的结论是接地保护(TT系统)比接零保护(TN系统)更安全.  相似文献   
23.
Among bioassays for evaluating various impacts of chemicalson humans and ecosystems, those based on culturedmammalian-cells can best predict acute lethal toxicity to humans. Weexpect them to be employed in the future in environmentalrisk management alongside mutagenicity tests and endocrine-disrupting activity tests. We recently developed adisposable bioassay device that immobilizes humanhepatocarcinoma cells in a small micropipette tip. Thisenables very quick (within 2 h) evaluation of acute lethaltoxicity to humans. For bioassay-based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2 promising approach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bythe US-EPA: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TIE) andtoxicity reduction evaluation (TRE). The Japanese Ministryof Environment has been supporting a multi-center validationproject, aimed at assembling a bioassay database. To makefull use of these resources, we present a numerical modelthat describes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chemical toobserved toxicity. This will allow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to reduce the toxicity. Bioassay-based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works retrospectively,whereas impact assessment using substance flow models andtoxicity databases works prospective. We expect that these 2approaches will exchange information, act complementarily,and work effectively in keeping our environment healthy in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24.
可移动充气式应急救护装置是一种重点针对地铁火灾的新型消防抢险救援装备,主要由风机、风管、救护站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在救护站内建立正压,阻止外界烟气进入,从而在充满烟气的事故现场建立一个没有烟气的临时安全场所。可用于救助受困人员,方便消防员更换装备和休息调整,以及便于消防部队建立前沿临时指挥点等,为消防部队处置地铁火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提高消防部队在地铁火灾中的抢险救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其它类型的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如商场)等场所的消防抢险救援。  相似文献   
25.
针对人类社会在日常运转中产生的大量餐厨垃圾,当下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发展相关的餐厨垃圾处理产业,以相关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设备来应对餐厨垃圾的处理工作。由于餐厨垃圾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垃圾,因此餐厨垃圾的处理设备自然也就有独特的特点与性质。当下社会中餐厨垃圾处理设备行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应运而生,针对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的探讨,对促进中国餐饮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主要结合多年民航系统设备设施的雷电防护建设实践,在符合国家和民航局相关规定、技术规范的前提下,理论结合实际说明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雷电防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诱导喷嘴改进滤筒脉冲清灰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情  陈海焱  巨敏  陈俊东 《环境工程》2012,30(1):62-65,138
改善清灰效果是提高滤筒除尘效率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运用自制脉冲喷吹实验台,采用诱导喷嘴(超音速引流喷嘴和气流散射器)对325 mm×660 mm滤筒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实验研究,并与采用普通喷吹孔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采用诱导喷嘴时侧壁正压力峰值平均值是普通喷吹孔的1.465倍;且采用诱导喷嘴时各测点的不均衡系数为0.768~1.336,普通喷口为0.270~2.251,而不均衡系数越接近于1,其清灰效果越好;同时,采用诱导喷嘴时各测点基本在同一时刻达到正峰值。实验充分表明采用诱导喷嘴确保了滤筒长度方向上内壁清灰压力的均匀性,且对滤筒清灰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8.
针对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半开敞空间内可燃气体爆炸过程,设计带有泄压面的气体爆炸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可燃气体燃爆特性综合试验装置。运用该试验装置,研究预混塔内甲烷气体分层现象以及甲烷爆炸浓度与最小点火能之间的变化规律。甲烷分层试验结果表明:静置一段时间后,预混塔中甲烷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小点火能试验结果显示,当甲烷的试验爆炸体积分数在10%~13%时,其浓度与点火能之间呈现比较平缓的变化关系,而当其体积分数小于10%或大于13%时,浓度稍微变化,其点火能将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0.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来实现的甲烷浓度检测和报警功能的系统,该检测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包括有电源电路、传感器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红外遥控电路、声光报警电路、显示电路等功能模块组成,通过传感器采集电路采集信号,输出与甲烷浓度对应电压信号,把电压信号进行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后驱动器显示出被测气体甲烷浓度值,若被测甲烷浓度大于报警电路预设数值,报警电路发出报警,可以及时切断供电系统,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该系统采用高精度敏感元件,集成运算放大器INA128,ADc0809,以及远距离高可靠性通信芯片,且具有高速的处理能力,是一种电路设计新颖,参数测量准确,操作方便的甲烷浓度报警监控系统,实现了数字瓦斯气体的实时监控.为实现数字化井下测控和可视化综合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